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如何安全使用農藥(生活健康專欄)
刊登日:102/12/25

一、農藥毒性的認識
大多數的農藥,對人畜均具有毒性,為了防止中毒,有關農藥對人畜毒性的認知,實為使用者所不可或缺的。一般農藥毒性實驗,是以普通白鼠(Rat)、小白鼠 (Mouse)、天竺鼠(Quinea pig)或兔子(Rabbit)等動物作為實驗材料,以測定其LD50(半數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作為致死藥量的大小。農藥的毒性可分為急性與慢性毒性,其所引起的中毒稱為急性中毒與慢性中毒。
中毒一般以經口服或經皮膚滲透而發生,經口服中毒通常較為劇烈。政府為保護農藥使用者的安全,依據農藥對哺乳動物的急性毒性值,將農藥毒性分成四級(附表)。其中,第一級為極劇毒,國內不准使用。第二級為劇毒,國內限制使用。二者依規定,包裝上一定要有紅色骷髏頭的警告標示。
二、農藥的混合使用
農藥混合使用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其施用方式大概可分為四種:
(一)混合劑配方:一種成品農藥中含有兩種以上不同作用機制的有效成分,可以是用於防治同一種病蟲害,而增加防治效果;亦可能是防治不同種病蟲害藥劑的混合。
(二)田間立即混合:自行選用適當的單劑,於田間使用藥桶混合,以達一次施藥可防治多種病蟲害的目的,此為最常見的施用方式。
(三)分區使用:將大面積的農園劃分成數小區,分別使用不同作用機制的藥劑。
(四)輪流用藥:為一種廣義的農藥混合使用,每次選擇不同種類及不同作用機制的藥劑。
(五)農藥混合使用的優缺點
優點:
1.可同時防治多種病蟲害,提高用藥效率。
2.提高藥效,避免抗藥性。
3.節省人工。
缺點:
1.不同藥劑間相互影響,造成配方安定性改變,加速主成分的降解,使藥效變差。
2.因各劑型配方之副料不共容,造成物理性變質,使藥劑的分散懸浮性變差,導致主成分分布不均勻及容易產生藥害。
三、農藥施用注意事項
(一)認識各類農藥的使用範圍及使用方法
針對不同的農作物可能發生的病蟲害或雜草,均有適用的特效藥劑,選擇農藥時,應先瞭解藥劑適用的範圍方能找到最合適的藥劑,使用前亦應詳讀正確的使用方法,以期達到用藥最佳的效果,提升農作物的品質及產量。
(二)不要任意提高濃度或同時混用多種農藥
凡經查驗登記核可上市的農藥,某種農藥防治某種病蟲害,其使用的濃度都是經過田間試驗所得的結果。農民若在調配藥劑時任意提高濃度或不適當的混用多種農藥,因而使噴灑的藥劑濃度過高,導致農作物在安全採收期仍含有毒性,進而影響消費者的健康。
(三)充分認識所使用農藥的特性與毒性,作好正確的防護措施
完善的防護措施,是避免中毒事件發生的第一道也是最重要的防線。例如,調配農藥時,須戴口罩及手套,亦需用攪拌棒,千萬不可用手代替。噴灑藥劑時,不可因貪圖方便與舒適,而不穿戴防護衣具(如:帽子、口罩、橡皮手套、橡皮雨衣、長筒鞋等),這樣很容易經由吸入、皮膚滲透而產生中毒。
(四)確保施藥器具的安全
噴灑藥劑前,檢查所使用的器具有無漏水、噴口是否順暢、接頭處牢不牢固,以免噴藥過程中生故障,身體接觸藥劑而引起中毒。
(五)噴藥時應注意風向
噴藥時要隨時觀察當時的風向,要逆風倒退噴灑,千萬不可逆風前進,避免與藥劑接觸。風向若改變,噴藥的方向亦須隨時更改,方能保障噴藥的安全。
(六)噴藥的工作應有適當的休息
每人每天噴藥的時間,最好不要超過4小時,且不要連續多日噴藥。
參考資料:
●實用農藥(全新修訂第八版 2005年 廖龍盛編 著)
●農藥中毒急救手冊(2004 增訂再版 行政院衛生署暨台北榮民總醫院毒藥物防治諮詢中心編著)
●台中區農業改良場–農業安全使用 (劉達修 著)
●農藥與生活 (翁愫慎 著)
●農藥混合使用之技術 (何明勳 著)
撰文 張桂香
臺北榮民總醫院臨床毒物科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33%
我喜歡:28%
很實用:33%
夠新奇:0%
普普啦:6%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