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吃最長壽
陳老先生的生活及飲食習慣,正是延年益壽的「最佳範本」:吃得健康、動得勤快、活得開心。而要能吃出健康,首要之務就是防範國人十大死因的兩大殺手--癌症和心血管疾病,掌握粗食、減油、減脂原則,再依據國民每日飲食指南的六大類食物、均衡攝取。
今年新公布新版國民每日飲食指南中,把「五穀」改成「全穀」,牛奶脂肪改為「低脂乳品」,「蛋豆魚肉」調整為「豆魚肉蛋」,油脂類加入「堅果種子」,增加蔬果攝取量,即是依照台灣民眾健康狀況所做的調整,是台灣人的「長壽食譜」。
全穀:國人吃太多的精食或速食,造成油脂過多、纖維質不足,於是癌症及心血管疾病衍生。「全穀」食物就是最有效益的預防慢性病「處方」。
精製的白米,在輾製過程中把麩皮及胚芽都去除,但這些東西不僅富含膳食纖維,還有維他命B群等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可降低膽固醇、讓血糖穩定,預防心血管疾病,並能促進腸胃道蠕動、幫助排便正常讓膽酸排除,可預防大腸癌等癌症,還能增加飽足感,預防攝食過量而造成的肥胖問題。維他命B則有助於神經組織傳遞訊息,讓神經系統正常運作。
保留了麩皮及胚芽的糙米、全麥、燕麥等全穀類,才保留了膳養纖維和維生素、礦物質等超高的營養價值。但全糙米飯,烹調費時、口感確實也較差,要同時兼顧口感和健康,可在白米中添加糙米、地瓜、雜糧、南瓜;家中若有年紀大的老人家,則可為他們準備麥片粥、綠豆稀飯等。但即便營養再豐富,也不宜過量,每日建議攝取的飯量,依每人活動量大小調整,從舊版的三到六碗降為一碗半到四碗。
低脂:乳品是鈣質重要的來源,但全脂乳品喝太多,因脂肪過量帶來的危害可能超過補鈣的好處。因此建議以低脂、脫脂乳品替代,這些乳品中的動物脂肪被抽掉一半,特別是嗜飲乳品的發育期中的孩子,家長更應該把全脂牛奶改成低脂牛奶。但儘管低脂牛奶,每天仍不宜超過兩杯、每杯兩百四十西西。
豆魚肉蛋:蛋白質具維護細胞和生理功能的重要功能,特別是老人家身體保存率較低,更不能缺乏蛋白質。但蛋白質的來源要有先後順序,過去建議由「蛋豆魚肉類」攝食,現在建議的順序改為「豆魚肉蛋類」,以豆類及魚類來源為主,紅肉部分減少。豆類蛋白質最好的來源是黃豆,如豆腐、豆干、甚至可以將黃豆加入米飯中,兼顧全豰及蛋白質攝取;肉類中的蛋白質,魚肉飽和脂肪較紅肉低、也較優質。
值得注意的是,紅肉雖然要少量、不宜完全不吃。因為紅肉中還含有鐵質、維他命B12,可以預防貧血及神經反應退化,強調少吃紅肉的「地中海飲食」,也建議每周內不宜少於五百公克;老人家若咀嚼功能不佳,可以將肉絞碎後摻點豆腐、太白粉幫助入口。
油脂堅果:許多人聽到「油」就害怕,其實油脂攝取的重點除了不要超過總熱量的三分之一以下,最重要是確保除了已從肉類食物中攝取到了飽和脂肪酸外,要平均攝食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及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每天總用油量不要超過三湯匙,有一湯匙可由具調節血脂和血糖的堅果類取代。
堅果類的食物容易「愈吃愈上口」,不知不覺中過量,建議可以搗碎後,加入青菜中調味,一兼二顧。
蔬果:多吃蔬果仍被認為有助防癌,過去推動「每日五蔬果」,新的飲食南建議中,蔬果的比例再提升,每天最多可吃五份蔬菜、四份水果,年輕男性更應加量;此外,蔬菜的種類也不侷限在「深綠色」,最好各種類的蔬菜都攝取,而愈鮮豔的蔬菜、植物激素等抗氧化的功效則愈高。
不過要把蔬果中最有抗氧化效果的成分吃進肚,吃法也很重要。現代人流行用食物調理機打蔬果汁,一旦把它搗碎了,許多營養成分也不見了。此外,最好選擇當季的蔬果,維他命C的保存也最佳。
想要吃出長壽,只要掌握幾個關鍵字:
1.「粗食」:一天至少三分之一的主食為全穀類。。
2.「低脂」:每天攝取的油脂,不要超過總熱量的三分之一。
3.「低鹽」:預防高血壓,每天鹽的攝取不要超過六公克。
4.「低糖」:遠離精製糖的飲料與食品,如含糖飲料、糕餅等。
5.「高纖」:每天九蔬果,種類、色彩愈多愈優。
|
撰文/攝影:楊惠君
諮詢:台北馬偕醫院營養師蔡淑玲
(以上資料由安全農業入口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