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上將好!蘭陽平原的風味梨
刊登日:103/01/28

催生友善的風味
1998年,廖俊欽正式回鄉,在老家羅東與母親一起經營水果店。早在1995年底,他的父親在三星鄉買了一塊地,種下63棵野生梨樹幼苗(俗稱刺仔、鳥梨),在冬山鄉的另一塊土地上開始實驗有機栽培柚子樹,採用MOA自然農法,同時也是宜蘭縣有機農業協會前身的創辦人之一,父親過世前告訴他一句話,「你真的要做的話,還是要朝有機這條路走。」臺灣的農業唯有回歸大自然的力量才能達到物相平衡,身為農人只能在不破壞環境的前提下去提高產量與品質,農人是自然的保護者,不是破壞者,對於廖俊欽而言,與其說是理念,更是生命裡時常迴響的真實提醒。
不過,沒有務農經驗的廖俊欽,一開始還是先走上了慣行農法。他生動地比劃噴農藥的行前準備,「穿雨衣、防毒面具,所有裝備都好了以後才能去噴灑。」然而一有問題就得問農藥店,而且一噴不是一罐兩罐、一種兩種,而是綜合農藥。使用農藥造成的疲憊,讓他深深地感覺到與原先走入農業這條路的方向,離得越來越遠,這樣毒烈的環境下,真的可以結出記憶中那種風味的水果嗎?
在種梨子之前,廖俊欽在冬山鄉種植水蜜桃,6、7年間的收成很好,對於農人的挑戰是必須一次採收,也只能存放1週,沒有通路與認證的狀況下,銷售成了最現實的問題,他選擇回到三星鄉繼續父親的梨子園,決心以品質戰打入市場。
文‧圖/康椒媛
詳全文請見102年8月號《鄉間小路》月刊
上一篇
東山咖啡,藏於山中虛無飄渺間
下一篇
找回瀕臨消逝的柳丁味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25%
我喜歡:64%
很實用:7%
夠新奇:0%
普普啦:4%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小老媽(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1/17
讚

齡(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1/17
good

美(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1/17
THANK

小慶(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1/17
GOOD

秀瓊(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1/17
好棒

森元(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1/17
thank

秋秋美待子(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1/17
棒

莊齡(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1/17
good

小齡(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1/17
好

莊*輝(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1/17
讚

蕭湘(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1/17
棒

仙仔(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3/02/02
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