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鉀肥供應與作物品質
刊登日:103/01/15
23,408
作物根對鉀的吸收能力很強,土壤溶液中的鉀離子濃度約20mg/kg-1,植體中的鉀離子,濃度卻可累積至4,000~8,000mg/kg-1。植體內的鉀可以再移動,經由導管由根,移動至莖、葉、花及果實,新葉的鉀可能有1/3以上從老葉或其他部位而來;鉀在土壤中的固定較磷弱,損失量沒有氮多,主要損失來自淋失,因此回收率是三要素中最高的。鉀對提升作物產量的效果不大,肥效是三要素中最不明顯的。
土壤中的鉀
溶解於土壤溶液中的鉀離子,是作物根最容易吸收的型式。單一時間存在於土壤溶液中的鉀離子其實不多,每公頃農地土壤的平均含量約10~30公斤,通常不足以供應作物生長,舉例來說,穀類作物吸收的鉀是較少的,每公頃也需要100公斤。
土壤溶液中的鉀離子被作物吸收後,可經由固相中的鉀脫附、溶解及風化等過程補充。在土壤系統中,這種平衡關係大部分來自陽離子的交換,改良場土壤分析中稱之為「交換性鉀」,為評估土壤鉀供應能力的指標。在富含鉀離子的土壤,鉀可被土壤膠體吸附,或被片狀的黏土礦物固定而減少淋失,但過多的灌水或降雨,容易造成鉀淋失,尤其是滲漏量高的砂質土壤。在多雨季節,覆蓋作物或草生栽培可有效減少淋洗所造成的養分流失。
鉀被作物從土壤中移除的量,每公頃約40~250公斤,作物殘體常無法回到農田循環再利用,此為造成土壤養分減少的主要原因。養分的移除僅計算一般收穫時,會自田區移除的部位,重要的收穫部位如穀粒、塊莖或果實,每公噸的收穫物(鮮重)大約含有2~5公斤的鉀,產量越高,鉀移除量越大。例如水稻每公頃產量約8公噸,草莓約20公噸,而蔬菜可達50公噸。存於植體的鉀,若能回歸田區,則土壤中鉀的移除量可以減少。
鉀肥施用
土壤應該每3年分析1次,在土壤養分極低的情形下,可依據作物施肥手冊的肥料推薦量施用。依據土壤分析來推薦鉀肥,大致符合科學原理,但實務上,須針對不同性質的土壤進行區域試驗,並且考慮鉀肥的利用率,鉀固定能力高的土壤,相對需要較高的鉀肥施用量;山坡地等灌溉水源不足地區,鉀的利用率不高,這是因為水分含量低,鉀不容易移動至植物根部;土壤含水量若過高,則鉀之效率也低。鉀肥以深施、分次追施效果較好,密集的栽培或作物快速吸收時期,土壤鉀的平衡速度趕不上作物吸收的速度,追施鉀肥的效果將更顯著。
當土壤有效養分超過缺乏臨界值時,施肥對作物產量的提升逐漸降低,故應維持在適量範圍,過多的施鉀,並不會使產量增加,反而造成鉀肥的浪費,並產生負面的效應。當水稻土壤交換性鉀超過50mg/kg-1,一般作物80~100mg/kg-1,果樹125mg/kg-1,鉀肥即可減施或不施。
對作物的影響
植物缺鉀將造成膨壓降低,使抗旱、抗寒能力變差,同時對真菌的侵襲較為敏感,如水稻胡麻葉枯病及小麥白粉病。鉀肥亦與作物品質有關,施用鉀肥可降低果實日燒與裂果的比例,提供充足的鉀可防止或減少番茄果實的回綠現象。鉀可促進二氧化碳的同化作用,及協助芋頭、甘藷及馬鈴薯等作物的碳水化合物由葉片轉移到塊莖儲存,足夠的鉀可使塊莖的澱粉含量變高。施用硫酸鉀的效果優於氯化鉀,氯化鉀的副成分是氯,氯對碳水化合物由葉片向下轉移有不利的影響。
多年來已知一些作物對高含量的氯敏感,如菸草、葡萄、果樹、馬鈴薯、番茄、草莓、黃瓜或洋蔥等,因此多偏好施用硫酸鉀。不過由於氯化鉀較便宜,且多數作物對氯不敏感,加上硫銨及過磷酸鈣等肥料已含硫酸根,氯化鉀仍是農政單位推薦的鉀肥。增施鉀肥,可增加果實重量及糖度,惟果實酸度及果皮厚度亦增加。鉀肥施用過多,極易造成鈣、鎂的缺乏,蔬菜與果實的鈣失調在高鉀含量之下較為普及。鉀肥同時會抑制銨離子吸收,影響新梢。一般農友以高磷鉀(低氮)加鈣或硼酸噴施葉面等方法抑制新梢生長過盛,促進花芽分化,此過程應與氮的調控有關,應優先降低土壤水分,減少氮的供應。
文圖 蔡正賢 苗栗區農業改良場
土壤中的鉀
溶解於土壤溶液中的鉀離子,是作物根最容易吸收的型式。單一時間存在於土壤溶液中的鉀離子其實不多,每公頃農地土壤的平均含量約10~30公斤,通常不足以供應作物生長,舉例來說,穀類作物吸收的鉀是較少的,每公頃也需要100公斤。
土壤溶液中的鉀離子被作物吸收後,可經由固相中的鉀脫附、溶解及風化等過程補充。在土壤系統中,這種平衡關係大部分來自陽離子的交換,改良場土壤分析中稱之為「交換性鉀」,為評估土壤鉀供應能力的指標。在富含鉀離子的土壤,鉀可被土壤膠體吸附,或被片狀的黏土礦物固定而減少淋失,但過多的灌水或降雨,容易造成鉀淋失,尤其是滲漏量高的砂質土壤。在多雨季節,覆蓋作物或草生栽培可有效減少淋洗所造成的養分流失。
鉀被作物從土壤中移除的量,每公頃約40~250公斤,作物殘體常無法回到農田循環再利用,此為造成土壤養分減少的主要原因。養分的移除僅計算一般收穫時,會自田區移除的部位,重要的收穫部位如穀粒、塊莖或果實,每公噸的收穫物(鮮重)大約含有2~5公斤的鉀,產量越高,鉀移除量越大。例如水稻每公頃產量約8公噸,草莓約20公噸,而蔬菜可達50公噸。存於植體的鉀,若能回歸田區,則土壤中鉀的移除量可以減少。
鉀肥施用
土壤應該每3年分析1次,在土壤養分極低的情形下,可依據作物施肥手冊的肥料推薦量施用。依據土壤分析來推薦鉀肥,大致符合科學原理,但實務上,須針對不同性質的土壤進行區域試驗,並且考慮鉀肥的利用率,鉀固定能力高的土壤,相對需要較高的鉀肥施用量;山坡地等灌溉水源不足地區,鉀的利用率不高,這是因為水分含量低,鉀不容易移動至植物根部;土壤含水量若過高,則鉀之效率也低。鉀肥以深施、分次追施效果較好,密集的栽培或作物快速吸收時期,土壤鉀的平衡速度趕不上作物吸收的速度,追施鉀肥的效果將更顯著。
當土壤有效養分超過缺乏臨界值時,施肥對作物產量的提升逐漸降低,故應維持在適量範圍,過多的施鉀,並不會使產量增加,反而造成鉀肥的浪費,並產生負面的效應。當水稻土壤交換性鉀超過50mg/kg-1,一般作物80~100mg/kg-1,果樹125mg/kg-1,鉀肥即可減施或不施。
對作物的影響
植物缺鉀將造成膨壓降低,使抗旱、抗寒能力變差,同時對真菌的侵襲較為敏感,如水稻胡麻葉枯病及小麥白粉病。鉀肥亦與作物品質有關,施用鉀肥可降低果實日燒與裂果的比例,提供充足的鉀可防止或減少番茄果實的回綠現象。鉀可促進二氧化碳的同化作用,及協助芋頭、甘藷及馬鈴薯等作物的碳水化合物由葉片轉移到塊莖儲存,足夠的鉀可使塊莖的澱粉含量變高。施用硫酸鉀的效果優於氯化鉀,氯化鉀的副成分是氯,氯對碳水化合物由葉片向下轉移有不利的影響。
多年來已知一些作物對高含量的氯敏感,如菸草、葡萄、果樹、馬鈴薯、番茄、草莓、黃瓜或洋蔥等,因此多偏好施用硫酸鉀。不過由於氯化鉀較便宜,且多數作物對氯不敏感,加上硫銨及過磷酸鈣等肥料已含硫酸根,氯化鉀仍是農政單位推薦的鉀肥。增施鉀肥,可增加果實重量及糖度,惟果實酸度及果皮厚度亦增加。鉀肥施用過多,極易造成鈣、鎂的缺乏,蔬菜與果實的鈣失調在高鉀含量之下較為普及。鉀肥同時會抑制銨離子吸收,影響新梢。一般農友以高磷鉀(低氮)加鈣或硼酸噴施葉面等方法抑制新梢生長過盛,促進花芽分化,此過程應與氮的調控有關,應優先降低土壤水分,減少氮的供應。
文圖 蔡正賢 苗栗區農業改良場
下一篇
荔枝合理化施肥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43%
我喜歡:40%
很實用:13%
夠新奇:3%
普普啦:3%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11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小老媽(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1/04
讚
秋秋美待子(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1/04
棒
齡(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1/04
好
小慶(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1/04
GOOD
菁菁(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1/04
GOOD
莊英(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1/04
好棒
小齡(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1/04
good
森元(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1/04
好文
陳*雅(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01/15
喜歡
陳*杰(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4/06/21
很好
chousales(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4/05/16
鉀對提升作物產量的效果不大,肥效是三要素中最不明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