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後山發光作物芋仔甘藷
刊登日:104/01/27
3,097
芋仔甘藷究竟是甘藷,還是芋頭呢?它嚐起來的口感是甘藷,但縱剖面來看,紫色的肉看起來卻又像是芋頭,而且還有芋頭的風味及香Q感,不少人便誤以為芋仔甘藷是芋頭與蕃薯的雜交品種。其實芋仔甘藷是一種「紫心甘藷」,早在日據時代自沖繩引進到臺灣種植。
獨特的紫色魅力 芋仔甘藷
有著紫色內心的芋仔甘藷,一直獲得外界不少注目,特別自80年代的養生風潮興起後尤盛,近年還有知名食品公司將芋仔甘藷製成飲料販售,大打健康牌,將這紫色養生風吹到了消費者面前。
超挑地方的作物
有著紫色內在的芋仔甘藷,早在日據時代便有人自沖繩引進種植,已有5、60年的歷史了,只是種植面積一直都很少、難以擴展。這是一種「適應性」很重的作物,很挑地方,只喜歡在土壤深厚的沙壤土中生長,換個地方就不行。目前全臺除了臺南市新化區少量種植之外,最大產區便是在花蓮縣的新城地區了。
「你去新城看啊,那邊的土都很厚,而且全都是沙、沒石頭,這就是俗稱的『沙壤土』。」已退休的花蓮區農業改良場作物改良課副研究員周明和表示,這種土壤的排水性特別好、又深厚,很適合根莖類作物的生長。芋仔甘藷就只愛這種地方,並且集中在新城鄉的順安、三棧村等地區;曾有農民嘗試在別處大量種植,但因環境、土質等條件差異,最後仍是無法成功。
就是這樣挑地方,加上它本身產量也低,市面上芋仔甘藷的數量一直就不多。「差很多啊!一般甘藷每公頃的產量約為25~30公噸左右,但芋仔甘藷卻只有7~8公噸,兩者差了3倍之多。」他指出,這種情況讓農民種起來頗為不符成本效益。
育成高產的「花蓮1號」
為了改善農民收益,花蓮農改場自民國86年起,開始著手引進種苗,希望培育出高產同時也適合花蓮地區種植的新品種出來。「我們最初的期望是找出產量高,同時還適應性廣、不會挑地的新品種出來。」
文/圖 曾竫萌、黃安葳 花蓮區農業改場
全文請翻閱《豐年》 64 卷第 19 期
獨特的紫色魅力 芋仔甘藷
有著紫色內心的芋仔甘藷,一直獲得外界不少注目,特別自80年代的養生風潮興起後尤盛,近年還有知名食品公司將芋仔甘藷製成飲料販售,大打健康牌,將這紫色養生風吹到了消費者面前。
超挑地方的作物
有著紫色內在的芋仔甘藷,早在日據時代便有人自沖繩引進種植,已有5、60年的歷史了,只是種植面積一直都很少、難以擴展。這是一種「適應性」很重的作物,很挑地方,只喜歡在土壤深厚的沙壤土中生長,換個地方就不行。目前全臺除了臺南市新化區少量種植之外,最大產區便是在花蓮縣的新城地區了。
「你去新城看啊,那邊的土都很厚,而且全都是沙、沒石頭,這就是俗稱的『沙壤土』。」已退休的花蓮區農業改良場作物改良課副研究員周明和表示,這種土壤的排水性特別好、又深厚,很適合根莖類作物的生長。芋仔甘藷就只愛這種地方,並且集中在新城鄉的順安、三棧村等地區;曾有農民嘗試在別處大量種植,但因環境、土質等條件差異,最後仍是無法成功。
就是這樣挑地方,加上它本身產量也低,市面上芋仔甘藷的數量一直就不多。「差很多啊!一般甘藷每公頃的產量約為25~30公噸左右,但芋仔甘藷卻只有7~8公噸,兩者差了3倍之多。」他指出,這種情況讓農民種起來頗為不符成本效益。
育成高產的「花蓮1號」
為了改善農民收益,花蓮農改場自民國86年起,開始著手引進種苗,希望培育出高產同時也適合花蓮地區種植的新品種出來。「我們最初的期望是找出產量高,同時還適應性廣、不會挑地的新品種出來。」
文/圖 曾竫萌、黃安葳 花蓮區農業改場
全文請翻閱《豐年》 64 卷第 19 期
上一篇
魚腥草栽培技術
下一篇
小胡瓜嫁接越瓜 根砧的另一種選擇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31%
我喜歡:56%
很實用:0%
夠新奇:6%
普普啦:6%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6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照哥(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6/27
GOOD
莊英(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1/01
GOOD
蕭湘(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1/01
棒
美(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1/01
GOOD
莊齡(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1/01
好
仙仔(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4/01/28
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