酪梨台農 1 號—「紅甘」
文圖/鍾志明 農業試驗所嘉義農業試驗分所
酪梨式很特殊的水果,嚐起來沒有甜味,略帶雞蛋香,一般都加調味料處理後食用,由於它富含對人體有益的不飽和脂肪,能降低膽固醇、防止冠狀動脈硬化、預防老化,近幾年躍升為火紅的養身食品。
酪梨屬於樟科 (Lauraceae),學名為 Persea americana ,因其形如梨,果肉如乳酪,故台灣稱之為酪梨。在大陸俗稱油梨、牛油果或黃油梨,日本人則以鱷梨稱之,英文稱之為 Avocado 或 Avocado pear。台灣大學林樸 教授稱之為〝幸福果〞,以便大眾皆能聽其名而產生好感,而有利於行銷。
酪梨原產南美洲北部、中美洲及墨西哥。中美洲之原住民已經享用了酪梨數千年之久,因其粗脂肪高,質地似奶油,故被稱之為「窮人之奶油」(poor mans, butter)。台灣目前酪梨栽培面積約 900 公頃,主要分布於台南縣及嘉義縣。
台灣主要栽培品種有下列 10 種,其品種特性如下:
(一) 嘉選 1 號
普遍栽培於嘉義地區,果為卵形,成熟時皮色淡綠,後熟後皮呈黃綠。果皮厚,果重約 300 – 600 公克,果肉乳黃,油份約為 8 - 17%,產期 8 月初至 9 月中。質感 Q,味甘,但結果產量較不穩定。
(二) 嘉選 2 號
普遍栽培於麻豆地區,果為橢圓形,成熟時皮色亮綠,後熟後皮為紫紅,果皮厚,重約為 250 - 750公克,果肉黃色,油份大約 4 - 6%。產期 8 月中至 9 月中。質感較水性,須在生產季節後段採收才會有甘味。
(三) 嘉選 3 號
普遍栽培於嘉義地區,果為長梨形,果肩傾斜。成熟時皮呈光滑暗綠,後熟後皮仍呈暗綠。果皮厚而革質,易剝皮,果肉重 270 – 720 公克,油份約 13 - 16%,果味芳香。產期 8 月中至 9 月中。本品種如成熟度不足就採收,則果實靠果梗部易罹蒂腐病而腐爛 (俗稱爛頭),進而延伸至整個果實。
詳全文請參考豐年半月刊60 卷第4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