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蕉園土壤-檢測採樣與合理施肥
刊登日:102/11/21

一、蕉農在蕉園管理上的迷思
一般蕉農所提出最頻繁的問題可歸納在三個主題上,就是有什麼更新的品種、有什麼更好的肥料及有什麼更有效的農藥,蕉農傳統的認知似乎就是只要手上握有上述三樣較「好」的資材,香蕉生產管理上的問題就通通解決了,所有其它和栽培相關的問題都是次要的。幸好近年來,透過各種形式的知識傳布及講習教育,蕉農們已覺悟到該單純的想法並非絕對正確,許多事實和經驗也都證明,僅有「好」的資材未必是栽培管理成功的保障。
農田栽培管理已由追求物質材料的層次往知識理念的領域挪移,僅有優越的農業資材已不足以面對現代農業複雜多樣的挑戰。農業生產不只是選一塊肥沃的土地,購買最佳的品種、肥料及化學農藥,再憑藉一輩子的經驗就可以保證收成永續經營。土壤是農業之母,是一切作物生長的基礎,有優質的土壤才有事半功倍的生產,土壤管理的概念逐漸萌芽生根,農民正在體會土壤品質的重要性,越來越多的新農民接受「有土斯有財」的另一層意義。
二、蕉園土壤檢測的目的
臺灣的農田土壤在過去數十年間,不論是實施輪作或連作栽培,在地表所施用的單質肥料或複合肥料,部份由灌溉水及雨水經淋洗作用滲入土壤中被作物吸取或進入地下水水域,部分則以無效狀態固定於土壤中,地表土壤在未被逕流沖蝕流失的情況下,殘留的肥料鹽類在適當的條件與時機仍可被作物利用,同時隨著每年不停的肥培作業,殘留的肥料鹽類亦將逐年累積,導致土壤鹽化和作物根系發育受阻。
長時期使用化學肥料同時導致土壤酸化的加劇,酸化的土壤對營養要素的有效性、植株根系的發育、必需營養的吸收、土壤病害的發生及農產品的品質均有重大的影響。以上兩種由於肥料使用失控所產生的蕉園土壤化學品質劣化現象將嚴重影響蕉株的生育和產量。除了營養元素可能因殘餘肥料累積而過量外,土壤中可能缺乏某些影響蕉株生育與品質的必要營養元素,如大量元素中的鈣、鎂及微量元素的硼等,特別在酸化嚴重的平地蕉園或坡地上的山區蕉園,幾近所有蕉農向來都忽略這些元素的重要性。
蕉園土壤檢測是了解土壤品質現況所採取的必要也是最直接的途徑,蕉園土壤檢測基本上可每年或每隔一年進行一次,如同人們進行身體檢查一樣,先瞭解人體在健康上有那方面出現異常現象,再針對問題提出必要的醫療措施,並作定期追蹤檢查,了解問題的改善程度。
三、合理化施肥與土壤肥力
蕉株能正常生長及發育的最基本條件仰賴蕉園土壤中潛在的養分和施肥措施所提供的營養成分,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足,欲達相得益彰的目標更賴蕉農對蕉園土壤肥力的認識。蕉園合理與正確施肥實務的簡單原則即是「過量減施,不足增施」,此過量與不足均仰賴蕉農對蕉園土壤品質現況的了解,作為施肥計畫及土壤管理的參考依據,配合適當的施肥作業,達到滿足蕉株營養需求的目標。
四、蕉園土壤採樣方法
透過土壤檢測可以了解土壤特性和現狀,是擬訂農作物肥培管理策略的重要基本工作。土壤檢測結果的正確性決定於是否取得可反應土壤實質特性的代表性土壤樣本,因此,正確的土壤採樣概念和方法成為現代農民作好肥培管理前應具備的基本知識。
採樣工具:包括不銹鋼材質的採土器、圓鍬或移植鏝,樣本混合用的塑膠桶,盛裝樣本的塑膠袋或樣本紙袋,及簽字筆、記錄表等。
採樣原則:為避免在園區內接近農路邊、周界邊、田舍倉庫邊、施肥、積水處、入水口、出水口、新近施肥點,及任何可能受到非自然因素影響的位置採取土壤樣本,以免干擾檢測結果及應用判斷,此原則亦通用於種植不同作物的農地。
採樣時機:新植蕉園在定植蕉苗前2~3個月即先行採樣,待收到檢測報告後,可依香蕉研究所提供的建議擬訂該年度的蕉園土壤及肥培管理計畫。在宿根蕉園除可參考前一年或二年之土壤檢測結果外,亦可在蕉果大量採收前2~3個月採取新的土壤樣本進行分析,採樣點可選在過去施肥的範圍內。
採樣頻率:蕉園在第一次開始作土壤檢測時應每1或2年進行採樣一次,以了解該園土壤肥力在營養管理下的變化狀態,當4年中累積至少有2次檢測的資料被建立時,以後每3~4年採樣檢測一次即可提供足夠的土壤訊息。
採樣路徑:土壤採樣路徑依採樣設計而異,一般在較均一的蕉園中可採用簡單逢機的採樣法(圖1-1),當採樣點數少時可採取鋸齒狀的採樣路徑(圖1-2)或格子系統採樣法(圖1-3)。在山區蕉園或有地勢、土型、土色等變異因子的蕉園,宜將蕉園劃分為數個採樣區,按分層逢機採樣法採樣(圖1-4),在採樣區則可選擇簡單逢機採樣法或鋸齒狀採樣法採樣。
採樣數量:臺灣蕉園面積一般多在1公頃以下,一個混合樣本對平地蕉園即已足夠,每個混合樣本可由集合15~20個採樣點的土壤而成。如果蕉園的外觀如坡度、排水、土壤顏色、質地或栽培管理有明顯變異時,應依其差異範圍將蕉園劃分為一個以上的採樣區域,分別採取一個以上的樣本進行分析。山地蕉園依此原則進行分區採樣的情形較普遍。
採樣方法:在採樣點上先撥開地表的雜草和有機質殘體,以採土器垂直插入土壤中至20公分(8吋)深度,旋轉拔出後,以乾淨的螺絲起子或細長的物體將採土器內的土壤掏出倒入塑膠桶內。遵循同一動作將15~20個逢機採樣點的土壤集中在塑膠桶內,混合均勻,重量約0.5~1.0公斤,裝入塑膠袋或樣本紙袋後封妥,袋外以簽字筆註明送件者姓名、地址、電話、作物種類(香蕉),可能的話,加註土地地段號,超過一個樣本時記得加上編號,再送往臺灣香蕉研究所或農委會各地區農業改良場進行檢驗分析。重量超過1公斤時可以四分法減量。20~40公分的底土樣本亦以同樣方式採取。如係以圓鍬或鏟子採樣時,可以工具先掘出一深20公分的V形穴(圖1-5),沿穴的底部以移植鏝取厚約1.5公分的土壤層移入塑膠桶內,其餘採樣點依同法處理。
五、結論
植蕉前進行蕉園土壤檢測是蕉農不可忽視之工作,充分瞭解土壤理化性質才可有效的進行田間肥培管理。合理的肥培管理不僅節省勞力和肥料成本,促進植株生長發育,提高產量和品質,更重要的是可降低蕉株因罹患黃葉病所導致的損失,增加植蕉所得,延長蕉園植蕉壽命,減緩因肥料生產所導致氣候暖化的不利因子。各地區農業試驗研究場(所)均長期提供免費的土壤檢測服務,蕉農們應善加利用此一政府協助農民的寶貴資源,了解長期相處的蕉園土壤特性,作為計畫蕉園肥料施用量的參考資料,並據以進行積極的土壤品質改善工作,達到蕉園永續利用的目標。
文圖/張春梅‧蔣世超
臺灣香蕉研究所
上一篇
花蓮羅山 火山豆腐宴
下一篇
麵食,更方便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39%
我喜歡:26%
很實用:26%
夠新奇:4%
普普啦:4%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claire_mia(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8/11/18
good
chousales(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4/05/16
蕉園土壤分析除提供蕉園土壤在物理性和化學性上現有的概況外,也是進行蕉園合理肥培管理及土壤保育的重要依據。
仙仔(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3/06/16
goo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