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油茶病害簡介(一)
刊登日:103/03/17
3,651
前言
臺灣目前油茶種植面積約一千多公頃,以油茶及細葉山茶為主,其中品種混亂,管理雖然粗放,病蟲害種類複雜,但生態相穩定,少見農民採取防治措施。因苦茶油為世界四大優良油品,將來隨著油茶產業的推廣與發展,經由品種選育之單一優良品種大規模栽種,經營管理的模式不斷改進,必然會改變現有的生態相,其中病蟲害危害情形亦將隨之改變。因此先了解現有病蟲害發生情形,將有助於因應未來的發展。以下即介紹根據田間調查危害油茶之病蟲害種類。
一、油茶主要病害
(一) 油茶炭疽病 (Brown blight)
主要在果實、葉、枝和樹幹上發病。造成果實開裂、果實和葉片大量脫落,枝條枯死,樹幹潰瘍等,影響樹勢和茶果產量。油茶炭疽病分佈廣,發生在每年7~10月高溫高濕季節,9~10月是發病高峰期,成木在9~10月會見到大量落果落葉。
(二) 油茶軟腐病 (Soft rot)
油茶軟腐病的發生與環境的溫度和濕度有密切關係,發生在每年3~6月和10~12月為發病高峰期,油茶苗期則全年都有可能發生,嚴重會造成大量苗木落葉死亡。對成木造成大量落果但不至整株死亡。油茶軟腐病主要在果實、葉、芽及枝梢上發生,造成大量落葉落果,芽梢枯死,因此又稱為落葉病。
(三) 油茶根腐病 (White root rot)
油茶根腐病主要發生於4~5月和9~10月份為發病高峰期,病原菌適宜生長于pH值為4左右的土中,特別是對粘質土壤、排水不良的苗圃。根腐病主要危害油茶一年生苗木,病菌在苗木根周圍形成大量白色的絲狀膜層,因此又稱為白紋羽病、白絹病或霉根病。
(四) 油茶茶餅病 (Blister blight)
本病是一種本土性病害,適合發病環境為冷涼、潮濕的季節。臺灣各地發生時期不同,中部以北多發生在每年3~5月,魚池地區發生於7~10月,宜蘭、臺東等地發生於每年冬天至次年春天。被感染組織會過度生長,芽葉肥厚變形,顏色逐漸由綠轉變暗紅後即乾枯;花芽感病後之子房及幼果肥腫,因膨大呈桃形而稱之為茶苞病。
(五) 油茶藻斑病 (Algae leaf spot)
為油茶普遍發生的一種葉部病害,尤其是發生在濕度高、通風不良及光線不足的油茶林中比較嚴重,影響油茶的生長。發生在油茶老葉上,葉的正反面均可發生病斑,但以反面較多。病斑初期是在葉上產生淡黃色小圓點,有的連成片狀呈灰綠色,稍微突起且逐漸向四周擴展。
(六) 茶褐色圓星病 (Brown round spot, Green leaf spot)
幾乎所有茶樹品種均會感染本病,極為普遍發生的一種病害。臺灣所發生的綠斑型病斑,幼葉及老葉均發生在葉背,為不規則深綠色斑點,病斑初期為針點狀、逐漸擴大為2~3㎜大小之凸起斑點,凸起部分約為正常葉厚的1.2~2.1倍。罹病後期,綠斑佔滿整個葉片且葉片肥厚,影響樹勢之生長發育。
(七) 日燒病 (Sun scald)
日燒病為一種非寄生性病害,在苗圃或幼木林園,遮蔭不夠,容易發生日燒病。本病害是因強烈陽光照射所致,尤其在一段悶濕的天氣後立刻出現熱而焦灼的陽光,最容易造成此病。被害葉呈紅褐色,以手觸摸有灼熱感,正常葉片較溫涼感覺。
(八) 煤病 (Sooty mould)
本病害發生時期與部位,必需視害蟲發生時期與危害部位而定。間接造成此病害常見害蟲有蚜蟲、刺粉蝨及介殼蟲類,如蚜蟲危害嫩葉,因此常造成茶樹新梢之煤病,而刺粉蝨危害老葉,則常造成老葉之煤病。初期有害蟲分泌物,一般為透明粘綢狀,後期病徵為病原菌繁殖所產生粉狀似煤煙之黑色菌膜,覆蓋葉片或枝梢表面,乾燥時菌膜會破碎剝落。
結 論
以上為台灣目前油茶發生病害之種類及其病徵,提供栽種油茶農民參考。在田間之調查中除了因密植或通風排水不良之林園,鮮少有發生嚴重情形,且油茶是以採摘果實為主,葉部病害可以容忍不施用藥劑,或以生物製劑在濕度較高的環境下用以抑制病原菌的擴散即可,確保油質產品的安全。
(本文摘自:《臺灣油茶病蟲害圖鑑》,2012)
文圖/茶業改良場-茶作課曾信光
(03-4822059轉551)
臺灣目前油茶種植面積約一千多公頃,以油茶及細葉山茶為主,其中品種混亂,管理雖然粗放,病蟲害種類複雜,但生態相穩定,少見農民採取防治措施。因苦茶油為世界四大優良油品,將來隨著油茶產業的推廣與發展,經由品種選育之單一優良品種大規模栽種,經營管理的模式不斷改進,必然會改變現有的生態相,其中病蟲害危害情形亦將隨之改變。因此先了解現有病蟲害發生情形,將有助於因應未來的發展。以下即介紹根據田間調查危害油茶之病蟲害種類。
一、油茶主要病害
(一) 油茶炭疽病 (Brown blight)
主要在果實、葉、枝和樹幹上發病。造成果實開裂、果實和葉片大量脫落,枝條枯死,樹幹潰瘍等,影響樹勢和茶果產量。油茶炭疽病分佈廣,發生在每年7~10月高溫高濕季節,9~10月是發病高峰期,成木在9~10月會見到大量落果落葉。
(二) 油茶軟腐病 (Soft rot)
油茶軟腐病的發生與環境的溫度和濕度有密切關係,發生在每年3~6月和10~12月為發病高峰期,油茶苗期則全年都有可能發生,嚴重會造成大量苗木落葉死亡。對成木造成大量落果但不至整株死亡。油茶軟腐病主要在果實、葉、芽及枝梢上發生,造成大量落葉落果,芽梢枯死,因此又稱為落葉病。
(三) 油茶根腐病 (White root rot)
油茶根腐病主要發生於4~5月和9~10月份為發病高峰期,病原菌適宜生長于pH值為4左右的土中,特別是對粘質土壤、排水不良的苗圃。根腐病主要危害油茶一年生苗木,病菌在苗木根周圍形成大量白色的絲狀膜層,因此又稱為白紋羽病、白絹病或霉根病。
(四) 油茶茶餅病 (Blister blight)
本病是一種本土性病害,適合發病環境為冷涼、潮濕的季節。臺灣各地發生時期不同,中部以北多發生在每年3~5月,魚池地區發生於7~10月,宜蘭、臺東等地發生於每年冬天至次年春天。被感染組織會過度生長,芽葉肥厚變形,顏色逐漸由綠轉變暗紅後即乾枯;花芽感病後之子房及幼果肥腫,因膨大呈桃形而稱之為茶苞病。
(五) 油茶藻斑病 (Algae leaf spot)
為油茶普遍發生的一種葉部病害,尤其是發生在濕度高、通風不良及光線不足的油茶林中比較嚴重,影響油茶的生長。發生在油茶老葉上,葉的正反面均可發生病斑,但以反面較多。病斑初期是在葉上產生淡黃色小圓點,有的連成片狀呈灰綠色,稍微突起且逐漸向四周擴展。
(六) 茶褐色圓星病 (Brown round spot, Green leaf spot)
幾乎所有茶樹品種均會感染本病,極為普遍發生的一種病害。臺灣所發生的綠斑型病斑,幼葉及老葉均發生在葉背,為不規則深綠色斑點,病斑初期為針點狀、逐漸擴大為2~3㎜大小之凸起斑點,凸起部分約為正常葉厚的1.2~2.1倍。罹病後期,綠斑佔滿整個葉片且葉片肥厚,影響樹勢之生長發育。
(七) 日燒病 (Sun scald)
日燒病為一種非寄生性病害,在苗圃或幼木林園,遮蔭不夠,容易發生日燒病。本病害是因強烈陽光照射所致,尤其在一段悶濕的天氣後立刻出現熱而焦灼的陽光,最容易造成此病。被害葉呈紅褐色,以手觸摸有灼熱感,正常葉片較溫涼感覺。
(八) 煤病 (Sooty mould)
本病害發生時期與部位,必需視害蟲發生時期與危害部位而定。間接造成此病害常見害蟲有蚜蟲、刺粉蝨及介殼蟲類,如蚜蟲危害嫩葉,因此常造成茶樹新梢之煤病,而刺粉蝨危害老葉,則常造成老葉之煤病。初期有害蟲分泌物,一般為透明粘綢狀,後期病徵為病原菌繁殖所產生粉狀似煤煙之黑色菌膜,覆蓋葉片或枝梢表面,乾燥時菌膜會破碎剝落。
結 論
以上為台灣目前油茶發生病害之種類及其病徵,提供栽種油茶農民參考。在田間之調查中除了因密植或通風排水不良之林園,鮮少有發生嚴重情形,且油茶是以採摘果實為主,葉部病害可以容忍不施用藥劑,或以生物製劑在濕度較高的環境下用以抑制病原菌的擴散即可,確保油質產品的安全。
(本文摘自:《臺灣油茶病蟲害圖鑑》,2012)
文圖/茶業改良場-茶作課曾信光
(03-4822059轉551)
上一篇
紅龍果套帶、採收與分級
下一篇
誘殺東方果實蠅及瓜實蠅的訣竅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35%
我喜歡:55%
很實用:5%
夠新奇:0%
普普啦:5%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6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小慶(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6/24
棒
秋秋美待子(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6/24
good
齡(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6/24
GOOD
美(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6/24
好
小齡(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6/24
讚
仙仔(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3/03/19
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