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柚 結實纍纍的寶石水果
從中秋節前後到過年,臺灣柑橘類作物就開始接力採收,推上市場,檸檬、柚子、葡萄柚、柳丁、橘子就好像某電視台的水果家族明星一樣接連登場,演出一場高營養成分的維生素C大調合奏。
其中最為人知的明星水果,除了中秋節會陪大家一起賞月的柚子以外,還有一顆顆璀璨的紅寶石也已經悄悄的成熟準備端上檯面,那就是葡萄柚。營養專家與女性消費客群中的高營養與瘦身聖品,也是琳瑯滿目的飲料店中主打迷人商品,葡萄柚汁的酸甜、Q彈厚實的果肉口感、特有的果香與綠茶調和後讓整個夏天頓時變得清涼消暑解渴。
葡萄柚原產於亞洲,屬於柚與柑的人工栽培種,後被船隊帶到加勒比海地區種植,之後被引入美國進行商業栽培,美國運用早熟與晚熟不同的葡萄柚品種以及改進後的採收技術,可以全年供應市場的需求,成為美國外銷全世界的主要水果之一。而臺灣自產的葡萄柚產量主要集中在雲林與嘉義兩個地區,又以雲林縣古坑鄉生產較為集中,目前以種植「紅寶石」、「星紅寶石」品種為主,在樹上的結果樣子如葡萄成串,所以被稱做為葡萄柚。
喜歡天天睡覺的葡萄柚
葡萄柚的栽培依照品種不同,在照顧與管理上有很大差異,古坑鄉農會推廣股股長陳德春說:「早期臺灣的野生品種葡萄柚耐蟲害非常強壯,管理上十分簡單,但外觀與口感較差,經濟價值不高,所以現在已很少看到,而目前種植的紅寶石與星紅寶石兩個品種,果肉水分充足、甜度夠加上討喜的橘紅色外觀,是市場接受度十分高的兩個品種,但相對的在病蟲害防治與土地管理上就需花費更多的心力去管理。」
葡萄柚的種植以冬季低溫氣候作為定值時期,約在11~12月種植,第二年的柚芽生長較快,剛開始種植,最初幼年期幾年樹冠較小,要結果的時間較長,故葡萄柚多會使用嫁接的方法來縮短幼年期,大約3年的時間就可以有品質較穩定的果實可供採收。
葡萄柚的土壤需求不嚴,但適宜疏鬆土質排水性佳,中性到微酸性的土壤,降雨需求不多,濕潤或乾燥的天氣皆可,而充足的陽光可以有較好的果實生長。陳德春說:「早期的農家在除草的時候,往往習慣將果樹以外的雜草全部拔除,彷彿只要看到一根草都會全身不舒服,但現在比較好的做法是保留土地上的植披,一方面可以防止土壤流失,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護果樹在土壤裡的根部。因為果樹在長年施肥的情況下,根部為了要吸收土壤表面的養分會慢慢地向上生長,如果地上沒有植披,土壤流失後反而容易直接曝曬在陽光或是病蟲害的威脅底下,造成果樹死亡或是結果不良。」
在病蟲害防治上,葡萄柚大約在2月底開花,在4、5月的時候開始結果,幼果期的葡萄柚要進行套袋的保護,防止介殼蟲、蚜蟲、薊馬等蟲害對果實的侵擾,而另外潛葉蛾也是葡萄柚種植需防治的問題,潛葉蛾會產卵在嫩芽或新葉上,幼蟲孵化後會蛀入葉肉中,形成彎彎曲曲的中空隧道,成為其他蟲害的居所也是潰瘍病菌感染的入口;在病害方面潰瘍病與根腐病多藉由雨水與風力進行傳播,通常在大雨過後或是降雨頻繁的季節都要多加注意,以免造成底部樹幹病變或是枝葉處開始黃化、落葉。
葡萄柚農葉朝輕打趣的說:「葡萄柚平地與山地都可以種,但葡萄柚喜歡睡覺,最好天天都睡覺,人免去尬搖、風嘛免去尬搖,尚好種在停風處(背風處)。」這樣的經驗主要也是利用天然地勢來預防藉由風力傳播等等的病害影響,降低管理上的風險與人力,避免造成整片種植區域的大規模感染。而在葡萄柚採收後也要進行整枝修剪以方便管理,整枝的目的是修除過密的樹枝,增加陽光照射以及通風、剪除染病的枝條避免傳播感染、以及修剪樹勢以方便管理。
農友在葡萄柚栽培上的用心,就像寶石匠對原礦的細心研磨般,希望成就出每一顆璀璨的紅色寶石。
未完
文圖/黃任暘
(精彩內文詳見2014《鄉間小路》10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