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料減施-輕鬆種好米

文/張明暉‧簡宣裕‧林義德
化學肥料價格自 97 年受到國際原油上漲而調漲,農民到處買不到化學肥料,當時政府補助漲幅的 7 成,農民需自行負擔 15% 的漲幅。而國內 1 年所用之化學肥料明顯高於其他國家,以氮、磷、鉀三要素來說,每公頃約施用 447 公斤,僅次於荷蘭和南韓。農委會為協助農民降低施肥成本,更將「合理化施肥」列為重要的施政項目。而水稻為國內最主要和栽培面積最廣的糧食作物,其化學肥料施用量相對可觀,故如何落實水稻合理化施肥,尤為各界所關注。本文將舉水稻肥料減施而輕鬆種好米的案例提供給農友參考,以因應未來肥料價格調漲的因應對策,以及愛護地球,減少化學肥料過量不當使用對土壤、空氣以及水質造成負面的衝擊,達到化學肥料減施而降低肥料施用成本的目的。

善用自然有機資材的水稻成功栽培模式
台中縣大肚鄉中和村林義德農友從事水稻栽培已多年,其施肥管理不同於一般施用化學肥料,堅持向大自然學習的理念,善用大自然的有機資材並注重資材的循環利用以維持土壤地力,在冬季長期種植豆科綠肥,藉由豆科作物根部所產生的根瘤固定空氣中大量的氮素,有效減少氮肥的施用。另採取稻草不燃燒循環利用就地掩施,不僅可以解決稻草燃燒所造成空氣污染的問題,亦可增加土壤的肥力和有機質含量。除此,並施用生物性有機液肥,藉由液肥中的微生物分解稻草而釋出肥份,可以減少肥料用量而降低肥料施用成本。所以,在一期作水稻以冬季豆科綠肥 (苕子或埃及三葉草)、不燃燒的稻草以及果菜廚餘浸液掩施作為基肥,並追施生物性有機液肥;二期作水稻因前作收割期與插秧期的時間過短,故未再種植綠肥施用。採行這種栽培的田區水面可見布滿綠藻,明顯不同於一般慣行施用化學肥料的清澈水面 (圖 1)。該水稻栽培模式僅施用少許化學肥料,林君從民國 90 年開始採行至今,已行之多年,目前在該社區已有多位農友隨其相同方式進行水稻栽培。根據筆者多次與林義德農友訪談,從言談之間可看出林君對於生物性有機液肥製作和在水稻的施用經驗豐富,堪稱為生物性有機液肥在水稻施用的達人,林君曾多次獲得台中縣、台中市傑出農民表揚,實名至實歸,本文將介紹其栽培模式,並舉 99 年於在該田區辦理的水稻合理化施肥田間示範為例,與化學肥料減施與慣行施肥等不同處理比較施肥成本和效益,闡述肥料減施而輕鬆種好米的理念,並期能將其寶貴的經驗分享給大家參考以永續傳承。
詳全文請參考豐年半月刊61 卷第11 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