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復鄉西富村 村落有好事發生
「馬佛社區」不產馬,至於有沒有佛,則無人能知。馬佛,不是觀光景點,也不是重要的農業生產區,名不見經傳,地圖上找不到,連「馬佛」一詞的緣由也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水土保持局推動農村再生政策後,馬佛似乎從長眠中突然甦醒,老人家「等死」的口頭禪收口了,小朋友離開電腦電視下田去,種下好吃花生,一連串好事發生。
老同學聚出生機
從臺九線南下,進入花蓮縣光復鄉,聳立的花蓮糖廠煙囪是地標,再往南約
馬佛社區行政上屬於花蓮縣光復鄉西富村,馬佛溪蜿蜒穿過社區,秋冬時,甜根子草白花翻飛,形成特殊的景致。馬佛和阿羅隆原漢混居,文化相融,典型的農村社會。地形從海岸山脈往西緩緩下降,土地利用也從旱作花生到水稻,還有部份土地和臺糖契作甘蔗。西方寺是兩社區居民的集會場所,佛祖誕辰廟會活動是地方盛事,而社區內的基督、天主教堂則是另一個信仰中心。
兩社區曾經繁華,學童就讀的西富國小學生人數曾超過五百人,原漢各半。社會轉型,人口外流,尤其是漢族外遷比例更高。西富國小目前學生人數只剩40人,35名阿美族,而兩社區的總人口數也只有四百多人。西富國小建校至今正好一甲子,第廿屆畢業生如今已年近半百。這一班同學共60名,留在社區的只剩
張秀真說,以前社區鄉親都很忙碌,學生放假也要下田幫忙,尤其農忙時期,社區更充滿活力。但這廿年來,農田休耕荒蕪,積極一點的則是實施平地造林,每次回去就發現社區一次比一次安靜,老人家相聚喝酒玩橋牌,問他們對自己或社區有何期許?「等死」似乎是被下了魔咒的標準答案,張秀真感到不捨與痛心,向幾位老同學闡述心情,居然獲得相同的回應。
文圖 陳秀卿
詳全文請見100 年7 月號《鄉間小路》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