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田溝吃鯛魚
鯛魚俗稱台灣鯛,是吳郭魚的改良品種,魚身肥厚,肉質鮮嫩,目前台灣大量養殖,大量外銷,漁民收益豐厚。
提起吳郭魚,人人皆知,吳是吳振輝,郭是郭啟彰,他們是日治時期徵調到新加坡服兵役的台灣青年,日本戰敗後,被遺回台灣,回台前的一個夜晚,他們倆潛越日本養殖場內,以內衣做網撈取了百餘尾「帝士魚」魚苗,回營後,裝在罐頭空罐中,準備帶回台灣,不料當晚被晚歸的台灣同鄉當垃圾丟棄在水溝裡,次日發現後,數人協力從水溝中找回20尾,用他們配給的生活用水,細心養護,從新加坡到基隆10天航程,再輾轉回到旗津老家,算算只剩13尾,5雄8雌,就是台灣吳郭魚的始祖。
原始的吳郭魚經過養殖專家多年的配種孵化,體形相貌品質大幅改進,己成為台灣特有的養殖魚種,極受國際;市場歡迎。後來業界發覺,外銷績效除魚種品質外,命名也極為重要,吳郭魚本屬慈鯛科,遂取名鯛魚,後來將「台灣鯛魚」簡化為「台灣鯛」。目前外銷業務蒸蒸日上。
公田溝是埔里西北郊區,沿眉溪一帶水田的總稱,早期族人有共用的田地稱為公田,公田中間挖溝渠以利灌溉,遂有公田溝之名稱,因地臨山腳溪邊,常為各類奇異候鳥棲息,所以近來也成為賞鳥遊覽的勝地。
在地農民
在這些有利的條件下,
圖文 / 孫少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