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施蔬菜合理化施肥
文圖/湯雪溶 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蔬菜設施栽培為北部地區主要生產方式之一,由於短期葉菜生長期短,年複種期作高達 10 – 14 作,為能快速補充土壤養分之消耗,農民大量施用肥料以應作物生長所需,其施肥量甚至高於露天栽培者。但因設施內土壤缺乏大量雨水淋洗,大量施肥的結果易導致土壤中無機鹽類累積、養分不平衡、重金屬累積、硝酸鹽含量過高及病蟲危害加劇,更不利於蔬菜生長且影響品質。依據作物施肥手冊蔬菜三要素推薦量每公頃平均為氮素 225 公斤、磷酐 120 公斤、氧化鉀 150 公斤,但根據農業試驗改良場所調查結果,農民施肥量較推薦量多施氮素 100 公斤 (44%)、磷酐 205 公斤 (170%)、氧化鉀 195 公斤 (130%),可見蔬菜的施肥量確實是偏高的。因此,為提供良好的蔬菜設施栽培環境,首先應重視土壤肥培管理,尤其應採合理化施肥措施,以提高蔬菜產量及品質,並降低生產成本。
土壤肥培管理策略
在進行合理化施肥工作前,首先要進行土壤肥力分析,瞭解土壤理化性質及肥力狀況,據以進行土壤改良及決定肥料的合理施用量,土壤採樣方法請參閱桃園區農業改良場編印之《農田土壤、灌溉水及植體分析樣品採樣技術》手冊。
土壤改良
北部地區土壤大多為強酸性,若土壤肥力分析結果 pH 值低於 5.5 以下時,就必需進行土壤改良以改善土壤環境。農民可依據土壤 pH 值高低、氧化鈣及氧化鎂含量施用適合之石灰資材,例如石灰石粉、苦土石灰 (白雲石粉)、矽酸爐渣或蚵殼粉等。一般而言,可於整地前全面撒施石灰石粉或苦土石灰每公頃 1,000 – 2,000 公斤,耕犁入土中與土壤充分混合,以提高土壤 pH 值及交換性鈣、鎂含量,經種植數作後 (約 6 個月),再測定土壤 pH 值,若仍未達適宜值 (pH 5.6 - 6.5) 時,應再施同量的石灰資材,直至土壤 pH 值達適宜值為止。但石灰資材應避免過量施用,以免引起土壤 pH 值劇烈變動,作物難以適應,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性驟減,發生缺乏。且不宜條施或穴施或表面撒施,更應避免與酸性化學肥料混合施用,以防止肥分揮發或固定,降低肥效,另亦可搭配粗質腐熟堆肥施用,以改善土壤物理、化學及生物性質。
詳全文請參考豐年半月刊60 卷第9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