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葉粉蝨在蔬菜上之發生與防治
文圖/白桂芳、王文哲、林大淵、王妃蟬
銀葉粉蝨 Bemisia argentifolii 為同翅目 (Homoptera) 粉蝨科 (Aleyrodidae) 之害蟲,俗稱「白蚊仔」或「白粉蝨」,因其危害南瓜後往往造成南瓜葉背呈銀白色而得名。本蟲原為煙草粉蝨B. tabaci 的一個生理小種 (B-biotype),於 1994 年由 Bellows 及 Perring 正式將其提升為新種。由於本蟲生殖潛能高,體型細小,遷移能力強,寄主植物範圍含 56 科 500 餘種,其中糧作、蔬菜、花卉、特用作物等寄主植物經紀錄者已達百餘種, 並且可傳播多種作物 (聖誕紅、番茄、南瓜等) 之病毒病害;族群密度甚高時,尚能誘發植物的黑煤病,因此,銀葉粉蝨近年來已成為國內外農業生態系中最重要的害蟲。國內受害最劇的蔬菜作物有洋香瓜、胡瓜、南瓜、冬瓜、茄子、番茄、甜椒、芥藍、甘藍、花椰菜、莧菜、毛豆及菜豆等。
形態與生態
銀葉粉蝨成蟲體呈淡黃色, 體長約 0.8 - 1.3 mm,具 2 對翅,翅上具白色臘粉,休息時左右翅呈屋脊狀但不相接觸,因此可由蟲體上方明顯看到淡黃色的腹部背板。卵為長橢圓形,晶瑩淡黃色,多直立於葉片背面,散生或數粒群聚。若蟲體扁平, 呈不規則之長橢圓形,一齡時為白色至淡黃色,隨齡期增加,體色趨於淡黃色至黃色, 四齡若蟲具明顯的紅色眼睛。
於 28℃ 的胡瓜植株上,銀葉粉蝨雌蟲壽命約 19 – 22 日,一生可產 125 – 150 粒卵, 卵期約 5 日,若蟲有 4 個齡期共約 14 日。一齡若蟲具足,可自由活動;二齡時足退化, 多固著於葉背吸食植株汁液,羽化後之成蟲可繼續危害植株,或再飛至他株之新梢葉背產卵。成蟲極易受驚擾,被干擾時多於植株上方或周圍稍作盤旋後仍回原作物棲息,此外,成蟲不擅長距離飛翔,長距離遷徙則必須依賴風力。銀葉粉蝨於臺灣地區可全年發生,以初秋至春末為高峰期,高溫或低溫及長期降雨均不利其生長,依臺中區農業改良場長期於胡瓜田調查之結果,本蟲於中部地區每年有2次族群高峰,多出現於 4 月及 10 月上旬,受春雨及颱風季節降雨的影響,族群密度相對較低,且高峰期有延後出現的趨勢。
為害特性
銀葉粉蝨的若蟲及成蟲以刺吸式口器穿刺葉片表皮以吸食植物汁液,造成葉片呈現黃白色斑點,當族群密度增高時,往往導致葉片捲曲黃化。此外,蟲體吸食汁液後所排泄的碳水化合物 (蜜露),噴佈於葉片表面, 致誘發煤污病,阻礙植株的呼吸作用及光合作用,嚴重時導致植株枯萎死亡。根據國內外報告,銀葉粉蝨除直接刺吸植物汁液外,尚可傳播多種植物病毒病害,主要為番茄黃化捲葉病毒及南瓜捲葉病毒。
詳全文請參考豐年半月刊61 卷第2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