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橙果實綠黴病之發生及防治
文圖/蔡志濃‧安寶貞 農業試驗所
柑桔為台灣之重要經濟果樹,根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96 年農業統計年報,柑桔類的栽培面積為 33,139 公頃,其中以柳橙類栽培面積最廣,占 10,072 公頃,主要分布於雲林縣 3,335 公頃、嘉義縣 1,823 公頃及台南縣 3,299 公頃。柳橙 (柳丁) 之產量由於過剩,經常面臨產銷不平衡之問題,因此需積極開拓外銷市場,近年來已逐步開拓大陸市場,但綠黴病 (Penicillium digitatum ( Pers.:Fr.)) 和青黴病 (Penicillium italicum Wehmer) 是柳橙果實最常見的貯藏期病害,更是在外銷上的限制因子。
一. 病徵
綠黴病菌可危害所有柑桔品種之果實。於室溫環境 (約 24℃) 下,柳橙果實在染病 48 – 72 小時後,表皮出現水浸狀斑點,並長出少許白色黴狀物,之後病斑急速擴大,長滿白色黴狀物,中心逐漸轉為淡綠色 (為病菌之分生孢子),後期整個果皮軟化並佈滿綠色孢子 (圖 1),在果實受震動或有風時,孢子容易脫落傳播;青黴病菌亦危害柑桔類果實,病徵與綠黴病略同,惟病斑為藍綠色。
二. 發生生態
綠黴病與青黴病為弱病原菌,不易侵染樹上健壯的綠色果實,當柳橙果實轉色且受傷時才會被感染。綠黴病菌菌絲培養於馬鈴薯葡萄糖瓊脂培養基 (PDA) 時,4℃ 以下與 36℃ 以上均不會生長,8℃ 以下與 32℃ 以上生長緩慢,最適生長溫度為 24℃。病原菌之主要傳播與侵染器官為分生孢子,靠空氣傳播,一般存在於田間、集貨場、貯藏庫、包裝容器和零售市場,可說是無處不在,從而感染果實,造成損失。綠黴病菌分生孢子在果園土壤內可存活 1 年以上,為田間感染之初次感染源。當柳丁結實後,病原菌會感染地面落果或侵染樹上受傷的果實,大量繁殖產生分生孢子,成為二次感染源,增加園內的病菌密度,這些孢子隨風飛散而附著於果實上,跟隨柳橙果時採收後一起進入貯藏庫,如果果實碰觸與擠壓受傷,病菌即可侵入感染。
詳全文請參考豐年半月刊60 卷第3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