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超人變身
不過,誰說吃米就一定只能吃「米飯」?小麥磨成麵粉後,可以做成麵條、麵包、漢堡、饅頭和披薩。其實白米磨成「米穀粉」後,就像是變形金剛一樣,也可以做出千變萬化的米食。
在古早的年代,臺灣就已有各式各樣的米食。糯米磨成粉後,可以做成麻糬、湯圓、紅龜粿;泡水後的在來米和蘿蔔一起打成蘿蔔米漿,再放入蒸籠用小火蒸個半小時後放涼,香噴噴的蘿蔔糕便大功告成;在來米粉還可以作成米粉、碗粿、米苔目等美食;而白米、花生與白芝麻等三樣食材,再加上紅糖,就能作出早餐店內營養美味的米漿。看到這麼多傳統米食,相信大家早已飢腸轆轆了。如果你希望米食能再fashion一點,沒問題,早有人替你想好了。
在政府與民間業者的努力下,這幾年開發出許多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新米食。聰明的研究人員和業者共同研發,以蓬萊米製作米漢堡、米麵包、米布丁、米蛋糕、米鳳梨酥,甚至還有米冰淇淋。此外,許多傳統米食也開始跟上多樣化、現代化的腳步。過去巷口的「爆米香」,如今更搖身一變成為有多種口味、冰鎮後咬起來更香脆的小點心。全新的多樣化米食不但符合年輕人的口味,更能配合都市繁忙的生活步調。
別再以為白米只能煮成白米飯了。傳統的現代化米食加上新式的多樣化米食,讓你從早餐開始就能享用美味的米麵包、蘿蔔糕,中午吃碗粿仔或買個米漢堡,下午茶時段就用米蛋糕或米鳳梨酥當作點心吧。快樂豐富的米食生活,真的一點也不難!
吃法大不同
其實,半個世紀以來,臺灣人的飲食習慣一直在改變。臺灣不缺米,但大家每天吃的米飯卻越來越少。過去米飯是我們每天主要的熱量來源,大家吃的肉、蔬菜與水果並不多。與過去相較,如今臺灣民眾的飲食有著天壤之別,每個人平均每年吃掉74公斤的肉,104公斤的蔬菜和119公斤的水果,肚子裡也同時塞進了大量的糖和油脂。不過,現在臺灣平均每人每年只消費4 8公斤的米,算起來每天只吃一碗半的飯。
果然是數字會說話,從5碗飯到1.5碗,這也差太多了。飯吃得少,對稻米的需求量就相對減少。過去臺灣可年產271萬公噸糙米,如今每年只需生產110萬公噸就綽綽有餘,但這反而讓臺灣許多稻田被迫休耕。而為了配合大家的飲食習慣,我們每年還得從國外進口大量的小麥、玉米和大豆,使得臺灣的糧食自給率只有32%的水準。要改善臺灣的農業,提高糧食自給率,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吃米飯,臺灣人種的稻米給臺灣人自己吃,這樣就不用進口那麼多小麥,也可以改善農民的生活。
米食才是王道
年輕美眉時常為了保持身材而苦惱,總是掛在網上打探別人的減肥妙方。某些人還以為米飯只有澱粉,沒什麼營養,這種觀念真的是大錯特錯。其實米的營養價值相當完整均衡,除醣類以外,還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B群及纖維。
更重要的是,跟其他食物相比,米飯的熱量真的不高。一碗重量約70克的白米飯,熱量不到250卡。但衛生署的研究卻發現,一杯750 c.c.的珍珠奶茶,熱量就高達350卡。換句話說,喝杯珍珠奶茶就差不多等於吃掉一碗半的白飯!
米飯並不會讓你變胖,讓人變胖的原因主要是攝取太多肉類與油脂;大學生上課時總喜歡拎上一杯飲料進教室,這些含有高糖份高熱量的飲料,更是導致肥胖的元兇之一!減肥其實不難,多吃米飯,少吃肉與高油脂食物,同時保持運動習慣與良好的生活作息,就這麼簡單!
作者:AG Studio、摘錄自農業超有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