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招讓孩子愛上蔬菜
剛上小學的強強,有偏食的問題,炸雞能吃好幾塊,一看到蔬菜就皺眉頭,尤其味道比較重的青椒、芹菜,還會趁大人不注意偷偷丟掉,讓媽媽傷透腦筋。 兒童的味蕾比較敏感,對於蔬菜獨特的草味,「剛開始接觸會不習慣,」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營養詹雅涵說,而且蔬菜纖維多,孩子咀嚼能力還不好時,也會因為很難咬而排斥。 但蔬菜對孩子的成長不可或缺。蔬菜熱量低,富含多種維生素、礦物質、植化素,還有充足的膳食纖維,能增加飽足感,增進腸道蠕動、幫助排便,並且讓腸道菌叢生態健全。為了孩子的健康,父母不能輕易投降,花點心思,就能讓蔬菜變成孩子餐桌上的良伴:
1.多引導、鼓勵,增加動機:隨著孩子咀嚼能力逐漸增強,味覺喜好也會改變,第一次吃不喜歡的蔬菜,可能過一陣子就可以接受,「最好慢慢來,不要強迫,」詹雅涵提醒,責罵反而會讓孩子更討厭蔬菜。爸媽可以帶孩子一起去菜市場認識蔬菜,幫忙清洗、烹調、嚐味道,孩子有參與和成就感,對蔬菜接受度也會變高。
2.讓孩子先從味道比較清淡的蔬菜嘗試,例如高麗菜、絲瓜、白蘿蔔。對於一歲前幼兒副食品添加蔬菜的方法,詹雅涵建議,四~六個月的寶寶,可以開始喝等比例水稀釋的蔬菜汁。六~十個月的寶寶,適合以蔬菜泥的方式攝取。十~十二個月的寶寶,可將蔬菜切細餵食。一歲之後蔬菜不需要再加工,但最好挑葉子的部位給孩子吃,纖維較軟、容易咀嚼,比較不會排斥。
3.種類多樣化:常常變更菜色,除了可以讓孩子不會厭煩,也能攝取到更多不同蔬菜所含的植化素。詹雅涵建議,爸媽可以用彩虹蔬果原則,以顏色來組合替換。紅色:番茄、紅甜椒、甜菜根等。黃色和橘色:胡蘿蔔、南瓜、黃玉米、黃豆、地瓜等。綠色:菠菜、青椒、綠花椰菜、四季豆、黃瓜、青江菜、地瓜葉、蘆筍等。藍紫色:茄子、黑木耳、海帶、黑豆、紫高麗菜等。白色:白花椰菜、白木耳、菇類、大蒜、洋蔥、韭黃、白蘿蔔、高麗菜、苦瓜等。兒童的每日蔬菜建議攝取量,按年齡來分,一~三歲是三分之二份,四~九歲是一份,十~十二歲是一份半,十三~十五歲則是兩份。煮熟體積會縮小的蔬菜,一份的量大概是半碗,不會縮水的蔬菜,一份為三分之二碗。
4.發揮創意:用不同的烹調方式處理蔬菜,讓蔬菜變好吃。例如茄子用起士焗烤,除了蓋過茄子本身的味道,也比較軟爛好入口。此外,煮成菜飯、香菇飯,蔬菜咖哩、蔬菜濃湯,或者和絞肉拌在一起做成漢堡排,包水餃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5.打成蔬果汁或精力湯:這一招可以把蔬菜隱藏起來,讓孩子忘了自己是在吃蔬菜。癌症關懷基金會董事長陳月卿,就把兒子討厭的青椒、芹菜、芽菜,加上蘋果、鳳梨、香蕉等甜甜的水果,打成精力湯,讓他不知不覺吃下去。詹雅涵提醒,在家打蔬果汁時,記得不要過濾,才能保留纖維質和營養,並盡量運用蔬果本身的甜度,不要加糖。至於市面所販售濃縮還原性型的蔬果汁,蔬菜汁比例都不高,糖份卻過多,「和喝糖水一樣,反而得不到蔬菜的好處,」詹雅涵提醒。
6.用趣味包裝:陳月卿常常替蔬菜編故事,例如吃到山藥時,就說從前有個老公公到山裡不小心跌斷腿,不知道怎麼辦時,挖到一個白色的東西,吃下去體力變好,平安回到家,這個白色的蔬菜就叫山藥,不僅讓餐桌氣氛更開心,「孩子還能自然吸收到營養知識,」陳月卿說,如此一來也就不會排斥吃蔬菜了。
撰文◎朱芷君
(以上資料由安全農業入口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