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荔枝合理化施肥
刊登日:103/01/14
6,831
荔枝為亞熱帶常綠果樹,多分布在臺灣中南部地區,是臺灣重要經濟果樹之一。荔枝植株高度及樹冠直徑可達10公尺以上,因此必須加以修剪矮化成適當高度,以便利栽培管理需求。荔枝葉為羽狀複葉,花為圓錐花序,多數由前年生長發育充實枝條之頂端或葉腋抽生,亦有少數由老幹萌出者。荔枝果實著果後,種子首先發育,開花後50天轉為成熟之黑褐色,開花後30~40天,果肉開始發育,至種子停止發育後,果肉迅速生長充實,呈現白色晶瑩狀,至80天左右達到成熟,果皮呈現豔紅褐色。
荔枝對土壤條件適應性頗大,但仍以土壤深厚,排水良好之壤土,及微酸性土壤(pH5.5~6.5之間)為佳。近年來,臺灣地區氣候變化頗劇,荔枝生長期間分別面臨冬季與春初之低溫乾燥,以及春末與初夏高溫多雨之氣候型態,往往面對嚴峻環境的挑戰。因此,栽種荔枝策略上,如能夠更著重於合理的肥料管理與適宜的
土壤管理等綜合技術,將能確切增進荔枝植株生長勢,而維繫正常產量與品質。本文即擬針對荔枝的合理施肥及土壤管理技術予以探討與介紹,以供日後研究與應用之參考。
一、合理施肥技術
(一)合理的肥料管理
栽種荔枝的合理施肥推薦用量,有機質肥料每分地施用1,000~1,500公斤,化學肥料為氮素10~15公斤 分(換算成尿素約22~33公斤 分;或硫酸銨47~71公斤分),磷酐6~10公斤 分(換算成過磷酸鈣約33~56公斤 分),氧化鉀10~14公斤 分(換算成氯化鉀約17~23公斤分)(表1、表2、表3、表4)。施肥法為有機質肥料全量約1,000~1,500公斤 分及過磷酸鈣全量的50%約16.7~27.8公斤 分,於施用基肥(修剪後)時混合施用,另於一次追肥(3~4月著果後)施用過磷酸鈣全量的50%約16.7~27.8公斤 分,有機質肥料及過磷酸鈣均宜以掩埋混入土壤為宜。
另外氮肥及鉀肥因為溶解性高,較易流失,建議分次施用,其中氮肥分成3次,基肥(修剪後)施用全量的50%,尿素約10.8~16.3公斤 分;或硫酸銨23.8~35.7公斤分;一次追肥(3~4月著果後)施用全量的30%,尿素約6.5~9.8公斤 分;或硫酸銨14.3~21.4公斤 分;二次追肥(4~5月果實肥大期)施用全量的20%,尿素約4.4~6.5公斤 分;或硫酸銨9.5~14.3公斤 分。鉀肥分成3次,基肥(修剪後)及一次追肥(3~4月著果後)分別施用全量的40%,氯化鉀約6.7~9.3公斤 分;二次追肥(4~5月果實肥大期)施用全量的20%,氯化鉀約3.4~4.7公斤 分。氮及鉀肥均宜掩埋混入土壤中,以避免表土施肥致使肥料因流失而降低肥效。肥料施用時採用輪狀或條狀法施用,但不可過於接近樹幹,以免造成浪費及傷害主根系。
(二)適宜的施肥與土壤管理技術
荔枝屬於長期果樹作物之一,栽種時常因施肥及土壤管理不當,容易使土壤性質劣變,導致作物生育發生障礙等問題,所以栽種荔枝即必須了解合理的肥料施用量,以及實行適宜的施肥與土壤管理技術,包括:
1. 把握少量多施之原則
當作物有施肥不當,尤其是化學肥料施用過量,則會產生農田土壤中肥料鹽基殘留過高,導致作物生長發生障礙。例如當氮肥施用量過高時,易導致作物植株新葉梢生長過盛,消耗葉片合成光合產物,新葉梢易與花穗或果實競爭養分,而將會影響作物產量與品質。理論上應依據土壤與葉片分析診斷資料,配合各生育期需要情形,適時供給肥料配方,以發揮最大肥效及減少肥料支出成本。實際耕作上,則可以配合少量多施之原則,並即時觀察作物新梢葉片生長情形,避免葉梢過多及葉片顏色過於濃綠,而能使作物維持穩定的生長態勢為最高原則。
2. 適量合理的施肥理念
一般施用的肥料除了被作物吸收外,尚有剩餘的肥料會殘留於土壤中或因水淋洗流失,部分氮肥亦會氨化而揮失。因此,為提高施肥的效益,在施肥上更需貫徹收支平衡的理念,亦即在土壤陽離子交換能量的緩衝能力範圍內,更須做到所施入的肥料量與作物所吸收的量約略相等的地步,否則過度施肥極易造成土壤中肥料累積,而轉變成鹽分的蓄積。
3. 肥料宜深施或掩施
一般施用的肥料,無論是有機質肥料或化學肥料,均宜予以深施或適當掩施,讓肥料成分越接近作物根系附近,肥料成分被作物吸收的效益越高。荔枝為深根性作物,根系分布於土壤中頗為廣泛,且吸收肥料成分能力頗強。為滿足農作物的生長需求,將肥料予以適當的深施或掩施,可以讓作物根系適時吸收到肥料成分,不僅提高肥料效益,且能增進作物生長與產量。
4. 適時實施土壤診斷
一般農園每2~3年必須作土壤診斷,以瞭解土壤肥力狀況及鹽分含量情形,作為日後施肥之參考。當分析發現鹽分有所蓄積的現象,則日後施肥必須減量,以免土壤鹽分含量斷續上升,一般而言,土壤鹽基離子含量,以土壤飽和抽出液之電導度約2~3dS/m 25℃ 為正常,若超過3dS/m 25℃ 即須注意。此外,荔枝適宜土壤pH值為5.5~6.5,一般土壤反應(pH)可影響植物生長及養分吸收,pH值在5.5以下屬酸性土壤,此時土壤中氮、磷、鉀、鈣、鎂、硫等養分有效性減少,如pH值降至4.5以下強酸性範圍,則除上述養分外,錳、硼、銅、鋅等微量要素的有效性也減低,造成作物養分吸收受阻,作物生長不良。
另酸性土壤由於土壤膠體吸著氫離子濃度太高,土壤中活性鋁、鐵、錳易被溶解於土壤溶液中,對植物常發生毒害,土壤有益微生物活動亦受阻,因此常以施用石灰資材以減少毒害,改良土壤酸性。
二、結語
荔枝採收後經適當修剪,7~8月開始萌芽抽梢,如果能夠在10月之前抽生之新葉梢,次年春季可抽生較正常花穗,如在10月以後抽生新葉梢,因氣溫較低致使發育較不充實,次年僅極少數枝梢發育成晚花穗,多數不能抽生出正常花穗,因此,如果未能適時適量施予合理栽培及肥料管理,則往往造成所謂隔年結果而不利產量。一般植物所吸收各種營養元素之來源主要包括有空氣、水、土壤(介質)及肥料等,除了碳、氫、氧以外,大部份營養元素都由土壤礦物或有機質分解後釋出,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但沒有一種土壤(介質)能長期蓄積足量的各種營養元素供給植物生長之所需,所以適時的施用肥料以補充適量營養元素,即為栽培作物時必要手段之一,且在農業經營過程中,進行合理化的施肥是農業永續經營之必要條件之一。合理化施肥乃為適地、適時、適作的肥料管理方式,即必需完全配合作物和土壤的需求,所以應視作物生育情形加以調整,隨時掌握作物生育情形,配合機動調整施肥,避免肥料浪費及不足。依此原則加以調整施肥,即可供應作物整體生育期所需之養分,並使施用的每一分肥料達到最大的效益。
文圖 蔡宜峰 臺中區農業改良場埔里分場
荔枝對土壤條件適應性頗大,但仍以土壤深厚,排水良好之壤土,及微酸性土壤(pH5.5~6.5之間)為佳。近年來,臺灣地區氣候變化頗劇,荔枝生長期間分別面臨冬季與春初之低溫乾燥,以及春末與初夏高溫多雨之氣候型態,往往面對嚴峻環境的挑戰。因此,栽種荔枝策略上,如能夠更著重於合理的肥料管理與適宜的
土壤管理等綜合技術,將能確切增進荔枝植株生長勢,而維繫正常產量與品質。本文即擬針對荔枝的合理施肥及土壤管理技術予以探討與介紹,以供日後研究與應用之參考。
一、合理施肥技術
(一)合理的肥料管理
栽種荔枝的合理施肥推薦用量,有機質肥料每分地施用1,000~1,500公斤,化學肥料為氮素10~15公斤 分(換算成尿素約22~33公斤 分;或硫酸銨47~71公斤分),磷酐6~10公斤 分(換算成過磷酸鈣約33~56公斤 分),氧化鉀10~14公斤 分(換算成氯化鉀約17~23公斤分)(表1、表2、表3、表4)。施肥法為有機質肥料全量約1,000~1,500公斤 分及過磷酸鈣全量的50%約16.7~27.8公斤 分,於施用基肥(修剪後)時混合施用,另於一次追肥(3~4月著果後)施用過磷酸鈣全量的50%約16.7~27.8公斤 分,有機質肥料及過磷酸鈣均宜以掩埋混入土壤為宜。
另外氮肥及鉀肥因為溶解性高,較易流失,建議分次施用,其中氮肥分成3次,基肥(修剪後)施用全量的50%,尿素約10.8~16.3公斤 分;或硫酸銨23.8~35.7公斤分;一次追肥(3~4月著果後)施用全量的30%,尿素約6.5~9.8公斤 分;或硫酸銨14.3~21.4公斤 分;二次追肥(4~5月果實肥大期)施用全量的20%,尿素約4.4~6.5公斤 分;或硫酸銨9.5~14.3公斤 分。鉀肥分成3次,基肥(修剪後)及一次追肥(3~4月著果後)分別施用全量的40%,氯化鉀約6.7~9.3公斤 分;二次追肥(4~5月果實肥大期)施用全量的20%,氯化鉀約3.4~4.7公斤 分。氮及鉀肥均宜掩埋混入土壤中,以避免表土施肥致使肥料因流失而降低肥效。肥料施用時採用輪狀或條狀法施用,但不可過於接近樹幹,以免造成浪費及傷害主根系。
(二)適宜的施肥與土壤管理技術
荔枝屬於長期果樹作物之一,栽種時常因施肥及土壤管理不當,容易使土壤性質劣變,導致作物生育發生障礙等問題,所以栽種荔枝即必須了解合理的肥料施用量,以及實行適宜的施肥與土壤管理技術,包括:
1. 把握少量多施之原則
當作物有施肥不當,尤其是化學肥料施用過量,則會產生農田土壤中肥料鹽基殘留過高,導致作物生長發生障礙。例如當氮肥施用量過高時,易導致作物植株新葉梢生長過盛,消耗葉片合成光合產物,新葉梢易與花穗或果實競爭養分,而將會影響作物產量與品質。理論上應依據土壤與葉片分析診斷資料,配合各生育期需要情形,適時供給肥料配方,以發揮最大肥效及減少肥料支出成本。實際耕作上,則可以配合少量多施之原則,並即時觀察作物新梢葉片生長情形,避免葉梢過多及葉片顏色過於濃綠,而能使作物維持穩定的生長態勢為最高原則。
2. 適量合理的施肥理念
一般施用的肥料除了被作物吸收外,尚有剩餘的肥料會殘留於土壤中或因水淋洗流失,部分氮肥亦會氨化而揮失。因此,為提高施肥的效益,在施肥上更需貫徹收支平衡的理念,亦即在土壤陽離子交換能量的緩衝能力範圍內,更須做到所施入的肥料量與作物所吸收的量約略相等的地步,否則過度施肥極易造成土壤中肥料累積,而轉變成鹽分的蓄積。
3. 肥料宜深施或掩施
一般施用的肥料,無論是有機質肥料或化學肥料,均宜予以深施或適當掩施,讓肥料成分越接近作物根系附近,肥料成分被作物吸收的效益越高。荔枝為深根性作物,根系分布於土壤中頗為廣泛,且吸收肥料成分能力頗強。為滿足農作物的生長需求,將肥料予以適當的深施或掩施,可以讓作物根系適時吸收到肥料成分,不僅提高肥料效益,且能增進作物生長與產量。
4. 適時實施土壤診斷
一般農園每2~3年必須作土壤診斷,以瞭解土壤肥力狀況及鹽分含量情形,作為日後施肥之參考。當分析發現鹽分有所蓄積的現象,則日後施肥必須減量,以免土壤鹽分含量斷續上升,一般而言,土壤鹽基離子含量,以土壤飽和抽出液之電導度約2~3dS/m 25℃ 為正常,若超過3dS/m 25℃ 即須注意。此外,荔枝適宜土壤pH值為5.5~6.5,一般土壤反應(pH)可影響植物生長及養分吸收,pH值在5.5以下屬酸性土壤,此時土壤中氮、磷、鉀、鈣、鎂、硫等養分有效性減少,如pH值降至4.5以下強酸性範圍,則除上述養分外,錳、硼、銅、鋅等微量要素的有效性也減低,造成作物養分吸收受阻,作物生長不良。
另酸性土壤由於土壤膠體吸著氫離子濃度太高,土壤中活性鋁、鐵、錳易被溶解於土壤溶液中,對植物常發生毒害,土壤有益微生物活動亦受阻,因此常以施用石灰資材以減少毒害,改良土壤酸性。
二、結語
荔枝採收後經適當修剪,7~8月開始萌芽抽梢,如果能夠在10月之前抽生之新葉梢,次年春季可抽生較正常花穗,如在10月以後抽生新葉梢,因氣溫較低致使發育較不充實,次年僅極少數枝梢發育成晚花穗,多數不能抽生出正常花穗,因此,如果未能適時適量施予合理栽培及肥料管理,則往往造成所謂隔年結果而不利產量。一般植物所吸收各種營養元素之來源主要包括有空氣、水、土壤(介質)及肥料等,除了碳、氫、氧以外,大部份營養元素都由土壤礦物或有機質分解後釋出,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但沒有一種土壤(介質)能長期蓄積足量的各種營養元素供給植物生長之所需,所以適時的施用肥料以補充適量營養元素,即為栽培作物時必要手段之一,且在農業經營過程中,進行合理化的施肥是農業永續經營之必要條件之一。合理化施肥乃為適地、適時、適作的肥料管理方式,即必需完全配合作物和土壤的需求,所以應視作物生育情形加以調整,隨時掌握作物生育情形,配合機動調整施肥,避免肥料浪費及不足。依此原則加以調整施肥,即可供應作物整體生育期所需之養分,並使施用的每一分肥料達到最大的效益。
文圖 蔡宜峰 臺中區農業改良場埔里分場
上一篇
鉀肥供應與作物品質
下一篇
採行合理化施肥,省錢又省工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44%
我喜歡:32%
很實用:20%
夠新奇:0%
普普啦:4%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1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chousales(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4/05/16
荔枝屬於長期果樹作物之一,栽種時常因施肥及土壤管理不當,容易使土壤性質劣變,導致作物生育發生障礙等問題,所以栽種荔枝即必須了解合理的肥料施用量,以及實行適宜的施肥與土壤管理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