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食道癌的營養支持
刊登日:102/10/08
食道位在胸腔,總共有4 層構造,由外到內分為具保護作用的外層(Outer layer),推動食物進入胃中的肌肉層(Muscle layer),分泌黏液給內層的黏膜下層( Submucosa layer ) 和具有濕滑的表面,可使食物順利下滑進入胃部的內層( Inner layer )。食道癌病變開始於內層,病變位置分為食道上端或下端,初期症狀不明顯,會覺得類似溜滑梯一樣,到了某個部位就不易下滑,但是因為有肌肉層的推動,仍然可以順利下滑,所以不易被發現。直到病變晚期,明顯出現吞嚥困難或腫瘤腫大阻塞食道的症狀,才會至醫院求診。
食道癌的治療以根除性食道切除和食道重建為主,通常在手術前或後會以放射治療合併化學治療輔助治療,或者當無法進行食道切除時以放射治療合併化學治療為主,以縮小食道腫瘤、保留較多的食道和毒殺癌細胞。而於治療期間常有副作用產生,化學治療常見有黏膜發炎、噁心、厭食、腹瀉等症狀,放射治療會有食道纖維化和食道狹窄的現象,引起吞嚥疼痛,進食固體食物有異物感、吞嚥不完整,吞嚥反應變慢,或吞口水、喝水容易嗆到等。
營養支持
很多病人在診斷罹患食道癌之前,常有體重不自覺快速減輕和食物攝取量減少而造成營養不良,同時也因治療產生的吞嚥困難,造成進食不易,特別是放射治療合併化學治療期間,更會加重營養不良的嚴重度。因此對於接受治療的病人給予早期營養支持,協助維持或提升營養狀況、增加治療的耐受度和完成率相當重要。
治療期間的營養支持以「維持或增加病人體重和肌肉量」為目的,為補充治療耗損之熱量以及因熱量不足而耗損之肌肉,給予高熱量高蛋白均衡飲食,並根據病人的治療方式和副作用情形調整食物供應方式與型態。以下依據食道癌病人常見影響進食之副作用介紹飲食補充方式:
一、吞嚥困難
為能順利吞嚥,避免嗆到的可能性,須考量食材選擇和食物製備方式,使用湯匙或小口進食、放慢進食速度,並且少量多餐,一天五餐以上的飲食,可以增加食物攝取量,以達足夠熱量。
食材方面,可以選擇軟嫩食物( 例如豆花、奶酪、瓜類等) 和用水泡軟的食物( 例如饅頭、蛋糕、餅乾等) 或流質食物(例如濃湯、鹹粥等) 為主,避免選擇粗糙、乾、硬、具刺激性的食物。
食物製備,可使用勾芡或拌入湯汁增加食物的潤滑度;麵包、饅頭等先用牛奶、豆漿或濃湯等泡軟後食用;固體食物切小塊、切碎,例如豆腐、魚肉等切小塊,豆干、絲瓜等切薄片,或肉類剁碎後拌入醬汁或勾芡,如果剁碎後仍有異物感,可利用果汁機將食物打成「軟糊狀」後進食,例如水果泥。「軟糊狀」的食物,常因無法分辨食物內容,可將食物分別放置於餐盤上,但要注意配色,並告知食用者每道菜的內容以增加食慾;吞口水或喝水容易嗆到者,須特別注意食物的流動性,為能順利吞嚥和減低嗆到的機率,可利用食材特性將食物「稠化」,如使用馬鈴薯、米麩、麥粉、杏仁粉、洋菜粉等或市售增稠劑,添加在食物中,增加液體黏稠度。
二、傾食症候群
由於食物快速進入小腸,造成進食後出現冒汗、噁心、心跳加快、胸悶等症狀。如果併有此症狀,必須放慢進食速度。由口進食者和使用天然食物灌食者,為避免一次進食量過多而造成負擔,可將餐次增加為一天五餐以上,飲食內容要避免只含或富含砂糖、果糖等加糖食物,建議選用複合性食物,即一餐飯中搭配有肉、菜,並且於用餐後平躺20∼30分鐘。
管灌配方灌食者,要注意配方濃度或滲透壓是否太高,建議不要同時調整灌食速率與配方,以免無法查明所引起傾食症候群的真正原因。
三、腹瀉
針對腹瀉的病人,要觀察發生腹瀉的時間點。如果腹瀉症狀嚴重,先禁食半天至一天,再給予運動飲料、米湯等,禁食半天後若無不適症狀,則可繼續進食清粥等溫和食物或濃度較低的營養品。腹瀉期間必須增加水份補充,每腹瀉1次約須增加200cc水量。
四、噁心、嘔吐
建議少量多餐、避免太甜或油膩的食物,選擇稍酸、稍鹹,偏向室溫或冰涼的食物。如果有強烈噁心感時,不要勉強進食,而於進食後有噁心感時,不要躺下。
營養品使用需求:
吞嚥困難和其他治療副作用容易影響食慾、減少進食量;使用天然食物灌食者,因製作不方便,容易導致熱量攝取不足,此時可諮詢營養師協助,配合病人的飲食狀況,選擇適當的營養品,以便達到身體所需的熱量和蛋白質。
吞嚥困難菜單介紹:
高熱量高蛋白鮮果奶酪(一人份)
食材:粉狀營養品20g、低脂奶70g、水25g、果醬1小匙、吉利丁2g、糖2.5g
作法:
1) 將水、粉狀營養品、吉利丁和糖倒入果汁機中,攪打均勻後將低脂奶倒入果汁機再次攪打。
2) 將液體從果汁機倒出,隔水加熱並攪拌均勻後倒出於點心杯中。
3 ) 放涼後放上一小匙果醬於奶酪正上方,冷藏即可。
注意事項
1)可依個人喜好添加糖的份量,若營養品具有甜味,可減少糖的添加。
2 ) 果醬可使用新鮮水果攪打成泥狀後使用。
文 張詩宜 國泰綜合醫院營養師
審稿 李蕙蓉 國泰綜合醫院營養組長
食道癌的治療以根除性食道切除和食道重建為主,通常在手術前或後會以放射治療合併化學治療輔助治療,或者當無法進行食道切除時以放射治療合併化學治療為主,以縮小食道腫瘤、保留較多的食道和毒殺癌細胞。而於治療期間常有副作用產生,化學治療常見有黏膜發炎、噁心、厭食、腹瀉等症狀,放射治療會有食道纖維化和食道狹窄的現象,引起吞嚥疼痛,進食固體食物有異物感、吞嚥不完整,吞嚥反應變慢,或吞口水、喝水容易嗆到等。
營養支持
很多病人在診斷罹患食道癌之前,常有體重不自覺快速減輕和食物攝取量減少而造成營養不良,同時也因治療產生的吞嚥困難,造成進食不易,特別是放射治療合併化學治療期間,更會加重營養不良的嚴重度。因此對於接受治療的病人給予早期營養支持,協助維持或提升營養狀況、增加治療的耐受度和完成率相當重要。
治療期間的營養支持以「維持或增加病人體重和肌肉量」為目的,為補充治療耗損之熱量以及因熱量不足而耗損之肌肉,給予高熱量高蛋白均衡飲食,並根據病人的治療方式和副作用情形調整食物供應方式與型態。以下依據食道癌病人常見影響進食之副作用介紹飲食補充方式:
一、吞嚥困難
為能順利吞嚥,避免嗆到的可能性,須考量食材選擇和食物製備方式,使用湯匙或小口進食、放慢進食速度,並且少量多餐,一天五餐以上的飲食,可以增加食物攝取量,以達足夠熱量。
食材方面,可以選擇軟嫩食物( 例如豆花、奶酪、瓜類等) 和用水泡軟的食物( 例如饅頭、蛋糕、餅乾等) 或流質食物(例如濃湯、鹹粥等) 為主,避免選擇粗糙、乾、硬、具刺激性的食物。
食物製備,可使用勾芡或拌入湯汁增加食物的潤滑度;麵包、饅頭等先用牛奶、豆漿或濃湯等泡軟後食用;固體食物切小塊、切碎,例如豆腐、魚肉等切小塊,豆干、絲瓜等切薄片,或肉類剁碎後拌入醬汁或勾芡,如果剁碎後仍有異物感,可利用果汁機將食物打成「軟糊狀」後進食,例如水果泥。「軟糊狀」的食物,常因無法分辨食物內容,可將食物分別放置於餐盤上,但要注意配色,並告知食用者每道菜的內容以增加食慾;吞口水或喝水容易嗆到者,須特別注意食物的流動性,為能順利吞嚥和減低嗆到的機率,可利用食材特性將食物「稠化」,如使用馬鈴薯、米麩、麥粉、杏仁粉、洋菜粉等或市售增稠劑,添加在食物中,增加液體黏稠度。
二、傾食症候群
由於食物快速進入小腸,造成進食後出現冒汗、噁心、心跳加快、胸悶等症狀。如果併有此症狀,必須放慢進食速度。由口進食者和使用天然食物灌食者,為避免一次進食量過多而造成負擔,可將餐次增加為一天五餐以上,飲食內容要避免只含或富含砂糖、果糖等加糖食物,建議選用複合性食物,即一餐飯中搭配有肉、菜,並且於用餐後平躺20∼30分鐘。
管灌配方灌食者,要注意配方濃度或滲透壓是否太高,建議不要同時調整灌食速率與配方,以免無法查明所引起傾食症候群的真正原因。
三、腹瀉
針對腹瀉的病人,要觀察發生腹瀉的時間點。如果腹瀉症狀嚴重,先禁食半天至一天,再給予運動飲料、米湯等,禁食半天後若無不適症狀,則可繼續進食清粥等溫和食物或濃度較低的營養品。腹瀉期間必須增加水份補充,每腹瀉1次約須增加200cc水量。
四、噁心、嘔吐
建議少量多餐、避免太甜或油膩的食物,選擇稍酸、稍鹹,偏向室溫或冰涼的食物。如果有強烈噁心感時,不要勉強進食,而於進食後有噁心感時,不要躺下。
營養品使用需求:
吞嚥困難和其他治療副作用容易影響食慾、減少進食量;使用天然食物灌食者,因製作不方便,容易導致熱量攝取不足,此時可諮詢營養師協助,配合病人的飲食狀況,選擇適當的營養品,以便達到身體所需的熱量和蛋白質。
吞嚥困難菜單介紹:
高熱量高蛋白鮮果奶酪(一人份)
食材:粉狀營養品20g、低脂奶70g、水25g、果醬1小匙、吉利丁2g、糖2.5g
作法:
1) 將水、粉狀營養品、吉利丁和糖倒入果汁機中,攪打均勻後將低脂奶倒入果汁機再次攪打。
2) 將液體從果汁機倒出,隔水加熱並攪拌均勻後倒出於點心杯中。
3 ) 放涼後放上一小匙果醬於奶酪正上方,冷藏即可。
注意事項
1)可依個人喜好添加糖的份量,若營養品具有甜味,可減少糖的添加。
2 ) 果醬可使用新鮮水果攪打成泥狀後使用。
文 張詩宜 國泰綜合醫院營養師
審稿 李蕙蓉 國泰綜合醫院營養組長
上一篇
好食柚味-西施柚皮玫瑰骨
下一篇
超齡美人睡得好 健康沒煩惱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33%
我喜歡:26%
很實用:41%
夠新奇:0%
普普啦:0%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仙仔(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3/06/16
good

RT0314(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2/10/15
多謝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