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漫談中醫
刊登日:103/10/22
488
甚麼是中醫?中醫的歷史中醫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中佔有重要的地位,甚至在更早的石器時代就有針灸的治方法,有文獻記載大概也有二千年的歷史,而且在長期的實證經驗中累積了豐富的中醫理論,包括陰陽五行、五臟六腑學;針灸學中的經絡學說,也有豐富的中藥學做後盾,健全中醫治病的體系,中醫學的經典包括內經、難經、傷寒論、溫病條辨,本草綱目,這些都證明中醫是有臨床根據且有效的證據,所以中醫是一套科學且生活化的的醫學,我們古代老祖先的健康就是中醫來照顧的。平時做月子、冬令進補、中藥養生茶,都把中醫融入我們的生活,真真實實守護著我們的健康。
中醫西醫的不同?誰好誰不好?
隨著西方東漸,西醫在兩百多年中,在解剖、生理、藥理和病理等學說提供醫師更完整且詳細的理論,在顯微鏡發明後,更對微生物及免疫觀念有進一步的認識,全世界更對藥物的發展及診斷工具的不遺餘力,使得在現代化醫學突飛猛進,而成為主流。所以大家容易忽略掉中醫,甚至有人開始認為中醫不科學,因而排斥中醫,進而認為中藥會傷身。所以中西醫常常會讓人有格格不入的感覺。但是最近有很多學者和醫院致力於中西醫結合,疾病的診斷靠西醫的先進儀器,但是體質的調理和疾病預防就會選擇中醫。所以兩者沒有誰好誰壞的問題,反而同時看中西醫能讓自己的健康獲得更大的保障。
中醫可以治什麼病?
1.非典型症狀:失眠、頭暈、胸悶、四肢冰冷、口乾口苦、咽喉異物感。
2.慢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慢性B或 C型肝炎、肝腎功能不佳。
3.風濕免疫疾病:紅斑性狼瘡、蕁麻疹、痛風、關節炎、乾燥症
4.婦科疾病:痛經、月經不規律、不孕證及更年期症候群。
5.體質調理:常感冒,想長高,減重、癌症體質或手術後的調理。
6.過敏性疾病:氣喘、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
7.針灸可治疾病:中風後遺症引起之半身不遂、顏面神經麻痺、全身肌肉或韌帶性疾病、五十肩,而且針灸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及歐美日等國家認定是有效的治療方法。
中醫養生觀念
中醫養生,指的是利用方法來強壯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手段。中醫養生為的是預防疾病,避免等疾病發生才來治療。古人認為,人體是宇宙的一部分,自然需依四季變化及配合晝夜調整自己的生活習慣,人必須與四時相適應,不可反其道而行。因時制宜地調節自己的生活行為,有助於健體防病。飲食方面則要依據中醫的五味,酸苦甘辛鹹,相互調和,避免吃到重口味,如過鹹、過辣、油炸、煙燻或醃漬的食物,以平淡為主。每天適當的運動,簡單而規律的活動,如太極拳,氣功等等。在精神情緒方面,追求健康長壽者首先要從修身養性做起。平日應避免胡思亂想,多說好話、多做好事。保持心理平穩,避免發脾氣,可使五臟安和。
中藥養生保養
中醫是生活化的,平時就可以利用一些簡單又便宜的中藥,來改善自己的體質。以下提供大家平常保養的茶飲。
免疫茶
材料:金銀花2錢、甘草2錢、玉竹2錢、五味子2錢。
做法:沖泡500c.c溫開水。
功效:提高抵抗力、預防感冒。
養肝茶
功效:消除疲勞、口苦乾燥、保護肝臟。
材料:茯苓2錢、白芍1錢、甘草1錢、黃耆1錢、紅棗數顆。
作法:將材料放入鍋中,加入4碗水(水須蓋過藥材),以小火熬煮至1碗水即可。
中藥安全嗎?
目前為了現代人服藥的方便,已經有科學中藥的發明,它的藥效和一般的水藥無明顯差異。而且在政府規範的GMP藥廠所生產的科學中藥,有經過重金屬及農藥殘療的篩檢,所以對照顧民眾的健康多了一分保障。
酸棗仁飲
材料:酸棗仁2錢、浮小麥2錢、石菖蒲2錢、茯神2錢、大棗3枚。
做法:加入600c.c.清水共同煎煮,煮沸後改以中火繼續煮至一半量,即可熄火,取藥汁待溫飲用。
功效:失眠、驚悸、精神恍惚。
祛寒茶
功效:體虛氣弱,四肢冰冷者。
材料:黨參3錢、老薑2片、白朮2錢、炙甘草2錢,黃耆5錢、作法600c.c.水滾10分鐘。
禁忌:患有高血壓、心臟病及急性肝、腎炎等患者不宜。
養生穴位
提供幾個平時可自行按壓的穴位,建議每天按壓2次,每次1分鐘,即可達到增強抵抗力與改善脾胃等功效。
結語
中醫是最貼近生活的醫學,不僅平常能當保養的食品,生病時更能溫和且有效緩解我們不舒服的症狀,例如說覺得快感冒時,如果能提早服用中藥,效果往往會十分的迅速而且有效。我們應該該好好把中醫發揚光大,不要忘了老祖宗的智慧。
阮膺旭 醫師 (專長)
●中風後遺症、巴金森氏症、顏面神經麻痺
●咳嗽、過敏、氣喘
●小兒體質調理、增高
●婦科疾病、痛經、更年期症候群
●肝腎功能異常(慢性腎病、慢性肝炎)
圖文/阮膺旭 大林慈濟醫院中醫科醫師
中醫西醫的不同?誰好誰不好?
隨著西方東漸,西醫在兩百多年中,在解剖、生理、藥理和病理等學說提供醫師更完整且詳細的理論,在顯微鏡發明後,更對微生物及免疫觀念有進一步的認識,全世界更對藥物的發展及診斷工具的不遺餘力,使得在現代化醫學突飛猛進,而成為主流。所以大家容易忽略掉中醫,甚至有人開始認為中醫不科學,因而排斥中醫,進而認為中藥會傷身。所以中西醫常常會讓人有格格不入的感覺。但是最近有很多學者和醫院致力於中西醫結合,疾病的診斷靠西醫的先進儀器,但是體質的調理和疾病預防就會選擇中醫。所以兩者沒有誰好誰壞的問題,反而同時看中西醫能讓自己的健康獲得更大的保障。
中醫可以治什麼病?
1.非典型症狀:失眠、頭暈、胸悶、四肢冰冷、口乾口苦、咽喉異物感。
2.慢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慢性B或 C型肝炎、肝腎功能不佳。
3.風濕免疫疾病:紅斑性狼瘡、蕁麻疹、痛風、關節炎、乾燥症
4.婦科疾病:痛經、月經不規律、不孕證及更年期症候群。
5.體質調理:常感冒,想長高,減重、癌症體質或手術後的調理。
6.過敏性疾病:氣喘、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
7.針灸可治疾病:中風後遺症引起之半身不遂、顏面神經麻痺、全身肌肉或韌帶性疾病、五十肩,而且針灸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及歐美日等國家認定是有效的治療方法。
中醫養生觀念
中醫養生,指的是利用方法來強壯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手段。中醫養生為的是預防疾病,避免等疾病發生才來治療。古人認為,人體是宇宙的一部分,自然需依四季變化及配合晝夜調整自己的生活習慣,人必須與四時相適應,不可反其道而行。因時制宜地調節自己的生活行為,有助於健體防病。飲食方面則要依據中醫的五味,酸苦甘辛鹹,相互調和,避免吃到重口味,如過鹹、過辣、油炸、煙燻或醃漬的食物,以平淡為主。每天適當的運動,簡單而規律的活動,如太極拳,氣功等等。在精神情緒方面,追求健康長壽者首先要從修身養性做起。平日應避免胡思亂想,多說好話、多做好事。保持心理平穩,避免發脾氣,可使五臟安和。
中藥養生保養
中醫是生活化的,平時就可以利用一些簡單又便宜的中藥,來改善自己的體質。以下提供大家平常保養的茶飲。
免疫茶
材料:金銀花2錢、甘草2錢、玉竹2錢、五味子2錢。
做法:沖泡500c.c溫開水。
功效:提高抵抗力、預防感冒。
養肝茶
功效:消除疲勞、口苦乾燥、保護肝臟。
材料:茯苓2錢、白芍1錢、甘草1錢、黃耆1錢、紅棗數顆。
作法:將材料放入鍋中,加入4碗水(水須蓋過藥材),以小火熬煮至1碗水即可。
中藥安全嗎?
目前為了現代人服藥的方便,已經有科學中藥的發明,它的藥效和一般的水藥無明顯差異。而且在政府規範的GMP藥廠所生產的科學中藥,有經過重金屬及農藥殘療的篩檢,所以對照顧民眾的健康多了一分保障。
酸棗仁飲
材料:酸棗仁2錢、浮小麥2錢、石菖蒲2錢、茯神2錢、大棗3枚。
做法:加入600c.c.清水共同煎煮,煮沸後改以中火繼續煮至一半量,即可熄火,取藥汁待溫飲用。
功效:失眠、驚悸、精神恍惚。
祛寒茶
功效:體虛氣弱,四肢冰冷者。
材料:黨參3錢、老薑2片、白朮2錢、炙甘草2錢,黃耆5錢、作法600c.c.水滾10分鐘。
禁忌:患有高血壓、心臟病及急性肝、腎炎等患者不宜。
養生穴位
提供幾個平時可自行按壓的穴位,建議每天按壓2次,每次1分鐘,即可達到增強抵抗力與改善脾胃等功效。
結語
中醫是最貼近生活的醫學,不僅平常能當保養的食品,生病時更能溫和且有效緩解我們不舒服的症狀,例如說覺得快感冒時,如果能提早服用中藥,效果往往會十分的迅速而且有效。我們應該該好好把中醫發揚光大,不要忘了老祖宗的智慧。
阮膺旭 醫師 (專長)
●中風後遺症、巴金森氏症、顏面神經麻痺
●咳嗽、過敏、氣喘
●小兒體質調理、增高
●婦科疾病、痛經、更年期症候群
●肝腎功能異常(慢性腎病、慢性肝炎)
圖文/阮膺旭 大林慈濟醫院中醫科醫師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44%
我喜歡:33%
很實用:17%
夠新奇:0%
普普啦:6%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4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菁菁(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8/03/03
GOOD
仙仔(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3/10/24
good
小河(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3/10/24
很棒的文章
瑄瑄(高手級會員)發表於 103/10/23
中醫是老祖宗留下來的珍貴智慧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