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魯拉克斯 深秋的紅─種洛神花之必要
刊登日:102/12/06
2,068
農青蹲點:青年選擇在農村蹲點、紮根,希望離餵養我們的作物、土地跟農夫近一點。
如果要找個顏色來代表十一月底的歷坵部落,應該會是深沉但又鮮豔的褐紅,那些褐紅在農田中茂盛地生長,也裝籃堆疊在農人家門口前庭。褐紅是洛神花的外表,是採收時期洛神花植株的顏色,也是農人的工作。洛神花是家戶微薄但重要的經濟來源,也是他們每年冬季,聖誕節前夕必經的勞碌工作。
繁複工序
比起其它臺東常見的經濟作物如釋迦,洛神花的種植相對較容易,沒有繁複的田間管理,只要在種植前清除幾輪的雜草,判斷農作物生長情況,偶爾施用農藥肥料,通常就可以順利生長。不過洛神花雖然好種,但是所需要的工作也十分繁重,尤其在採收期間更是繁複許多,從砍下洛神花的植株、剪花、到去籽,都是需要大量的人工來進行。採收期間,早上就要先到田裡採花,先把整枝洛神花砍下來,再用剪刀從花萼底端一朵一朵地把洛神花剪下。為了避免影響洛神花的品質,一般在採收的當天,就要接著去籽的工作,大家稱這工作為「捅花」。和採花一樣,農人使用特製的捅花棒,從花萼的底端一朵一朵地捅出裡頭的籽。
農人一大早就在田裡工作到中午,下午的時間會回到家中捅花,這個工作會持續到晚上,他們開玩笑說,如果不小心採太多花回來,可能會捅花捅到晚上十二點。工作結束後,洛神花的收購商人會來歷坵,以稱斤論兩的方式收購洛神花,或是由農人自行想辦法送到外地的工廠。通常種植洛神花的農家,每戶至少都有好幾分的洛神花田,面對這種需要以人力一朵一朵的採收洛神花採工作模形式,加上產季短暫而集中,約從11中旬至12月中旬,洛神花放久了又會乾掉,農人們便互相合作,以「換工」的方式輪流收成各家的洛神花田,來縮短的採收時間。雖然每位農人的收成日期不同,但是在洛神花的採收季節,他們會一直從事採花的工作,持續到聖誕節前夕。
換工情誼
然而,種植洛神花的辛勞,卻似乎沒有如實反應在它的價格之上。2010年,洛神花的價格是歷年最差,以金峰鄉過去幾年洛神花每公頃平均產量,以及去年17至25元間的平均收購價來計算,每公頃的產值約在三萬二千元至四萬六千元之間,而大部份農民種植的面積,甚至不到一公頃。雖說部落的農人覺得這已經是一筆金額不小的收入,但長期被資本主義邏輯所洗腦的我,還是會不小心脫口而出地問,「那為什麼不換種別的作物呢?」
洛神花不會直接告訴我原因,但跟著它走,從洛神花生長的土地,到農人的麻袋,這段勞動過程中,看到短期密集的農事勞動而發展出的部落換工,一年下來,親戚、鄰居們大概只有在這段時間裡能一起工作,在部落外工作的第二代、第三代,也因為洛神花的採收,回來家裡幫忙。看到各家的前庭中,大人、年輕人與年長者,圍著成堆的洛神花捅花的景象,因為洛神花而產生了這個看似平凡無奇,但其實非常難得,能讓世代間互相對話、傳承經驗的社會空間。
我的疑惑似乎是多餘的,歷坵部落的農人,今年辛勤種植的洛神花,也即將收成。原產自印度的洛神花,適應了臺東的水土與陽光,也融入歷坵在地的社會之中,成為部落裡綿密的人際互動中,必要的一件事。
文圖 徐肇尉
如果要找個顏色來代表十一月底的歷坵部落,應該會是深沉但又鮮豔的褐紅,那些褐紅在農田中茂盛地生長,也裝籃堆疊在農人家門口前庭。褐紅是洛神花的外表,是採收時期洛神花植株的顏色,也是農人的工作。洛神花是家戶微薄但重要的經濟來源,也是他們每年冬季,聖誕節前夕必經的勞碌工作。
繁複工序
比起其它臺東常見的經濟作物如釋迦,洛神花的種植相對較容易,沒有繁複的田間管理,只要在種植前清除幾輪的雜草,判斷農作物生長情況,偶爾施用農藥肥料,通常就可以順利生長。不過洛神花雖然好種,但是所需要的工作也十分繁重,尤其在採收期間更是繁複許多,從砍下洛神花的植株、剪花、到去籽,都是需要大量的人工來進行。採收期間,早上就要先到田裡採花,先把整枝洛神花砍下來,再用剪刀從花萼底端一朵一朵地把洛神花剪下。為了避免影響洛神花的品質,一般在採收的當天,就要接著去籽的工作,大家稱這工作為「捅花」。和採花一樣,農人使用特製的捅花棒,從花萼的底端一朵一朵地捅出裡頭的籽。
農人一大早就在田裡工作到中午,下午的時間會回到家中捅花,這個工作會持續到晚上,他們開玩笑說,如果不小心採太多花回來,可能會捅花捅到晚上十二點。工作結束後,洛神花的收購商人會來歷坵,以稱斤論兩的方式收購洛神花,或是由農人自行想辦法送到外地的工廠。通常種植洛神花的農家,每戶至少都有好幾分的洛神花田,面對這種需要以人力一朵一朵的採收洛神花採工作模形式,加上產季短暫而集中,約從11中旬至12月中旬,洛神花放久了又會乾掉,農人們便互相合作,以「換工」的方式輪流收成各家的洛神花田,來縮短的採收時間。雖然每位農人的收成日期不同,但是在洛神花的採收季節,他們會一直從事採花的工作,持續到聖誕節前夕。
換工情誼
然而,種植洛神花的辛勞,卻似乎沒有如實反應在它的價格之上。2010年,洛神花的價格是歷年最差,以金峰鄉過去幾年洛神花每公頃平均產量,以及去年17至25元間的平均收購價來計算,每公頃的產值約在三萬二千元至四萬六千元之間,而大部份農民種植的面積,甚至不到一公頃。雖說部落的農人覺得這已經是一筆金額不小的收入,但長期被資本主義邏輯所洗腦的我,還是會不小心脫口而出地問,「那為什麼不換種別的作物呢?」
洛神花不會直接告訴我原因,但跟著它走,從洛神花生長的土地,到農人的麻袋,這段勞動過程中,看到短期密集的農事勞動而發展出的部落換工,一年下來,親戚、鄰居們大概只有在這段時間裡能一起工作,在部落外工作的第二代、第三代,也因為洛神花的採收,回來家裡幫忙。看到各家的前庭中,大人、年輕人與年長者,圍著成堆的洛神花捅花的景象,因為洛神花而產生了這個看似平凡無奇,但其實非常難得,能讓世代間互相對話、傳承經驗的社會空間。
我的疑惑似乎是多餘的,歷坵部落的農人,今年辛勤種植的洛神花,也即將收成。原產自印度的洛神花,適應了臺東的水土與陽光,也融入歷坵在地的社會之中,成為部落裡綿密的人際互動中,必要的一件事。
文圖 徐肇尉
下一篇
超齡美人睡得好 健康自然好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42%
我喜歡:38%
很實用:13%
夠新奇:4%
普普啦:4%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2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陳*杰(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4/03/17
很好
仙仔(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3/06/16
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