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豐鄉池南村 被喚起的美麗部落
文圖/陳秀卿
傳聞中國東北早期有三寶:人蔘、貂皮、烏拉草;花蓮縣壽豐鄉池南村也有三寶:樹屋、樹皮、紅藜草。許多社區的營造工作,大都從「心」改造起,促發集體意識,再循序漸進發展產業;池南村卻直接從產業面切入,經營樹屋餐廳,發展樹皮手工藝,種植原住民傳統植物紅藜草,善用社區自然人文資源,推動以社區巡禮為主的生態旅遊,創造就業機會,讓年輕人回鄉,老人皆有所養,十年努力,終於展現成果。
被遺忘的部落
池南村位於臺九丙線鯉魚潭畔及池南森林遊樂區下方,夾峙在兩大知名風景區之間,遊客來來去去,幾乎沒有人注意到在潭南岸邊還有一個阿美族群為主的聚落,叫做「Ba-naw」(「水池」之意)部落,因此,這裡曾經被稱為「被遺忘的部落」。
百年前,南勢阿美七腳川社遭受到日軍武力毀村,於是逃到現池南森林遊樂區附近落戶,與米亞丸太魯閣族毗鄰而居。但好景不常,臺灣光復後不久,部落又遭遇大洪水,只好再次遷移至鯉魚潭南邊成聚落至今。
52歲的池南村長陳美妹回憶說,小時候,大人會划竹筏到潭心捕魚,小孩則在潭邊玩耍、放牛,有時還會下水摸蜆、河蚌補充營養。部落族人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鯉魚潭的觀光興衰似乎與他們無關,因為遊人也不會在池南阿美族部落駐足。
鯉魚潭面積約
新活水的注入
儘管池南村被這麼多元的風景據點所包圍,但池南村「Ba-naw」部落似乎都和觀光產業沾不上邊,居民仍過著零散農業、打零工,或子女出外工作的生活模式。十年前,留德博士村民
池南村長陳美妹說,池南村民約一千人,漢、原人口比是六比四,漢族大都在鯉魚潭邊經商,或是伐木家族,經濟條件較好。漢族的
詳全文請見100 年6月號《鄉間小路》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