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非化學農藥栽培法生產安全農產品
文圖/張雅玲 苗栗區農業改良場
在養生樂活的脈絡下,積極推動非農藥防治重要病蟲害,並宣導正確用藥與安全用藥之觀念,已成為現階段我國植物保護工作的重點方向。
自從農藥問世後,對於病蟲害防治效果快速而有效,使得園產品品質顯著提升,廣受農民愛用,但常因施藥時未依規定、多種藥劑混合使用、使用未推薦藥劑,不但未產生施藥應有的效果,反而造成抗藥性的產生,加上終年密集連作的栽培方式,使管理工作更加困難。
現今消費者對農產品品質要求提升,樂活「LOHAS」已成為新的生活方式,即為考慮健康和環境能夠持續的生活型態下,無農藥產品的生產模式更顯現其重要性;為順應需求,農委會基於「健康、效率、永續經營」的施政理念,提出「精緻農業健康卓越方案」,並已納入農委會的重要施政方針,期望能達到提升國人生活品質之目標,並積極打造台灣為「無毒農業島」。農產品生產過程中最被重視的即為防治病蟲害時所施用的化學藥劑,要如何解決消費大眾的疑慮,成為農業栽培者極需面對及解決的課題。
非化學農藥栽培中可應用手段
「非化學農藥栽培」即利用生物性、物理性及化學性等手段,來降低田間病蟲危害,生產安全無殘毒的蔬果,其方法如下:
一. 生物防治法
(一) 釋放寄生性天敵如寄生蜂或捕食性天敵如黃斑粗喙椿象、闊腹螳螂、瓢蟲、草蛉及捕植蟎等天敵防治害蟲及害蟎。
(二) 利用健康種苗對病蟲害的抵抗性減少農藥使用,目前已有豇豆、甘藷、馬鈴薯、蒜及綠竹筍等作物上成功應用。
(三) 將抗病基因導入優良品種中,使作物在生產過程中產生抗病能力,農藥的施用率自然減少,目前已於茄科、葫蘆科等作物針對病毒病、白粉病、青枯病等重要病害進行重要的育種工作。
(四) 使用刺激性物質使植物產生防禦能力,當外來病源侵害時,植物可辨識而產生防禦作用,拮抗微生物木黴菌或化學藥劑亞磷酸、水楊酸等都具有誘導抗病的能力。
(五) 將病徵表現輕微的病毒打入植物體中,進而增加植物體內抗性,雖然無法完全可避免病毒病的發生,卻可避免嚴重發病的病毒感染,交互保護法主要應用於病毒病上,施用前應了解病源特性,才可獲得良好的抗病效果。
(六) 利用農用微生物製劑防治病蟲害,其原理為寄生於害蟲體進行生長繁殖,最終導致寄主死亡,例如使用蘇力菌、白殭菌、黑殭菌、綠殭菌等,有效防治十字花科蔬菜害蟲小菜蛾、甜菜夜蛾等成效蜚然,且對非目標生物安全性高,無環境污染及殘留疑慮。
(七) 性費洛蒙 (Sex pheromone) 是根據昆蟲分泌可引誘異性與其交尾的揮發性化學物質所研發出的誘劑,改變害蟲正常行為,非直接產生毒害效果,利用性費洛蒙防治時機應於害蟲發生早期使用,才易獲得防治效果。現今已有許多商品化產品販售,如斜紋夜蛾、甜菜夜蛾、甘藷蟻象、甘藍擬尺蠖等皆具有良好效果。
詳全文請參考豐年半月刊60 卷第24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