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宜蘭縣冬山鄉大進社區-築夢在河之濱
刊登日:100/05/03
1,241
宜蘭縣冬山鄉大進社區 築夢在河之濱
鋒面來襲的寒冬,幾個莊稼漢集結在埤塘邊,仔細研究著觀景台該怎麼蓋。為了重現小埤昔日風貌,他們放下農事,忙碌多日。生態池裡,有鮮黃的台灣萍蓬草、粉彩的睡蓮、小小白白的野慈菇,又多又密,原始的自然景觀吸引許多飛鳥流連,如台灣藍鵲、五色鳥、白頭翁等,連珍貴稀有保育類的朱鸝、大冠鷲也經常可見。這是大進居民最自豪的私房享樂,清風明月,不用一文錢。 大進村好久沒這麼喜氣洋洋了!年輕的農村第二代阿輝帶著妻小從台北返鄉定居,將老家的柚子園改建成「幸福20 號農場」,主打水果體驗,用在地農產製作水果套餐、下午茶、蜜餞DIY 等。農場氛圍很夢幻,小小的園子繁花成海,薰衣草、迷迭香、蔓性玫瑰、香豌豆、向日葵..看似隨性安插,其實都是專業水準費心布置;規模很迷你,不用走進去,站在門口一眼就能看盡。即便如此,草創之初,好奇又熱心的村民還是三不五時跑來探望,順便看看有沒有能幫得上忙的地方。 對於長年為家園奮鬥的大進居民來說,這片小小夢綺地,宛如多年深耕之後、令人驚喜的萌芽。 「『幸福20 號』是大進社區幸福的第一號,」大進村長藍細川、大進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張文仁高興得像是看到自己的孩子創業:「宜蘭這樣的休閒農場或許很多很多,但在我們這個小社區,它是第一個,希望是個引子,一舉帶動年輕人返鄉。」認同:對土地的責任
大進社區地處蘭陽平原邊陲,羅東溪由西向東竄流,將社區切割成蚊子坑、淋漓坑、小埤三個聚落,分別以茶園、竹筍、果園等傳統農業維生。受到環山封閉地形影響,社區幅員不廣,三個聚落卻各自孤立、互不往來,連社區活動中心都得蓋兩座才行,是空間的距離,也是人心的隔閡,「誰也不管誰,簡直比隔一座阿里山還遠。」沒想到民國94 年一場抗爭行動,把大家的熱血和向心力通通給喚醒了。 「看到卡車、工程車開進來,前任社區理事長抱著瓦斯桶就衝上去了,阿公阿媽拿著鋤頭掃把跟在後面跑,準備跟他們拚輸贏。」藍細川憤慨表示,社區西北邊已經設了羅東鎮公墓、火葬場、殯儀館、垃圾掩埋場,大進人再難以吞忍還有民間納骨塔計畫占據村莊入口、壞了全村生計。三個聚落各自出動人力,在路口設置路障,日夜輪班看守,接力抗議,不時擦出「台灣霹靂火」般的火爆畫面。足足兩千多個日子,創下台灣史上最「牛」的抗爭紀錄。 這場被村民形容為「抵禦外侮」的抗議行動,使得原本與世無爭如化外之境的閒散山村,迅速凝聚出對公共事務的高度關注。「大進人開始覺得,唯有團結自救,才有希望。」水保局培根計畫也在這個時間進來了,居民開始學著開會討論事情,先達成共識,再全村一起執行,遇到社區需要捐出私地當作公共空間,很多人二話不說,爽快簽字。 先是修路種花,在貫穿全村的大進路兩旁種滿四萬多株豔紫色的野牡丹,種花的私有地由居民無償提供;通往山區的小徑要蓋奉茶亭,七十多歲的老師傅吳永昌帶著一群五十多歲的「囡仔工」,工事全都自己來,沒人蹺班,連大進小學的小朋友都來幫忙,世代傳承意義重大。 三泰有機農場負責人、茶葉產銷班第七班班長林文德還記得,多年前村裡要興建大排,得打穿多座柚子園, 「為了一棵柚子樹,地主全家出動跟你拚死拚活,就是不給過」;但前陣子社區計畫作一條五百米長、六米寬的賞景步道,須徵得十七個地主蓋章捐地。林文德率先捐出四百坪,再拿著同意書跑遍全村,十七個章一天就蓋完,被大家虧說「比建商還厲害」。 本名藍欽祿的村民「阿祿仔」,以前經常喝得醉醺醺,終日無所事事。接受培根課程後,啟蒙了他的文化意識,他開始在村內展開田野調查,找到百年前野燒陶的遺址,研究出燒製技巧後,開始試做成品。由於燒陶得隨時顧著窯控制溫度,為了隨時保持清醒,他甚至把多年的酒癮給戒了。 為了推廣野燒陶文化,他還無償提供家中土地,將破敗的雞寮整理成野燒陶見學坊,蓋石板屋、創立藍染工作坊、種植藍染植物,搖身一變成為村裡的「文化達人」。 同樣因培根課程而贏回人生的,還有人稱「阿督仔」的農民何界芳。由於務農收入很差,心情鬱悶的他經常借酒澆愁,喝醉就打人,連老婆都氣得拂袖離去。後來村長硬拉他去上培根課程,當起園藝組長,這時的他有如大夢初醒,突然驚覺人生不能再荒唐下去,開始發揮務農所長,帶著村民種花種樹,修路疏圳。酒戒了,人清醒了,更重新找回家庭的幸福。如今他是社區理事兼志工發起人,最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是:「自己的家園,要靠自己拚!」他的故事,絕對是激勵、感動人心最好的教材。有機:誠意呷水甜
榮膺「大進捐地王」的,當屬在社區經營水生植物批發生意的陳敬揚家族。陳家宗親共捐出九百多坪土地,再由公部門出資興建木棧觀景台,成為一片人人皆可享受的珍貴水生植物溼地。雖然面積不大,但物種豐富多樣,除了水生植物,也是淡水魚、藻類、水生昆蟲、蜉蝣生物共生悠遊的生態天堂。園區中央的木棧平台隱僻幽靜,賞鳥看魚、聽風觀雲,村民不必花錢就有最奢侈的自然享受。 每個人對土地的情感與責任感皆然,只是表現的方式不同。對於出身製茶世家、自小在茶樹下長大的茶農林文德而言,愛土地最好的方式,是回歸自然生態平衡的有機種植。 他不顧父親反對,硬是讓茶園「放著荒」,為的是恢復地力,並把以前殘留的農藥化肥代謝乾淨。試種的第一年,堅持不用化學農藥,結果是被蟲吃得不成茶樣,雜草長得比茶還茂盛。 叨念兒子「頭殼壞去」的老爸心疼得直罵:「看你多會顧,草林土豆餡啦!」(台語「草盛茶苗稀」之意)。然而幾年下來,成果終於湧現,他種出來的有機烏龍茶清香撲鼻,落喉甘潤,已是各類茶葉競賽的常勝軍,論滋味,論香氣,都不亞於一般人迷戀的高山茶。 如今茶葉產銷班已有數個班員願意嘗試有機栽培,「農地是自己的,但環境是大家的,恢復土地的美好天然,也等於留住了社區最珍貴的共同資產。」林文德說。敬天:堅持與勇氣
梅姬颱風過境肆虐,張文仁剛回國,被風雨困在台北足足兩天,一回到家,便急著趕去察看羅東溪西北岸淋漓坑河濱單車道、奉茶亭有沒有受到土石流損害,這是大進社區最重要的兩個景點,假日總能為社區帶來不少遊客人潮:「社區理事長是最小不是最大的,只負責一項就是:『把大家的事情做好』。」 他還夢想著要在社區找一塊地,設置一處綜合實驗農場,裡頭要養豬、雞、鴨、魚,種花、種茶、種樹,還要有工廠;雞糞用來養魚,豬糞用來作有機肥,完全不汙染環境。「用自然循環的模式,完成無毒養殖,如果成功的話,農民未來的路一定更寬廣。」他說。 二十一世紀,傳統農業看似衰逝,實則不然。大進社區居民用敬天、敬自然的方式從事農業,作為自我生命價值的重要宣示;他們的堅持與勇氣,也再次被看見。小檔案
宜蘭大進社區 【位置】屬冬山鄉,北與三星鄉大隱村相鄰、西與大同鄉寒溪村相鄰、東與冬山鄉廣興村、得安村、中山村相鄰。 【景點】 ★ 農夫市集,於週六、日開張。 ★ 三清宮,是台灣道教總廟,也是大進社區信仰中心。 ★ 香格里拉農場,農村體驗活動很多。 ★ 野燒陶器見學坊,純以手捏野燒製作陶器。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24%
我喜歡:64%
很實用:8%
夠新奇:2%
普普啦:2%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4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ling(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4/10
good
陳*杰(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4/02/22
很好
仙仔(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3/01/22
good
于(進階級會員)發表於 101/05/28
好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