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睽違20年 彰化硬質玉米再現風華
刊登日:103/11/10

轉(契)作的明日之星 省工、低成本
臺灣每年自國外進口硬質玉米約400~500萬公噸,國產自給率卻不到1%,因此農糧署於102年推動「調整耕作制度活化農地計畫」時,特將硬質玉米列為重點推廣之進口替代作物,鼓勵農友契作推廣種植。硬質玉米栽培管理粗放、需水量少,自播種到採收都有合適的農機具可使用,省工、低成本且收益高於休耕補助,再加上國產硬質玉米具有新鮮、質優、非基改的在地生產特色,除可供作飼料外,亦可作為食品加工及提煉玉米澱粉等多用途,可說是休耕地復耕種植或水田、旱田進行輪作的最佳選擇。
中區分署表示,目前硬質玉米之採收、集運、烘乾、進倉作業皆已機械化,大面積種植更可以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農民收益。該分署指出,推廣契作種植硬質玉米,「好康」多又多,包括:由農糧署輔導中華民國農會及地方農會以每公斤至少9元辦理契作收購;符合基期年農地及繳售數量規定者,每公頃可獲契作補貼4.5萬元;外加補助烘乾費用每公斤2元,每公頃最高補助5,400公斤。此外,彰化縣政府為配合推動活化休耕地政策,輔導農友種植進口替代作物,硬質玉米每公頃再加碼補助1萬元,農民收益不輸種植其他作物,有興趣的農友可洽各地區農會或改良場輔導。
文 農糧署中區分署
上一篇
鳳梨抽穗抑制調節技術
下一篇
酪農對乾乳牛之飼養管理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38%
我喜歡:31%
很實用:15%
夠新奇:8%
普普啦:8%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菁菁(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9/10/27
Good

仙仔(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3/12/10
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