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新興崛起的養燕產業
文圖 / 吳展才 台灣大學生物多樣性中心研究員
燕窩自古以來即是食療材料中的上品,以補中益氣、養胃健脾、調理虛勞等功效為主,在古籍醫典如《神農本草經》、《本草綱目》等均有收錄。以先進的科研儀器分析得知,燕窩的組成分其實無異於一般食品,含有60-65%以上的蛋白質,25%以上為碳水化合物,再扣除約10-12%的水分、灰分等之後,具特殊生理機能的物質為十餘種礦物質及水溶性胺基酸等。
金絲燕窩 食用價值高
食用燕窩的生產者稱為金絲燕(swiftlet),屬雨燕科,有非常發達的舌下腺體,能分泌出很多有粘膠性的分泌物,用身上的羽毛築成巢穴。常見於屋簷下的燕子稱為家燕(swallow),屬燕科,牠們是用雜草或泥巴和口中分泌物混合後築巢,家燕窩不具食用的價值。
金絲燕第一次築巢時,燕窩僅靠咽喉中大量分泌物自行凝結而成,不含羽毛殘屑,因此質地純白,在燕窩等級中屬於上品,在古代常被選作貢品之用,因此該等級也稱為官燕。燕窩中有稱為血燕者,乃因燕子的所攝取的食物如包含海藻等物質,因此礦物質如鐵的含量較高,因而呈暗紅色。
燕窩之加工程序複雜,經採摘後,須經由浸泡、人工去除雜質、挑毛、乾燥等流程才能製成燕窩成品。而隨著加工手續的產品,又可分為燕餅、燕條、燕絲,其中保有原半月盆狀愈完整者,價格愈為昂貴。
喜愛陽光 候鳥變留鳥
金絲燕為一種候鳥,每年依季節往返于東南亞和中國大陸,有部分金絲燕喜愛陽光強的熱帶氣候和豐富的食物生態圈,很多金絲燕已在東南亞各國居留下來成為留鳥,且持續繁殖後代。因此,全球的燕窩產地多出自馬來西亞、越南、泰國、印尼等地。燕窩經濟價值高,採集者就依照金絲燕築巢的習性為牠們提供築巢的環境,稱為燕屋,以供採集燕窩。
燕屋原則上以水泥建築物為主,形式不拘,但須為封閉式,內部陰暗潮濕,且有許多的木製橫樑交錯以供燕窩附著,為吸引燕子,並以擴音器播放燕子的叫聲。金絲燕依所喜好築巢的環境,可分為屋燕及洞燕兩種。顧名思義,屋燕即為在平地上由人工搭建的硬體建築物,吸引金絲燕前來築巢。而洞燕的巢則多築於山崖峭壁的洞穴內,如在印尼或東馬來西亞等地多為洞燕,地勢險峻,採集工作極具危險性。
金融海嘯 空屋變燕屋
燕窩產業在東南亞的發展可說是一支獨秀。目前世界三大養燕國為印尼、泰國和馬來西亞。在1970年代的印尼,當時占了世界總出口量的一半以上。養燕產業在1997年金融風暴後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印尼和馬來西亞成為全球養燕大國。
詳全文請見99 年11月號《鄉間小路》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