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小黃薊馬之防治策略
文圖/林明瑩‧張淳淳‧宋一鑫‧陳昇寬
小黃薊馬屬小型昆蟲,喜躲藏在芒果花穗、幼果果蒂處及新葉葉脈附近刺吸為害,初期不易察覺,待被害狀出現時往往為時已晚。農友應加強防治,避免果實受害影響外觀。
芒果為近幾年來正夯的水果,一來由於其特殊的香氣受多數消費者的喜愛,二來由於政府相關部門的積極外銷市場的拓展,順利的將最具代表性的芒果品種-愛文芒果打入日本、韓國、澳洲等市場,使產地的芒果農收入大大提高。為使芒果能順利進入國際市場,生產端的管理更顯重要,其中病蟲害的管理便是最重要的環節。目前影響果實外觀最重要的害蟲首推─小黃薊馬,於高密度期間,一片幼嫩的芒果葉上之小黃薊馬可達數百隻,幼果上亦可發現數十隻。主要造成果實表面粗糙的食痕,嚴重影響品質。小黃薊馬究竟是何物?僅以此文簡要介紹其生態習性及防治措施,供農友在防治上之參考。
生活史特徵
小黃薊馬學名:Scirtothrips dorsalis Hood、英名:Yellow tea thrips, Chili thrips,農友常稱為「刺馬 (台語)」,柑桔上稱「花虱 (台語)」。屬纓翅目 (Thysanoptera)、薊馬科 (Thripidae) 的昆蟲。
產卵時,小黃薊馬雌蟲以產卵管將卵產入幼嫩組織中,如新葉、花或幼果。孵化後的幼蟲即以幼嫩部位為食。進入蛹期會掉落或爬行至土表,群聚於落葉堆或土表化蛹,蛹具足,仍可移動。成蟲活動性強,因其體型小極易藉由氣流或風行較長距離的遷移。
小黃薊馬卵腎形、淡黃色近白色、相當細小,雌蟲將卵產於植株幼嫩的組織內。幼蟲具有 2 個齡期,第 1 齡幼蟲體呈白色,第2齡幼蟲呈淡黃色。蛹可分為前蛹及蛹 2 個階段,蛹期觸角緊貼於頭部上方,且背部有著生 2 對翅芽。成蟲體小,雌蟲體呈黃色,體長 0.7 - 0.9 公厘。頭背部具細橫紋,具單眼前剛毛 2 對,觸角 8 節,第 3、4 節具叉狀感覺錐。具 2 根前翅後脈剛毛。雄蟲體較雌蟲小,長約 0.7 公厘,具 1 根前翅後脈剛毛。
詳全文請參考豐年半月刊60 卷第16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