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臺灣鯛首部曲
刊登日:101/11/06
589
吳郭魚大概是臺灣家庭料理當中最廣受歡迎的食材之一,不論紅燒、清蒸或是煮湯,細嫩的魚肉總令人垂涎三尺,光想到那鮮美的滋味,只怕肚子都餓了。
但有趣的是,這麼「家常」吳郭魚,其實是外來嬌客。二次大戰期間,來自南臺灣的郭啟彰受徵召入伍,成為南洋戰場上的日本兵,在新加坡戰俘營裡,他認識了同樣對養殖漁業有狂熱的吳振輝。戰後兩位回臺時,就順便將日人的「帝水魚」魚苗帶回臺灣養,因為繁殖快速、抗病性強,迅速成為戰後民眾重要的蛋白質來源。而為了紀念兩位引進者,這種魚就以兩人姓氏為名,稱之「吳郭魚」。
吳郭魚有多好養?根據嘉義東石養殖漁民的說法,在一甲地魚塭放入魚苗後,一年後輕輕鬆鬆就收成七千臺斤。眼見吳郭魚的投資報酬率這麼高,同樣屬於慈鯛科的魚種也不斷被引進國內,和最先來到臺灣的「莫三比克種」吳郭魚雜交,經過混種的新品吳郭魚體型更大又耐寒,而且長的更快,肉又好吃,為漁民帶來不少利益。在此同時,國內養殖漁業也發展出「單性養殖法」,魚苗在成長過程中不交配,以此有效控制魚塭中飼養魚的數量,讓每條魚成長速度趨於一致。優良品種再加上精良的養殖技術,早在20年前吳郭魚就順利打開市場,出口到歐美、日本。而國內的水產試驗人員更不斷的透過雜交育種方式,讓臺灣的吳郭魚肉質更鮮美,抗病能力更強,並命名為「臺灣鯛」。
根據統計,近年來臺灣吳郭魚的平均年產量約在7-8萬公噸,產值高達新臺幣27億元以上,2010年冷凍吳郭魚出口值為新臺幣23.53億元。外來的吳郭魚,經過臺灣人數十年的努力,變身為高雅的「臺灣鯛」。從此以後,皮薄肉嫩的臺灣鯛,一樣在各位餐桌上等著老饕動筷,多吃魚,保證頭好壯壯又聰明喔。
作者:AG Studio、摘錄自農業超有梗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52%
我喜歡:20%
很實用:16%
夠新奇:4%
普普啦:8%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4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仙仔(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3/01/15
最愛煎得半乾
小魚(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2/06/10
「臺灣鯛」好吃喔
小比(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2/06/10
最愛吃清蒸的臺灣鯛
謝*雯(高手級會員)發表於 101/12/05
好吃有不貴的魚種,要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