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畜牧生產到動物科學
文/李淵百 中興大學
台灣土地肥沃四季如春,適合農業發展。早期的台灣,農業占極重要的地位。因此培育高級人才方面,除了綜合性的台灣大學以外,最重要的就是以農為主的中興大學和以工為主的成功大學。早期農業以農林為主,隨著國民所得增加,動物產品需求迫切,因應國家畜牧業發展,中興大學於 1958 年設立畜牧獸醫學系,3 年後更名為畜牧學系,英文稱 Animal Husbandry。
透過專業培育提升競爭力
1970 年分設畜牧與獸醫兩組,而復名為畜牧獸醫學系。1975 年獸醫組獨立成為獸醫學系,畜牧組回復名稱為畜牧學系,而英文稱為 Animal Science。1981 年成立畜牧學研究所,開設碩士學位課程,培訓高級研究人才。1991 年畜牧學系與研究所合併,改名為畜產學系,並設立博士班。一直到 2006 年再度更名為動物科學系,以符合英文名稱。在這 50 多年來,系所數次更名,是否只是為了響亮的名稱,還是實質上有所變革?
教育是為了國家社會培育有用的人才,隨著時代的變遷,就應該調適教育的方針。20 世紀初的農業最注重的是生產效率,遺傳育種與營養飼養是畜牧學系最關鍵的技術。但是在二次大戰以後,隨著交通的便利與貿易的發達,農產品商品化造成市場激烈的競爭。其結果是:農業科技 (包括所謂的生物科技) 的突飛猛進、專業化分工、企業化統合經營,農場變成工廠,主要目的就是降低生產成本來提升競爭力。這個時代所需要的不只是傳統的畜牧,而需要引進新進的科技與商業經營管理的知識,因此歐美的大學,Animal Husbandry 就變成 Animal Science 或 Animal Science and Industries。
在這個時代,農業生產效率的成長驚人,以養雞為例,原來飼養 6 個月才可達到 2 公斤的出售體重,已經縮短到 5 周,母雞 1 年生產 70 枚蛋增加到超過 300 枚,其他的農產品也很類似。這是自由貿易競爭的結果,雖然使消費者有很便宜的食物,但我們卻忽略了背後慘痛的代價是:農村凋敝、動物受苦、食品安全、環境破壞...等。
詳全文請參考豐年半月刊60 卷第13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