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大小魚販排排坐,抓魚一條龍
刊登日:101/10/05

前置作業
抓魚的前置作業是過程中最繁複又耗時的。魚塭下午就要先關掉飼料機,讓魚群停止進食清空內臟,晚上接著輪番出船驚嚇魚群,目的一樣要讓內臟清空,這過程稱為「消肚」。出船次數,將視師傅以手擠壓魚身排泄部位是否乾淨來判斷,直到師傅認為可行才能正式下網抓魚。這段空檔,陸續到齊的中盤商也會在旁整理工具,準備好冰塊和水桶等工具,以接應魚上岸的急湊節奏。
下網抓魚
確定可下網之後,負責抓魚的團隊會依魚塭大小和魚群數量,先行判斷下網次數和每次可抓的數量,從這部分就可看出團隊領班的功夫。隨著魚網逐漸收攏,拖拉至預先設置好的魚道,生性緊張的虱目魚翻騰跳躍的動作,也會愈來愈激烈,形成壯觀攝人的畫面。當魚群被驅趕至魚道前端,師傅會將魚道分隔成前後區塊,準備先電暈前區的魚,後區的魚必須等前區的魚都上岸、處理結束後,才會如法處理。這樣的處理方式,是為了讓脆命的虱目魚盡可能保持新鮮。
分工處理
拖拉上岸的一簍簍鮮魚,開始跟時間賽跑,搶保鮮速度!只見跪坐一級戰區的分魚師傅,正快速用手掌握魚身,停留不到三秒的時間,就要迅速歸類、分級魚的大小件和丟入對應的桶子,接著再由外圍人手分批裝簍、插上中盤商的名號和魚件大小紙條,一一分送給更外圍的中盤商加工處理。拿到魚貨的中盤商手也沒停,要不斷重複著倒魚、打鱗、裝箱的動作,直到所需魚貨完成為止。部分廠商和客戶會有彎魚的習慣,必須趁著魚體新鮮而彎折、堆放成簍,是代表魚絕對新鮮現撈的標誌。
文:董淨瑋 圖:楊川宏
詳全文請見101年9月號《鄉間小路》月刊
上一篇
菜豆合理化施肥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48%
我喜歡:26%
很實用:19%
夠新奇:4%
普普啦:4%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小魚(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2/06/10
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