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草莓園夏季休耕與輪作植株管理
刊登日:102/06/11
3,703
前言
草莓為多年生宿根性草本作物,在涼溫短日下進行花芽分化,在暖溫長日下產生走莖;高溫與潮濕使草莓植株生長勢衰弱且病蟲害發生機率增加。在中高緯度之溫帶草莓產區,因夏季氣候涼爽乾燥,草莓植株可於田間正常越夏,故普遍以多年生方式栽培與生產。草莓苗株於第一年春季定植於莓田之後可連續數年於原地生長發育與結果,不須每年重新整地種植,初夏為產季。然而在臺灣與世界其他相對之低緯度亞熱帶草莓產區,因冬季氣溫涼爽適中,日長短且大氣相對濕度較夏季低,適合草莓植株生長、開花與果實發育,故冬季為草莓產季。
莓農於每年 8 月底至 9 月初進行整地、施用基肥與作畦,於 9 月底至 10 月初定植莓苗。植株於 11 月中即可開花,果實則於 12 月中次第成熟。至次年 4 月止因氣溫與日長適宜,草莓植株可正常生長並持續花芽分化與開花著果。然在此亞熱帶區域,4 月後即進入夏季氣候,溫度雨量與相對濕度皆高,不利草莓植株正常生長,且病蟲害猖獗,防治困難。又結果株於連續數月之產果後生長勢衰弱,土壤或栽培介質之理化性質亦劣化,田間管理相對困難,因此草莓雖為多年生宿根性作物,在臺灣保留植株於田間越夏作多年生栽培不符經濟效益且徒增管理難度,故季節性栽培為目前惟一可行之方式。莓農於產季結束後棄耕閒置莓園或輪作綠肥與其他夏季短期蔬果作物,待入秋後再重新作草莓栽培生產。雖然夏季時除育苗圃外,臺灣的莓園中不見草莓植株,但此一時期之田間土壤與輪作作物管理對下一季草莓植株生長與產量、莓園病蟲害管理與莓農全年經濟效益有決定性影響。本文簡述目前常用於臺灣草莓園之數種夏季經營管理策略,評估其在勞力成本、土壤改良與經濟效益上之優劣。另介紹常用於國外草莓產區之夏季管理方式及未來展望,以供莓農參考。
夏季莓園管理方式與作業重點
一. 休耕閒置
採用休耕閒置之夏季莓園管理策略者在春末草莓產季結束之後至初秋次一生產季開始整地之前不對莓園作任何積極之管理作為。放任草莓殘株於田間任其生滅,至夏末再行整地、施肥與作畦。其優點為在夏季休耕期無人力與成本投資,大幅節省勞力、時間與資金,為最便宜簡單之莓園夏季管理方式。在勞動人口不足且日漸老化,勞力成本上揚的時空條件之下,夏季休耕閒置漸漸普及。在經濟效益的考量之下,夏季休耕閒置亦常見於高架栽培之莓園。其缺點為全年間除生產草莓果實之收入外,無其他額外收入,且於休耕期間莓園中雜草數量增加,產生之種子會增加日後莓園雜草防除之頻率。又病源孢子與害蟲可能存活於留置在田間之草莓殘株與未經輪作之土壤中,成為下一季之感染源。此外閒置休耕亦無改善土壤理化性質之效果。故莓園夏季休耕閒置雖省時省力,但從永續經營與農村生態與經濟效益之角度並非一理想之管理方式。
二. 水田輪作
草莓與水田輪作為早期臺灣莓農普遍利用之夏季莓園管理方式。莓農於每年4月草莓產季結束時除去田間覆蓋於畦面之塑膠布並進行整地與灌水後,插秧種稻,於水稻收割後,整地作畦,重新種植草莓。此一方式適用於地表平坦及有足夠水源可作水田栽培之傳統露地式莓園,不適用於高架草莓園或設施內之莓園。草莓如同其他旱田作物,長期於同一地點種植同一種作物,因病蟲害感染源與有害生長物質累積於土壤中,容易產生連作障礙,導致植株生長發育不良及產量下降,藉著與水田輪作使莓園於夏季處於長時間之淹水狀態,可以大幅改變土壤之微生物相與田間生態,有效消除不利草莓植株生長之雜草及病蟲害感染源,且可以避免莓園因長期旱地連作所引起之土壤酸化及生產力下降之問題。而水稻收割後之稻桿殘株鋤耕入土後亦可增加莓園土壤中之有機質含量。水田另具有涵養地下水之功能,故從生態環境與莓園永續經營角度來說,與水田輪作實為一理想之莓園夏季經營管理策略。然而水田輪作須對莓園進行整地規畫,水稻栽培期間又須投入密集之勞力、材料與肥料,及病蟲防治成本。現今穀價低迷,水稻栽培之經濟效益多為負值,入不出敷出,因此現今已少有莓農採用。
三. 綠肥作物輪作
適用於各種栽培方式之莓園,目前最普遍之綠肥作物種類為綠肥大豆。蠶豆、田菁與玉米亦常被採用,大豆、蠶豆與田菁為豆科植物,可以進行固氮作用增加土壤之氮含量,而玉米為禾本科作物,可增加土壤中有機質含量。不論何種綠肥作物,當莓田於夏季作綠肥作物栽培可降低田間雜草族群與雜草種子之密度,對下一季莓園之雜草防治有正面之效益,惟可能會增加綠肥作物與草莓間共通性病蟲之族群。多數莓農種植綠肥作物前並不進行整地工作,直接於原來之草莓植穴中點播綠肥作物種子,另有莓農於點播種子之前進行簡單之田間整理,然亦僅僅以人工鏟除原有之草莓植株,或先以接觸性殺草劑殺死草莓植株再行播種。莓農行夏季綠肥作物輪作者對綠肥作物多行放任管理,枯死之草莓殘株任意棄置於田間,其後對於所播之綠肥作物至耕犁覆土前亦不作管理,故所投入之成本相對於水田輪作或夏季蔬果作物輪作為低,但由於綠肥作物非現金作物,故以此一方式經營夏季莓園不具有生產草莓以外之收入。但因所須之勞力成本不高且有涵養土壤之功能,相當受莓農歡迎。進行綠肥作物輪作須注意使用之作物種類,若輪作豆科綠肥作物,在下一季草莓栽培前之整地施肥作業中宜適量減少基肥中氮肥之含量,以避免因定植初期氮肥過高影響植株花芽分化。
四. 夏季果菜類作物輪作夏季輪作果菜類作物是目前最受歡迎的莓園夏季經營管理方式。莓農於 4 月草莓產期結束之後利用原有畦面或重新整地作畦後,種植一季夏季果菜類作物,於果實採收之後再行淹水、整地、作畦等工作以便下一季草莓生產。適用於各式草莓栽培園中,尤其是鄰近都會區之小規模觀光草莓園,為增加全年收入,此為目前必然之夏季莓園管理策略。在臺灣目前常用之輪作果菜類作物包括小番茄、青椒、胡瓜、苦瓜、甜玉米等。由於夏季蔬果價格高,相對於水田或綠肥作物,經濟效益高,故莓農投入勞力與成本之意願亦高,對莓園於草莓產季結束後,定植蔬果苗前之整備亦較行綠肥作物輪作時更為確實,田間之草莓殘株多會先行移除。在生育期間亦會隨時進行肥培、灌溉、除草與病蟲害防治等田間管理;茄科與瓜類作物須另安置支架或網架以供植株攀附,故為各類夏季莓園管理策略中成本最高成本但報酬亦最高之經營管理方式,惟亦須考量勞力之投入與夏季颱風水患等天然風險可能造成之損失。輪作夏季果菜作物對土壤涵養之效益較輪作綠肥作物者低,且輪作茄科與瓜科夏季蔬果作物可能會增加莓園及土壤內有害病蟲及微生物之族群數量,若在果實採收之後不對莓園土壤作適當之處理,將影響次一季草莓生長與產量並增加田間病蟲害管理之成本與難度。
五. 淹水處理
不論採用休耕閒置、綠肥作物輪作,或果蔬作物輪作之夏季管理方式,在夏末重新整地定植草莓之前對莓園進行淹水及曝曬處理是慣行於臺灣草莓產區改善莓園土壤的重要夏季田間工作項目。如同前述水田輪作,淹水處理乃利用長時間之園地浸水改變旱田之土壤微生物相,消滅雜草種子,及改善土壤理化性質,有利於莓田永續經營。淹水處理時間愈長,效果愈好。在進行夏季蔬果類作物輪作的莓田由於蔬果生長期之限制,無法進行長時間的淹水處理,但仍建議園地浸水至少要達 2個星期以上,始能達到淹水處理之目的。淹水處理須在計劃定植草莓植株日期之20 天前完成,以便在整地、施肥與作畦前有充分的時間進行排水及莓田曝曬。淹水處理不適用於高架式草莓栽培與地勢不平坦或砂質地排水過佳之莓園。在無法取得充分水源或水資源昂貴之地區執行淹水處理亦有其限制。
六. 土壤燻蒸
土壤燻蒸乃利用蒸氣或化學藥劑消滅土壤有害微生物。此一方式少用於臺灣,但為美國南方行季節性栽培草莓產區之標準土壤消毒作業程序。在整地作畦前,藉由施用燻蒸劑於覆蓋不透氣塑膠布下之園土中,達到土壤消毒之目的。土壤燻蒸可在短時間內有效降低土壤中有害微生物及線蟲,但無法改變土壤的理化性質。另此一土壤處理方式不具選擇性,在消除有害微生物時亦同時影響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族群。土壤燻蒸又有成本高及化學藥劑安全性與生態永續之疑慮,然在不易實行夏季淹水處理之莓園不失為一變通方式。目前常用之土壤燻蒸藥劑中仍以溴化甲烷最為有效。
七. 日光消毒
儘量避免使用化學藥劑為現今農業經營的趨勢,而土壤燻蒸藥劑可能對生態與人體健康有不利影響,故歐美各國已逐漸禁止使用溴化甲烷。在無其他同等有效且相對安全的土壤燻蒸藥劑可供利用,及水資源不足或行高架栽培而無法進行淹水處理的地區,如何在草莓定植之前改善土壤環境,避免草莓連作障害為夏季莓園管理的一大課題。利用日光進行土壤消毒有其發揮的潛力。歐美各國現正研發數種特殊質材的塑膠布,覆蓋於土壤表面可以將日光之熱能與紫外線保留於土壤中而達到土壤消毒的效果。由於不須大量水源且不使用化學藥劑,兼顧安全生態與環保,前景看好,值得推廣。
結語
草莓為國人最喜愛的冬季水果,於產季時赴觀光莓園採果已成為國人近年熱中的休閒活動,因此除苗栗大湖地區大規模的草莓產區之外,鄰近都會區的小規模觀光農園亦頗為興盛。除傳統露地栽培外,高架植床與設施栽培生產體系亦漸漸普及。惟因氣候限制,草莓生產仍局限於冬春季。夏季非產季時各種栽培體系宜因地制宜,選擇適合之夏季管理策略,除可並避免因不當之夏季田間操作,影響日後草莓栽培與生產之外,更可以有限之資源,達到兼顧生態環保與永續性之最大經濟效益。
文圖|李國譚 國立臺灣大學園藝學系助理教授‧前植物醫學研究中心國際交流組組長
莓農於每年 8 月底至 9 月初進行整地、施用基肥與作畦,於 9 月底至 10 月初定植莓苗。植株於 11 月中即可開花,果實則於 12 月中次第成熟。至次年 4 月止因氣溫與日長適宜,草莓植株可正常生長並持續花芽分化與開花著果。然在此亞熱帶區域,4 月後即進入夏季氣候,溫度雨量與相對濕度皆高,不利草莓植株正常生長,且病蟲害猖獗,防治困難。又結果株於連續數月之產果後生長勢衰弱,土壤或栽培介質之理化性質亦劣化,田間管理相對困難,因此草莓雖為多年生宿根性作物,在臺灣保留植株於田間越夏作多年生栽培不符經濟效益且徒增管理難度,故季節性栽培為目前惟一可行之方式。莓農於產季結束後棄耕閒置莓園或輪作綠肥與其他夏季短期蔬果作物,待入秋後再重新作草莓栽培生產。雖然夏季時除育苗圃外,臺灣的莓園中不見草莓植株,但此一時期之田間土壤與輪作作物管理對下一季草莓植株生長與產量、莓園病蟲害管理與莓農全年經濟效益有決定性影響。本文簡述目前常用於臺灣草莓園之數種夏季經營管理策略,評估其在勞力成本、土壤改良與經濟效益上之優劣。另介紹常用於國外草莓產區之夏季管理方式及未來展望,以供莓農參考。
夏季莓園管理方式與作業重點
一. 休耕閒置
採用休耕閒置之夏季莓園管理策略者在春末草莓產季結束之後至初秋次一生產季開始整地之前不對莓園作任何積極之管理作為。放任草莓殘株於田間任其生滅,至夏末再行整地、施肥與作畦。其優點為在夏季休耕期無人力與成本投資,大幅節省勞力、時間與資金,為最便宜簡單之莓園夏季管理方式。在勞動人口不足且日漸老化,勞力成本上揚的時空條件之下,夏季休耕閒置漸漸普及。在經濟效益的考量之下,夏季休耕閒置亦常見於高架栽培之莓園。其缺點為全年間除生產草莓果實之收入外,無其他額外收入,且於休耕期間莓園中雜草數量增加,產生之種子會增加日後莓園雜草防除之頻率。又病源孢子與害蟲可能存活於留置在田間之草莓殘株與未經輪作之土壤中,成為下一季之感染源。此外閒置休耕亦無改善土壤理化性質之效果。故莓園夏季休耕閒置雖省時省力,但從永續經營與農村生態與經濟效益之角度並非一理想之管理方式。
二. 水田輪作
草莓與水田輪作為早期臺灣莓農普遍利用之夏季莓園管理方式。莓農於每年4月草莓產季結束時除去田間覆蓋於畦面之塑膠布並進行整地與灌水後,插秧種稻,於水稻收割後,整地作畦,重新種植草莓。此一方式適用於地表平坦及有足夠水源可作水田栽培之傳統露地式莓園,不適用於高架草莓園或設施內之莓園。草莓如同其他旱田作物,長期於同一地點種植同一種作物,因病蟲害感染源與有害生長物質累積於土壤中,容易產生連作障礙,導致植株生長發育不良及產量下降,藉著與水田輪作使莓園於夏季處於長時間之淹水狀態,可以大幅改變土壤之微生物相與田間生態,有效消除不利草莓植株生長之雜草及病蟲害感染源,且可以避免莓園因長期旱地連作所引起之土壤酸化及生產力下降之問題。而水稻收割後之稻桿殘株鋤耕入土後亦可增加莓園土壤中之有機質含量。水田另具有涵養地下水之功能,故從生態環境與莓園永續經營角度來說,與水田輪作實為一理想之莓園夏季經營管理策略。然而水田輪作須對莓園進行整地規畫,水稻栽培期間又須投入密集之勞力、材料與肥料,及病蟲防治成本。現今穀價低迷,水稻栽培之經濟效益多為負值,入不出敷出,因此現今已少有莓農採用。
三. 綠肥作物輪作
適用於各種栽培方式之莓園,目前最普遍之綠肥作物種類為綠肥大豆。蠶豆、田菁與玉米亦常被採用,大豆、蠶豆與田菁為豆科植物,可以進行固氮作用增加土壤之氮含量,而玉米為禾本科作物,可增加土壤中有機質含量。不論何種綠肥作物,當莓田於夏季作綠肥作物栽培可降低田間雜草族群與雜草種子之密度,對下一季莓園之雜草防治有正面之效益,惟可能會增加綠肥作物與草莓間共通性病蟲之族群。多數莓農種植綠肥作物前並不進行整地工作,直接於原來之草莓植穴中點播綠肥作物種子,另有莓農於點播種子之前進行簡單之田間整理,然亦僅僅以人工鏟除原有之草莓植株,或先以接觸性殺草劑殺死草莓植株再行播種。莓農行夏季綠肥作物輪作者對綠肥作物多行放任管理,枯死之草莓殘株任意棄置於田間,其後對於所播之綠肥作物至耕犁覆土前亦不作管理,故所投入之成本相對於水田輪作或夏季蔬果作物輪作為低,但由於綠肥作物非現金作物,故以此一方式經營夏季莓園不具有生產草莓以外之收入。但因所須之勞力成本不高且有涵養土壤之功能,相當受莓農歡迎。進行綠肥作物輪作須注意使用之作物種類,若輪作豆科綠肥作物,在下一季草莓栽培前之整地施肥作業中宜適量減少基肥中氮肥之含量,以避免因定植初期氮肥過高影響植株花芽分化。
四. 夏季果菜類作物輪作夏季輪作果菜類作物是目前最受歡迎的莓園夏季經營管理方式。莓農於 4 月草莓產期結束之後利用原有畦面或重新整地作畦後,種植一季夏季果菜類作物,於果實採收之後再行淹水、整地、作畦等工作以便下一季草莓生產。適用於各式草莓栽培園中,尤其是鄰近都會區之小規模觀光草莓園,為增加全年收入,此為目前必然之夏季莓園管理策略。在臺灣目前常用之輪作果菜類作物包括小番茄、青椒、胡瓜、苦瓜、甜玉米等。由於夏季蔬果價格高,相對於水田或綠肥作物,經濟效益高,故莓農投入勞力與成本之意願亦高,對莓園於草莓產季結束後,定植蔬果苗前之整備亦較行綠肥作物輪作時更為確實,田間之草莓殘株多會先行移除。在生育期間亦會隨時進行肥培、灌溉、除草與病蟲害防治等田間管理;茄科與瓜類作物須另安置支架或網架以供植株攀附,故為各類夏季莓園管理策略中成本最高成本但報酬亦最高之經營管理方式,惟亦須考量勞力之投入與夏季颱風水患等天然風險可能造成之損失。輪作夏季果菜作物對土壤涵養之效益較輪作綠肥作物者低,且輪作茄科與瓜科夏季蔬果作物可能會增加莓園及土壤內有害病蟲及微生物之族群數量,若在果實採收之後不對莓園土壤作適當之處理,將影響次一季草莓生長與產量並增加田間病蟲害管理之成本與難度。
五. 淹水處理
不論採用休耕閒置、綠肥作物輪作,或果蔬作物輪作之夏季管理方式,在夏末重新整地定植草莓之前對莓園進行淹水及曝曬處理是慣行於臺灣草莓產區改善莓園土壤的重要夏季田間工作項目。如同前述水田輪作,淹水處理乃利用長時間之園地浸水改變旱田之土壤微生物相,消滅雜草種子,及改善土壤理化性質,有利於莓田永續經營。淹水處理時間愈長,效果愈好。在進行夏季蔬果類作物輪作的莓田由於蔬果生長期之限制,無法進行長時間的淹水處理,但仍建議園地浸水至少要達 2個星期以上,始能達到淹水處理之目的。淹水處理須在計劃定植草莓植株日期之20 天前完成,以便在整地、施肥與作畦前有充分的時間進行排水及莓田曝曬。淹水處理不適用於高架式草莓栽培與地勢不平坦或砂質地排水過佳之莓園。在無法取得充分水源或水資源昂貴之地區執行淹水處理亦有其限制。
六. 土壤燻蒸
土壤燻蒸乃利用蒸氣或化學藥劑消滅土壤有害微生物。此一方式少用於臺灣,但為美國南方行季節性栽培草莓產區之標準土壤消毒作業程序。在整地作畦前,藉由施用燻蒸劑於覆蓋不透氣塑膠布下之園土中,達到土壤消毒之目的。土壤燻蒸可在短時間內有效降低土壤中有害微生物及線蟲,但無法改變土壤的理化性質。另此一土壤處理方式不具選擇性,在消除有害微生物時亦同時影響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族群。土壤燻蒸又有成本高及化學藥劑安全性與生態永續之疑慮,然在不易實行夏季淹水處理之莓園不失為一變通方式。目前常用之土壤燻蒸藥劑中仍以溴化甲烷最為有效。
七. 日光消毒
儘量避免使用化學藥劑為現今農業經營的趨勢,而土壤燻蒸藥劑可能對生態與人體健康有不利影響,故歐美各國已逐漸禁止使用溴化甲烷。在無其他同等有效且相對安全的土壤燻蒸藥劑可供利用,及水資源不足或行高架栽培而無法進行淹水處理的地區,如何在草莓定植之前改善土壤環境,避免草莓連作障害為夏季莓園管理的一大課題。利用日光進行土壤消毒有其發揮的潛力。歐美各國現正研發數種特殊質材的塑膠布,覆蓋於土壤表面可以將日光之熱能與紫外線保留於土壤中而達到土壤消毒的效果。由於不須大量水源且不使用化學藥劑,兼顧安全生態與環保,前景看好,值得推廣。
結語
草莓為國人最喜愛的冬季水果,於產季時赴觀光莓園採果已成為國人近年熱中的休閒活動,因此除苗栗大湖地區大規模的草莓產區之外,鄰近都會區的小規模觀光農園亦頗為興盛。除傳統露地栽培外,高架植床與設施栽培生產體系亦漸漸普及。惟因氣候限制,草莓生產仍局限於冬春季。夏季非產季時各種栽培體系宜因地制宜,選擇適合之夏季管理策略,除可並避免因不當之夏季田間操作,影響日後草莓栽培與生產之外,更可以有限之資源,達到兼顧生態環保與永續性之最大經濟效益。
文圖|李國譚 國立臺灣大學園藝學系助理教授‧前植物醫學研究中心國際交流組組長
上一篇
應用組織培養技術繁殖薑黃屬植物
下一篇
雅美萬代蘭、桃紅蝴蝶蘭重現芳蹤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59%
我喜歡:34%
很實用:6%
夠新奇:0%
普普啦:0%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8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莊英(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8/01
好
齡(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8/01
GOOD
小慶(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8/01
GOOD
陳*智(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01/05
非常好
陳*雅(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01/01
很好
陳*杰(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4/10/19
喜歡
買米(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2/07/03
很棒
Car(入門級會員)發表於 102/06/11
草莓酸甜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