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健康安全蔬果的第一步-利用蒸汽處理管理土壤連作障礙問題

資料來源/農業試驗所
台灣耕作面積小,為了充分利用土地,農民經年重複使用耕地,卻造成連作障礙,使得土壤劣化、病蟲害嚴重,並衍生其他生理性問題,如有些作物根部的分泌物會殘留土壤中毒害下一期連作植株之生長。近年來因氣候環境變化,為避免颱風或豪雨對蔬果生產之損失,穩定生產,設施栽培普遍受到農民使用;雖然利用設施栽培可降低作物直接暴露於自然環境下的風險,但受限於設施構造無法移動及為分攤設施投入成本,農民大多採用密集連作之耕作方式,此缺乏輪作的土壤改良操作,較露天栽培潛在著更嚴重的連作問題。因此若未能妥善處理土壤問題,解決連作障礙,勢必會影響作物的生長與發育,減少農民生產收益。在連作障礙中,又以土壤性病害之影響最為明顯。
傳統上以農藥或化學藥劑進行土壤消毒或許具有改善效果,卻對環境有造成毒害的疑慮。近年來政府極力提倡發展「永續農業」及「安全農業」,土壤為作物生產之母,作物健康管理栽培應從土壤健康管理為第一步,研發安全且有效的非農藥防治方法,以生產健康安全的蔬果,保障國人飲食健康。
為解決土壤傳播性病害問題,農業試驗所於民國 96 年開始研發田間「自走式土壤蒸汽處理機」,以物理性蒸汽高溫殺死病原菌來達到防治效果,以減少殺菌劑施用於土壤,降低農藥對環境的污染。本機於 97 年初完成雛型機,98 年取得新型專利,並於 99 年完成非專屬授權。蒸汽處理機可駕駛至欲處理之田區周邊或連棟設施間,具有機動性移動的優勢,操作容易,只需接妥水源、電源與蒸汽導管,再將特製之蒸汽施用導管佈設於田間,最後上面鋪設橡膠蓋片,即可確保處理作業過程蒸汽有效滲入土壤,從架設到處理完畢,每分地只需 8 小時即可完成。本機具有特製蒸汽釋放帶,使管路前中後段的蒸汽釋放量保持一致。若選配溫度無線感測模組,可有效監測土層溫度並回傳控制器,於適當時間停止蒸氣輸出,節省燃油。一般而言,土壤經過蒸汽處理後,土表以下 10 公分處溫度達 70℃ 以上,可確保蒸汽殺菌的效果。蒸汽處理成本雖較農藥殺菌劑高,但應用於設施栽培之高經濟且健康安全蔬果,仍頗具競爭力。
詳全文請參考豐年半月刊60 卷第16 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