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黃耆莖葉產品改良魚飼料
文圖/林義恭.陳邦華 農業試驗所
黃耆的正品是豆科 (Leguminosae) 植物,膜莢黃耆和蒙古黃耆的乾燥根,根的切片通稱飲片,黃耆飲片是秋冬季國人常用中藥。膜莢黃耆學名是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蒙古黃耆的學名是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 var. mongholicus Bge.Hsiao,這 2 種是近緣植物,外表性狀可以分辨得出其差異,近年來農業試驗所已選育出膜莢黃耆與蒙古黃耆並突破其栽培瓶頸,可以大量種植。
一. 台灣種植黃耆情形
黃耆屬 (Astragalus 屬) 世界有 278 種,35 種和 2 個變種分布在中國。台灣習用的紅耆藥材為是一種連屬名都不一樣的岩黃耆屬 (Hedysarum 屬) 植物多序岩黃耆 (Hedysarum polybotrys Hand Mazz. 分布在中國西北) 的紅色根,較甜,因此台灣人較喜愛。不同於黃白皮的膜莢黃耆與蒙古黃耆,多序岩黃耆原本分布中國北、東北、西北,近幾年因台灣較喜愛其甜味,漸漸南移至福建及安徽等地種植。膜莢黃耆分布於中國華北、西北、東北、山東、四川。蒙古黃耆分布於中國華北、吉林、黑龍江。黃耆成分標準劑為黃耆皂甙 (Astragaloside Ⅰ Ⅱ Ⅲ Ⅳ),其他成分有多糖、黃酮,多糖類有黃耆多糖 (Astragalan Ⅰ Ⅱ Ⅲ)等多糖化合物,黃酮類有 Kaempferol (山奈酮)、Quercetin (槲皮酮)、Calgcosin (毛蕊異黃酮),黃耆性味甘,性微溫。
黃耆現代研究則主要在成分萃取方法、DNA 定序鑑定種類、免疫活性提升、增加紅血球細胞活性及動物實驗等,近幾年來農試所應用在黑毛豬複方飼料添加物及烏骨雞的健康養殖,目的是減少及零抗生素使用量。
二. 黃耆的莖葉再利用
黃耆莖葉可以進一步加工後使用在經濟魚種的養殖,黃耆複方應用在淡水養殖的魚種主要是台灣鯛與紅尼羅魚。開發兩種配方,以應大小不同的幼魚需求,利用黃耆的新鮮莖葉乾燥萃取,加入甘草細根、當歸、大黃、知母及澤瀉等 9 種與 11 種的中藥莖葉萃取物。為了不污染水質,使用特殊的加工技術,添加於台灣鯛幼魚飼料,連續餵食出生後 1 個半月 - 3 個月,計 75 日的幼魚,可增加幼魚存活率達 77%,減少抗生素使用量 8 成以上,並增加藥材新鮮莖葉於本地生產的效益。應用在淡水紅尼羅魚及台灣鯛等經濟魚種健康養殖成效良好。水產養殖的漢方飼料添加物,較禽畜等動物飼料添加物困難的瓶頸,在於效用的發揮與被水溶解的問題。經本所與鹿港高中水產養殖科進行試驗後,可以突破瓶頸並改善其效用,對兩種經濟魚種均具有健康養殖的效果。
詳全文請參考豐年半月刊60 卷第7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