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陽地區鳳梨合理化施肥技術

文圖/李國明‧陳吉村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一. 前言
宜蘭縣鳳梨栽培面積 68 公頃,以員山鄉為主要產區,且集中在二湖鳳梨專業區。栽培品種為經篩選培育之本地開英種,具有濃郁香甜之傳統風味,糖度可達 16°Brix 以上,甚受老饕之青睞,每年生產期為 6 - 8 月份,吸引無數遠從台北及西部的遊客前來選購品嚐,多年來已形成一處休閒觀光農園勝地,帶動了宜蘭地區觀光果園的發展。為維持鳳梨產業能永續發展及提昇競爭力,果農更應以合理的施肥技術,正確的含肥料用量及施用時期,並經由土壤取樣檢測分析結果,調整最具成本效率之施肥技術,以下推薦最經濟而有效的施肥方法,提供果農參考之依據。
二. 宜蘭地區鳳梨栽培重點
宜蘭地區鳳梨主要栽培於靠山坡地區之酸性石礫地居多,排水性較佳,土壤有機質偏低,因此需要充分施用有機質肥料,改善土壤理化性以增加肥效。鳳梨在果實肥大期至成熟期,應減少氮肥施用,增加鉀肥及其他微量元素之補充,促進果實甜度之提高。
三. 鳳梨合理施肥推薦量及施肥技術
鳳梨為可行宿根栽培之果樹,一般分成主作及宿根作 2 種栽培方式,宜蘭縣二湖地區通常採用 2 – 3 年生宿根作栽培,參照農委會作物施肥手冊所推薦的用量及方法如下:
(一) 主作栽培
1. 三要素推薦量:每分地施用 1,000 公斤堆肥情況下,每期作氮素 50 公斤,磷酐 12公斤,氧化鉀 50 公斤 (表 1)。
2. 施肥時期及方法:種植前可施用全年氮肥 30%、磷肥 100%、鉀肥 50% 及堆肥全量配合整地耕耘,撒施混入土中。追肥分 3 次施用,秋植園 (8 – 10 月種植) 分別在翌年 6 月中旬、催花處理後 10 天及謝花後 1 個月施用,第一次追肥可在行邊開溝,施肥後培土做畦,或在畦邊植株間掘穴施肥,施用全年氮肥 20% 及鉀肥 30%。第二次追肥時,植株根部己伸長至畦旁,可施在植株基部土中,以減少肥料流失,施用全年氮肥 30% 及鉀肥 20%。第三次追肥時,植株基部成熟葉片基部己長出不定根,可將肥料施在基部葉腋或噴施葉面,施用全年氮肥 14%。種植後的第 1 個月及第 3 個月,配合粉介殼蟲與心腐病的防治,可在藥劑中加 1% 的尿素,約占全年氮肥 6% (表 2)。每分地換算施用單質肥料用量如表 3。
詳全文請參考豐年半月刊60 卷第16 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