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花蓮地區-韭菜合理化施肥技術
刊登日:102/07/25
9,532
一、前言
韭菜屬蔥科蔥屬( A l l i u mtuberosum )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般除供作炒、煮食及及當配料與加工作成水餃等, 是花蓮地區重要經濟栽種蔬菜之一 。全年栽培,以冬春季品質較佳。夏季因氣溫過高,日照時數長,植株生長不佳,常呈現枯萎狀,纖維較多,倘遇到颱風暴雨為害,栽培管理更加不易;且夏季施肥量多,植株吸收效果不佳,容易造成過量施用化學肥料,及病蟲害嚴重等問題,不僅造成金錢上的浪費,亦可能造成環境的污染。因此,藉由合理化施肥措施配合施用有機質肥料及有益維生物菌,進行適地、適時的肥培管理,除可降低肥料用量節省成本、降低病蟲發生率與提高韭菜品質外,同時減少造成環境生態的污染,達到永續經營的目的。
二、花蓮地區韭菜栽培常見的肥培管理問題
花蓮縣吉安地區韭菜栽培,肥培管理上之基肥習慣性施用生雞糞每公頃約3,600公斤,追肥則施用臺肥1號複合肥料每公頃約1,200~1,600公斤,與5號複合肥料每公頃約800~1,200公斤,換算三要素之施用量較推薦量高出許多。本區土壤屬於粘質壤土,養分容易累積,不適合一次大量施用,惟一般農友為追求生長快速,每次施用量大,常造成肥料施用過量,植株不但無法完全吸收,未被吸收的肥料容易流失,污染環境,且常造成植體營養不均衡,且導致植株高大,葉柄較脆,當水分管理不好時,很容易產生裂葉、折葉、與黃化變質等。
其次,由於本地區之白頭韭菜栽培採用畦面作深溝式栽種,種植時溝底再插種植孔,採4行式種植,種植後於畦溝覆蓋鋸木屑,2~3季採收後,農民習慣性會再將畦溝翻耕1次,讓泥土噴上畦面,形成畦的中間部位較低,長時間栽培後可以發現,畦面上靠外側之植株生長普遍比較好,中間之植株生長較差,可見大量施肥及用藥造成中間之植株吸收過量,因此每次施肥時宜先由植株生長情形,決定施肥量及施肥方式。依據土壤檢測結果吉安地區多數種植韭菜田區土壤中磷含量偏高,施用微生物菌(如溶磷菌)可以達到溶解釋放的效果,幫助韭菜生長。
三、如何作好韭菜合理化施肥管理
(一)韭菜栽培要點
韭菜生育適溫15~24℃,韭菜之栽培,整地施用基肥後,以耕耘機充分耕鬆土壤後開溝做畦,一般以一畦雙行至4行栽培為主。畦寬以100~150公分(含畦溝30公分),株距約25~30公分。一般種植適期在3~4月間,採用種子穴盤育苗。於苗高約5~10公分時種植。種植後畦溝灌溉1次,生育期間,宜保持土壤濕潤,降雨時注意排水。
(二)土壤選擇:
韭菜忌酸性土壤。對土壤之適應性強,宜選排水良好、灌溉方便,土層深厚,富有機質之壤土栽培,土壤酸鹼度以pH5.6~6.5較適宜。
(三)肥培管理
韭菜施肥量依土壤肥沃度及1年生或2~3年生栽培而異,每次種植前應先經過土壤檢測後,再依據檢驗結果瞭解土壤中養分含量的高低,配合韭菜對養分需求的特性,估算合理施肥量,提高肥料利用率。
中等肥力土壤每公頃肥料施用量、施用時期及分配率如表1~表3。基肥於整地做畦前全園撒施。第一次收割前,氮、磷、鉀各50%當基肥,其餘50%分2次作追肥施用;每次收割後之施肥量與第一次收割前之施肥量相同,肥料可分3次平均施用。
韭菜因生長速度以夏秋季最快,冬春季較慢,一年可以採收6~8次,但連續採收數次後會造成生長不良,遇到長時間高溫乾旱或長時間陰雨潮濕天氣下容易爛根及缺株,新生葉片不正常或黃化的現象,此時增施化學肥料亦無法改善其生長狀況。且薊馬等害蟲可能陸續出現,增加防治之困難度。配合施用有機質肥料(1噸公頃),再搭配施用適當化學肥料之合理化施肥量,或可發揮肥料之最大效益,延長植株生長勢,並且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四、結語
韭菜肥料之施用,次數多,投入量大,易造成養分的流失及施肥的浪費,農田土壤與肥料管理之良否,成為韭菜栽培成功與否的重要關鍵因子。利用輪作、適當施用有機質肥料及配合合理化施肥,可降低生產成本及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增加土壤的生命力,使韭菜之栽培可以永續經營及創造最大經濟效益。吉安鄉大部分為微鹼性土壤,適合韭菜栽培。農民通常習慣以複合肥料施用,雖然可以節省人力,但無法配合個別土壤特性及各時期之不同營養需求,因此必須透過土壤肥力檢測加以改善。施肥作業前一個月採取土壤土壤肥力分析後若發現有效磷及有效鉀若偏高或偏低,應配合酌減或酌增磷肥及鉀肥用量。農友若能掌握正確的土壤管理與合理化施肥技術,不但能發揮肥料之最大效益,更可使栽種之韭菜品質更好,同時達到友善環境的效果。
文圖 全中和‧倪禮豐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韭菜屬蔥科蔥屬( A l l i u mtuberosum )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般除供作炒、煮食及及當配料與加工作成水餃等, 是花蓮地區重要經濟栽種蔬菜之一 。全年栽培,以冬春季品質較佳。夏季因氣溫過高,日照時數長,植株生長不佳,常呈現枯萎狀,纖維較多,倘遇到颱風暴雨為害,栽培管理更加不易;且夏季施肥量多,植株吸收效果不佳,容易造成過量施用化學肥料,及病蟲害嚴重等問題,不僅造成金錢上的浪費,亦可能造成環境的污染。因此,藉由合理化施肥措施配合施用有機質肥料及有益維生物菌,進行適地、適時的肥培管理,除可降低肥料用量節省成本、降低病蟲發生率與提高韭菜品質外,同時減少造成環境生態的污染,達到永續經營的目的。
二、花蓮地區韭菜栽培常見的肥培管理問題
花蓮縣吉安地區韭菜栽培,肥培管理上之基肥習慣性施用生雞糞每公頃約3,600公斤,追肥則施用臺肥1號複合肥料每公頃約1,200~1,600公斤,與5號複合肥料每公頃約800~1,200公斤,換算三要素之施用量較推薦量高出許多。本區土壤屬於粘質壤土,養分容易累積,不適合一次大量施用,惟一般農友為追求生長快速,每次施用量大,常造成肥料施用過量,植株不但無法完全吸收,未被吸收的肥料容易流失,污染環境,且常造成植體營養不均衡,且導致植株高大,葉柄較脆,當水分管理不好時,很容易產生裂葉、折葉、與黃化變質等。
其次,由於本地區之白頭韭菜栽培採用畦面作深溝式栽種,種植時溝底再插種植孔,採4行式種植,種植後於畦溝覆蓋鋸木屑,2~3季採收後,農民習慣性會再將畦溝翻耕1次,讓泥土噴上畦面,形成畦的中間部位較低,長時間栽培後可以發現,畦面上靠外側之植株生長普遍比較好,中間之植株生長較差,可見大量施肥及用藥造成中間之植株吸收過量,因此每次施肥時宜先由植株生長情形,決定施肥量及施肥方式。依據土壤檢測結果吉安地區多數種植韭菜田區土壤中磷含量偏高,施用微生物菌(如溶磷菌)可以達到溶解釋放的效果,幫助韭菜生長。
三、如何作好韭菜合理化施肥管理
(一)韭菜栽培要點
韭菜生育適溫15~24℃,韭菜之栽培,整地施用基肥後,以耕耘機充分耕鬆土壤後開溝做畦,一般以一畦雙行至4行栽培為主。畦寬以100~150公分(含畦溝30公分),株距約25~30公分。一般種植適期在3~4月間,採用種子穴盤育苗。於苗高約5~10公分時種植。種植後畦溝灌溉1次,生育期間,宜保持土壤濕潤,降雨時注意排水。
(二)土壤選擇:
韭菜忌酸性土壤。對土壤之適應性強,宜選排水良好、灌溉方便,土層深厚,富有機質之壤土栽培,土壤酸鹼度以pH5.6~6.5較適宜。
(三)肥培管理
韭菜施肥量依土壤肥沃度及1年生或2~3年生栽培而異,每次種植前應先經過土壤檢測後,再依據檢驗結果瞭解土壤中養分含量的高低,配合韭菜對養分需求的特性,估算合理施肥量,提高肥料利用率。
中等肥力土壤每公頃肥料施用量、施用時期及分配率如表1~表3。基肥於整地做畦前全園撒施。第一次收割前,氮、磷、鉀各50%當基肥,其餘50%分2次作追肥施用;每次收割後之施肥量與第一次收割前之施肥量相同,肥料可分3次平均施用。
韭菜因生長速度以夏秋季最快,冬春季較慢,一年可以採收6~8次,但連續採收數次後會造成生長不良,遇到長時間高溫乾旱或長時間陰雨潮濕天氣下容易爛根及缺株,新生葉片不正常或黃化的現象,此時增施化學肥料亦無法改善其生長狀況。且薊馬等害蟲可能陸續出現,增加防治之困難度。配合施用有機質肥料(1噸公頃),再搭配施用適當化學肥料之合理化施肥量,或可發揮肥料之最大效益,延長植株生長勢,並且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四、結語
韭菜肥料之施用,次數多,投入量大,易造成養分的流失及施肥的浪費,農田土壤與肥料管理之良否,成為韭菜栽培成功與否的重要關鍵因子。利用輪作、適當施用有機質肥料及配合合理化施肥,可降低生產成本及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增加土壤的生命力,使韭菜之栽培可以永續經營及創造最大經濟效益。吉安鄉大部分為微鹼性土壤,適合韭菜栽培。農民通常習慣以複合肥料施用,雖然可以節省人力,但無法配合個別土壤特性及各時期之不同營養需求,因此必須透過土壤肥力檢測加以改善。施肥作業前一個月採取土壤土壤肥力分析後若發現有效磷及有效鉀若偏高或偏低,應配合酌減或酌增磷肥及鉀肥用量。農友若能掌握正確的土壤管理與合理化施肥技術,不但能發揮肥料之最大效益,更可使栽種之韭菜品質更好,同時達到友善環境的效果。
文圖 全中和‧倪禮豐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54%
我喜歡:21%
很實用:21%
夠新奇:0%
普普啦:4%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1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菁菁(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9/10/27
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