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農作物健康診斷-木瓜的病害(一)
刊登日:103/01/03
5,098
Q:木瓜果實成熟後,果實表面出現水浸狀小斑點,病斑慢慢擴大成稍凹陷圓形斑,病斑上有時會有橘色粘狀物產生,是何種病害?
A:診斷鑑定為:炭疽病 (Papaya anthracnose)
(一)病原菌:
無性世代: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ig
Colletotrichum capsici (Sydow) Butler and Bisby
Colletotrichum boninense (Moriwaki, Sato & Tsukiboshi) Moriwaki et al.
Colletotrichum sp.
有性世代:Glomerella cingulata
(二)病徵
炭疽病病徵主要出現在成熟果實與枯萎的葉柄上,在綠色葉片與果實上甚少出現。
1.果實病徵:病斑在果實朝外的部位出現較多,朝內部位有時完全無病斑。果實黃熟後,首先出現水浸狀小斑點,病斑慢慢擴大成稍凹陷圓形斑,大小1~5 cm不等,病斑數多時,會融合形成整片組織腐敗。病斑出現2~3天後,病斑中心逐漸出現粉紅色、橘紅色、暗紅色或黑色的黏狀孢子堆與分生孢子;因感染菌種之不同,有時病斑呈黑褐色(綱毛),病菌菌絲並可侵入果實組織內部,形成硬塊,周圍組織軟化腐敗。
2.果柄病徵:採收時因有傷口,往往最早出現病徵,組織首先轉黃,而後沿果柄傷口處出現環狀水浸狀斑,而後組織軟化凹陷(軟化程度較蒂腐菌為輕),繼而出現紅色分生孢子堆,或轉為黑褐色病斑,再長出分生孢子堆,有時病斑直徑可達10 cm以上。
3.葉柄病徵:乾枯葉柄上出現黑色或黑褐色圓形或長橢圓斑,其上密生暗色小黑點,為子囊殼或其分生孢子堆。
(三)發生生態
本病原菌可侵染木瓜幼嫩組織、發育期果實及受傷組織,主要包括果實、果柄、葉片及葉柄,但染病組織並不一定立即發病,等到組織衰弱或老熟後,才出現病斑,是為〝潛伏感染〞病害。目前的栽培品種均甚感病,在完全轉色可食用後約3~5天便開始出現病斑,發病果實率均在80%以上,導致不耐儲藏。
田間枯萎葉柄上可以檢測與分離到病菌之無性世代分生孢子與有性世代子囊孢子,為本病害之初次感染源。分生孢子為黏性孢子,主要靠雨水、露水傳播;有性世代子囊殼在溼度高時可發射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在實驗室可發芽,是否會引起病害,尚待實驗證明。在降雨高濕的環境下,枯葉柄病斑上立即長出大量粉紅色黏狀物,為成千上萬之孢子,靠雨水攜帶至果實表皮,孢子在4~8小時內即可發芽,之後形成附著器後休眠,一直到果實成熟或受傷後,休眠之附著器才再發芽生長,誘發病害斑,為潛伏感染。因此在梅雨季節生長的果實,因感染機率高,在成熟後病害發生將十分嚴重。此外,病菌一旦發芽形成附著器後,一般藥劑便無法將病菌殺死。
炭疽病菌的寄主範圍廣泛,可以危害多種果樹、蔬菜及花卉等,重要的果樹寄主除木瓜外,尚包括檬(芒)果、荔枝、酪梨、葡萄、枇杷、蓮霧、番石榴、印度棗、紅龍果、草莓等。
(四)防治方法
1.清園:摘除樹上的枯葉柄,清除地面葉片、葉柄及病果,移出果園後燒毀、埋入土中、或置於垃圾袋內。
2.藥劑防治:參考《植物保護手冊》,目前有多種藥劑可供選擇。開花著果後可選擇保護性藥劑噴灑,每7~10天噴布一次,施用時添加展著劑。此外,降雨後宜追加施藥次數。木瓜為連續採收水果,在採果期間,應小心用藥,以避免農藥殘毒問題。
若果園中病害嚴重時,可施用4-4式波爾多液1~2次,進行清園工作,施藥時須施及地面,以降低果園中病原密度,但不得提高濃度,避免造成藥害。
Q:果實水浸狀腐敗,有時會有黑色霉狀物產生,是何病害?如何防治?
A:診斷鑑定為:蒂腐病 (Papaya stem-end rot)
(一)病原菌:Bot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
(二)病徵
本病病原菌危害木瓜植株之樹幹、葉柄及採收後之果實,因果實最易被害,故名蒂腐病。果實被害時,病徵多由果柄處開始出現,亦可自果頂開始,如有傷口時,病原菌即易由傷口處侵入,初期果實軟化、水浸狀,高溫時病斑部生出白色菌絲,不久轉為灰綠色,最後菌絲轉變為黑綠色,菌絲生長快速,造成全果腐爛,果實終因失水、乾化而成黑炭狀木乃伊,故又稱炭化病。樹幹被害時,初期樹幹中下部皮層出現水漬狀、不規則長形病斑,以後樹皮軟化,內部組織被分解黑炭化,僅剩餘纖維,樹葉乾枯脫落,終至全株死亡。
(三)發生生態
本病原菌主要侵染木瓜果實,於葉柄上亦能存活,染病組織並不一定立即發病,等到組織衰弱或老熟後,才出現病斑。目前的栽培品種均甚感病,田間枯萎葉柄上可以檢測與分離到病菌,為本病害之初次感染源。分生孢子主要靠雨水、露水傳播,侵入感染果實。因此在梅雨季節生長的果實,因感染機率高,在成熟後病害發生將十分嚴重。蒂腐病菌的寄主範圍廣泛,可以危害多種果樹,重要的果樹寄主除木瓜外,尚包括檬(芒)果、柑桔、酪梨、印度棗等。
(四)防治方法
1.清園:摘除樹上的枯葉柄,清除地面葉片、葉柄及病果,移出果園後燒毀、埋入土中、或置於垃圾袋內。
2.藥劑防治:參考《植物保護手冊》,目前有23.7%依普同水懸劑1,000倍可防治。此外,降雨後宜追加施藥次數。木瓜為連續採收水果,在採果期間,應小心用藥,以避免農藥殘毒問題。
若果園中病害嚴重時,可施用4-4式波爾多液1~2次,進行清園工作,施藥時須施及地面,以降低果園中病原密度,但不得提高濃度,避免造成藥害。
文圖 蔡志濃、林筑蘋、安寶貞、鄭櫻慧/農業試驗所植物病理組
A:診斷鑑定為:炭疽病 (Papaya anthracnose)
(一)病原菌:
無性世代: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ig
Colletotrichum capsici (Sydow) Butler and Bisby
Colletotrichum boninense (Moriwaki, Sato & Tsukiboshi) Moriwaki et al.
Colletotrichum sp.
有性世代:Glomerella cingulata
(二)病徵
炭疽病病徵主要出現在成熟果實與枯萎的葉柄上,在綠色葉片與果實上甚少出現。
1.果實病徵:病斑在果實朝外的部位出現較多,朝內部位有時完全無病斑。果實黃熟後,首先出現水浸狀小斑點,病斑慢慢擴大成稍凹陷圓形斑,大小1~5 cm不等,病斑數多時,會融合形成整片組織腐敗。病斑出現2~3天後,病斑中心逐漸出現粉紅色、橘紅色、暗紅色或黑色的黏狀孢子堆與分生孢子;因感染菌種之不同,有時病斑呈黑褐色(綱毛),病菌菌絲並可侵入果實組織內部,形成硬塊,周圍組織軟化腐敗。
2.果柄病徵:採收時因有傷口,往往最早出現病徵,組織首先轉黃,而後沿果柄傷口處出現環狀水浸狀斑,而後組織軟化凹陷(軟化程度較蒂腐菌為輕),繼而出現紅色分生孢子堆,或轉為黑褐色病斑,再長出分生孢子堆,有時病斑直徑可達10 cm以上。
3.葉柄病徵:乾枯葉柄上出現黑色或黑褐色圓形或長橢圓斑,其上密生暗色小黑點,為子囊殼或其分生孢子堆。
(三)發生生態
本病原菌可侵染木瓜幼嫩組織、發育期果實及受傷組織,主要包括果實、果柄、葉片及葉柄,但染病組織並不一定立即發病,等到組織衰弱或老熟後,才出現病斑,是為〝潛伏感染〞病害。目前的栽培品種均甚感病,在完全轉色可食用後約3~5天便開始出現病斑,發病果實率均在80%以上,導致不耐儲藏。
田間枯萎葉柄上可以檢測與分離到病菌之無性世代分生孢子與有性世代子囊孢子,為本病害之初次感染源。分生孢子為黏性孢子,主要靠雨水、露水傳播;有性世代子囊殼在溼度高時可發射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在實驗室可發芽,是否會引起病害,尚待實驗證明。在降雨高濕的環境下,枯葉柄病斑上立即長出大量粉紅色黏狀物,為成千上萬之孢子,靠雨水攜帶至果實表皮,孢子在4~8小時內即可發芽,之後形成附著器後休眠,一直到果實成熟或受傷後,休眠之附著器才再發芽生長,誘發病害斑,為潛伏感染。因此在梅雨季節生長的果實,因感染機率高,在成熟後病害發生將十分嚴重。此外,病菌一旦發芽形成附著器後,一般藥劑便無法將病菌殺死。
炭疽病菌的寄主範圍廣泛,可以危害多種果樹、蔬菜及花卉等,重要的果樹寄主除木瓜外,尚包括檬(芒)果、荔枝、酪梨、葡萄、枇杷、蓮霧、番石榴、印度棗、紅龍果、草莓等。
(四)防治方法
1.清園:摘除樹上的枯葉柄,清除地面葉片、葉柄及病果,移出果園後燒毀、埋入土中、或置於垃圾袋內。
2.藥劑防治:參考《植物保護手冊》,目前有多種藥劑可供選擇。開花著果後可選擇保護性藥劑噴灑,每7~10天噴布一次,施用時添加展著劑。此外,降雨後宜追加施藥次數。木瓜為連續採收水果,在採果期間,應小心用藥,以避免農藥殘毒問題。
若果園中病害嚴重時,可施用4-4式波爾多液1~2次,進行清園工作,施藥時須施及地面,以降低果園中病原密度,但不得提高濃度,避免造成藥害。
Q:果實水浸狀腐敗,有時會有黑色霉狀物產生,是何病害?如何防治?
A:診斷鑑定為:蒂腐病 (Papaya stem-end rot)
(一)病原菌:Bot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
(二)病徵
本病病原菌危害木瓜植株之樹幹、葉柄及採收後之果實,因果實最易被害,故名蒂腐病。果實被害時,病徵多由果柄處開始出現,亦可自果頂開始,如有傷口時,病原菌即易由傷口處侵入,初期果實軟化、水浸狀,高溫時病斑部生出白色菌絲,不久轉為灰綠色,最後菌絲轉變為黑綠色,菌絲生長快速,造成全果腐爛,果實終因失水、乾化而成黑炭狀木乃伊,故又稱炭化病。樹幹被害時,初期樹幹中下部皮層出現水漬狀、不規則長形病斑,以後樹皮軟化,內部組織被分解黑炭化,僅剩餘纖維,樹葉乾枯脫落,終至全株死亡。
(三)發生生態
本病原菌主要侵染木瓜果實,於葉柄上亦能存活,染病組織並不一定立即發病,等到組織衰弱或老熟後,才出現病斑。目前的栽培品種均甚感病,田間枯萎葉柄上可以檢測與分離到病菌,為本病害之初次感染源。分生孢子主要靠雨水、露水傳播,侵入感染果實。因此在梅雨季節生長的果實,因感染機率高,在成熟後病害發生將十分嚴重。蒂腐病菌的寄主範圍廣泛,可以危害多種果樹,重要的果樹寄主除木瓜外,尚包括檬(芒)果、柑桔、酪梨、印度棗等。
(四)防治方法
1.清園:摘除樹上的枯葉柄,清除地面葉片、葉柄及病果,移出果園後燒毀、埋入土中、或置於垃圾袋內。
2.藥劑防治:參考《植物保護手冊》,目前有23.7%依普同水懸劑1,000倍可防治。此外,降雨後宜追加施藥次數。木瓜為連續採收水果,在採果期間,應小心用藥,以避免農藥殘毒問題。
若果園中病害嚴重時,可施用4-4式波爾多液1~2次,進行清園工作,施藥時須施及地面,以降低果園中病原密度,但不得提高濃度,避免造成藥害。
文圖 蔡志濃、林筑蘋、安寶貞、鄭櫻慧/農業試驗所植物病理組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25%
我喜歡:35%
很實用:35%
夠新奇:0%
普普啦:5%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2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油膩(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02/02
很好
陳*雅(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4/10/09
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