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之鈣鎂營養管理
一. 前言
鈣 (Ca)、鎂 (Mg) 營養元素與鉀 (K)、鈉 (Na)、錳 (Mn)、氯 (Cl) 元素相同,作物對其吸收主要來自土壤溶液中的離子形態。鈣與鎂是兩價金屬元素,是存在於地殼中相當豐富的元素。土壤含鈣量決定於母質、風化作用、淋洗作用的強弱和施用石灰與否。石灰性土壤含鈣可達 10% - 25% 以上,但土壤含鎂量低。紅壤因風化和淋洗作用強烈而含鈣與鎂量均低。土壤中的養分只有一小部分存在於土壤溶液,此量對植物需要量來說是小,然而溶液可和土相中無機和有機錯合物平衡,一旦養分被吸收可經由脫附、溶解及礦化作用等補充。因此,有些灌溉水富含鈣鎂,甚至常用過磷酸鈣的磷肥中也含有鈣,但對於一些作物也常有缺鈣鎂的生理症狀發生,嚴重時影響到產量,主要是土壤中鈣鎂有效性問題。本篇報告即綜合作物生理的反應,探討作物對鈣、鎂元素的營養需求的重要性,作為作物需肥的診斷依據和合理的土壤養分管理措施。
二. 土壤中的鈣鎂
(一) 鈣與鎂的形態、含量
土壤中的鈣可分為礦物鈣、交換性鈣和土壤溶液鈣三部分,土壤中鎂主要也以這三部分形態存在。
1. 礦物態鈣與鎂
硫酸鈣 (石膏) 和碳酸鈣 (石灰) 是 2 種溶解度最大的礦物態鈣。硫酸鈣通常存在於乾旱地區土壤,碳酸鈣只存在於 pH 7.0 以上的土壤中,並控制著土壤溶液中的鈣濃度,並有游離碳酸鈣。
在風化過程中,土壤含鎂礦物釋放鎂的速率通常低於作物的吸收量,而礦物態鎂對於作物一般是緩效性的。當複種指數高,土壤交換性鎂含量低或只用礦物態鎂作為鎂源時,一些對鎂敏感性高的作物,僅由土壤這部分鎂來供應,並不能滿足作物需要。若降低土壤pH有利於礦物中鎂的釋放。
2. 交換性鈣與鎂
鈣是很多土壤中主要的交換性陽離子,在正常土壤中一般占總交換量的 65% - 85%,交換性鈣與土壤溶液鈣平衡。與鉀或鎂離子相比,鈣在交換上吸持較緊,因而就不容易解離進入土壤溶液中,所以交換性 Ca/Mg 比大於土壤溶液中的 Ca/Mg 比。
文圖/江志峰 農業試驗所農業化學組
詳全文請參考豐年半月刊61 卷第12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