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產銷失衡‧推動企業認養-雲林縣古坑鄉農會‧建立產銷新模式
為穩定柳丁產銷,避免柳丁在果園中腐爛的情形年年重演,
農政單位除舉辦促銷活動,並推動企業認養古坑柳丁;
讓住在都會區的企業員工有機會到鄉下果園親自採果,
體驗休閒採果的樂趣,拉近生產者與消費者的距離;
同時展現企業對果農的關懷、累積企業的公益形象,
將利潤直接回饋農民,可說是一舉數得。
若在入冬時節造訪雲林縣古坑鄉,處處可見結實纍纍的柳丁園,豐收該是喜悅的,但這樣的喜悅在許多柳丁農的臉上卻看不到。近年來,由於產銷失衡,導致柳丁價格低迷,每當進入採果期,果農便開始擔憂,「今年的價格會不會又崩盤?」,對照滿園甜美的果實,讓人不由得感慨。
供需失衡 柳丁價格低迷
雲林縣古坑鄉是台灣最大的柳丁產區,產量約占全國1/3,全鄉20個村中,有18個村種植柳丁。春天到古坑,雪白的柳丁花綻放枝頭,散發淡淡香味,漫步或騎單車徜徉其間,真是人生一大享受;到了冬天,黃澄澄的果實掛滿枝頭,又是另一番美好的況味。
國產柳丁果粒飽滿、甜度高,向來極受消費者喜愛,但柳丁一路從台南、嘉義往北採收,等到古坑柳丁大出時,往往價格已大幅滑落,農民入不敷出、苦不堪言。黃姓果農回憶,民國80年左右,1台斤柳丁在園裡就可賣到15元以上,而如今品質較好的、每公斤才能賣到相同價格,叫農民怎能不心酸?
細究柳丁價格低迷的原因,種植面積太多、供需失衡應是主要原因。古坑地區種植柳丁至少已有40多年歷史,最早只在丘陵地種植,平地大多種稻子與竹筍。古坑鄉農會推廣股長陳得春說,早年麻竹筍外銷日本市場量大、價格好,全盛時期,全台有60多間竹筍加工廠,光是古坑就有10多家,許多鄉民都仰賴種植麻竹維生。
10年時間 種植面積逾倍
大約15年前,由於工資高漲,生產成本提高,竹筍加工廠陸續移往大陸,筍農生計大受影響,當時柳丁的價格極佳,許多筍農於是剷除竹林、改種起柳丁;鄰近的斗六、斗南等地農民,因種稻利潤越來越少,見柳丁收益不錯,也陸續跟進種植,使柳丁種植面積急速擴張;根據雲林縣政府的資料,從民國84年的1700公頃到95年的3400公頃,短短10年的時間,柳丁種植面積足足增加了一倍。
由於柳丁單位面積產量很高,平均每公頃可採收約4萬公斤,在面積不斷增加下,近幾年來,全台柳丁年產量逾20萬噸,如此龐大的產量遠超過國內市場的需求,漸漸地便出現滯銷、價格下跌等情形,每台斤產地價格經常只有4、5元,「根本就是種越多、賠越多」,果農們無奈地說,柳丁管理雖然容易,但採收很費工,許多果農為節省成本,只好忍痛放棄採收,任憑辛苦一年的心血在果園中腐爛。
面對農民遭遇的困難,農政單位近幾年除了舉辦促銷、品嚐會等活動,呼籲消費者多吃柳丁外,也透過補助柳丁廢園轉作、疏中果及收購作為有機肥等措施,希望能穩定柳丁產銷,但因柳丁產量實在太多,即使加上推動收購柳丁加工榨汁、發動機關團體購買柳丁,仍無法有效紓解。
各界合作 網路行銷柳丁
農委會於是在民國97年推出企業認養古坑柳丁樹活動,由曾與農委會農糧署合作「吃一飯、救一畝田」台灣稻米行銷專案的康迅公司負責,透過網路平台(PayEasy)媒合企業與果農,與雲林農產物流中心公司、古坑鄉農會及雲林縣政府共同行銷古坑柳丁。
當時的古坑鄉農會承辦人林春妙表示,企業認養古坑柳丁,以0.1公頃為一個單位、認養費為8萬元,每單位可獲得約4000公斤柳丁,認養企業可在採收季節安排一趟「採果之旅」,採收量於4000公斤中扣除,未採足的數量,由責任農民協助採收,並配送到企業指定地點。
林春妙說,農會當初遴選參與認養活動的農戶,以管理正常、果園地點步行10分鐘內可到達為先決條件,方便認養企業的員工到古坑採果;在農戶提出申請後,並派員到各果園進行果實採樣送檢,剔除農藥使用不合格的農戶,以保證認養企業能確實採收優質安全的柳丁。
體驗採果 企業員工新奇
為鼓勵企業參與,PayEasy還補助車資,讓認養企業安排「古坑一日遊」行程,林春妙表示,許多企業員工大多住在都會區,難得有機會到鄉下果園動手採果,一旁還有果農解說果樹生態、指導採果技巧,無論男女老幼都覺得很新奇,許多企業員工參與後,都給予極高評價。
認養柳丁樹的企業及數量,每天在網站平台更新,每一個跳動的數字都代表企業對果農的關懷,也累積企業的公益形象。古坑鄉農會表示,首度舉辦的企業認養柳丁活動,獲得來自不同行業、74家企業共襄盛舉,共認養11.4公頃柳丁園,「要不是剛好碰到金融海嘯,全球經濟不景氣,應該會更踴躍」。
參與認養活動的果農劉泉、塗正雄等人都很肯定這項計畫。塗正雄說,企業認養柳丁樹,等於是拉近生產者與消費者的距離,不僅能讓企業以一般市價買到品質嚴格控管的柳丁,並體驗休閒採果的樂趣,還可節省運銷成本,將利潤直接回饋農民,可說是一舉數得。
果實裝箱 品質難以控管
但這項計畫並非完美,最大的問題在於運送到企業指定地點的裝箱柳丁,陸續傳出果實腐爛的情形,直接向果農購買的柳丁,品質居然比到市場買的還差,讓部分企業感覺很失望;部分企業把柳丁當成禮盒送給客戶,沒想到客戶打開後,居然發現有爛掉的果實,讓認養企業覺得很沒有面子。雖然當時雲林農產物流中心立刻整箱換新,但仍使企業對認養柳丁的信心大打折扣。
古坑鄉農會實地了解後,歸納原因可能有二點,一是採果到出貨的時間太短,由於剛被果實蠅叮到的柳丁,外觀上不易判別,農民採收後立刻裝箱,果實在箱內慢慢腐爛,並感染其他果實;二是認養企業或其客戶收到柳丁後並未立刻拆封,成熟的柳丁果實甜度高,悶在箱內過久,果實也容易變質腐爛。
去年企業認養柳丁活動並未續辦,據悉,主要原因即在於柳丁品質難以控管。儘管如此,企業認養柳丁仍有其成效,林春妙表示,企業認養就像是一個媒介,讓更多人認識古坑柳丁的好滋味,有幾家前年參與認養的企業,去年主動向果農訂購柳丁,農會聽到消息後感到十分開心,「代表這些企業還是很肯定古坑柳丁的品質」,若能維持穩定的回購率,對農民有極大幫助。
推動關鍵 克服質變難題
古坑農會表示,企業認養本質上也屬於計畫購買、計畫種植,有別於傳統由盤商層層批售,企業認養可縮減產地到消費者的距離,購買者越了解食物怎麼來的、越能產生忠實的購買行為,而農民也能獲得較合理的報酬,自然會更用心耕種,採天然、無毒等方式,提高農作物的品質,對消費者與農民都有好處。
近年企業認養農作的產銷模式已相當普遍,其中以認養稻田運作最為成功,主要因為稻米是烘乾後才送到認養者手中,品質容易控制,相較之下,柳丁等鮮果在運輸過程容易產生質變,如何克服這個問題,是未來企業認養柳丁能否持續推動的關鍵。
根據農糧署統計,近幾年來,柳丁廢園面積約1900公頃,全國種植面積已降為6600公頃,產銷可望趨於平衡,加上雲林縣內各級機關、農會積極推廣柳丁,將柳丁產業融入文化與生活,提高柳丁的附加價值,鼓勵民眾多喝柳丁汁,並推動安全柳丁生產,透過安全施肥用藥、吉園圃標章等提升品質,相信假以時日,國產柳丁將不再是廉價水果的代名詞,而是名副其實的「福氣果」,為民眾帶來健康、幫果農增加收入。
【為台灣找希望】
採訪‧攝影 / 莊育鳳
部分圖片 / 古坑鄉農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