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獨有原生種 阿里山野生愛玉
今年2月,我在阿里山達邦地區,跟著鄒族獵人莊家榮,在海拔1700多公尺的深山裡,尋找今年產季最晚採收的野生愛玉。獵人帶著採果用的彎刀與長竹竿,他知道在原始森林環抱的水畔,就能找到最好的愛玉。
在鄒族部落耆老稱之為鬼湖的地方,林木高聳,樹蔭蔽天,地上盤根錯節,雜草叢生,遠處點綴著一片緋紅的櫻花林,但獵人把眼光投向水畔的樟樹與赤楊木,因為愛玉的蔓藤會緊緊攀附在樹幹上,長出細密的鬚根,吸收樹上的養分,轉化成為自己的食糧。
獵人指著一顆快要垂到水面上的綠色果子,綠皮白點形似土芒果,這正是愛玉果。但是,剖開果實一看,家榮說這是愛玉的雄果,沒有果膠,還得再找到雌果愛玉,幾番尋覓,眼光銳利的家榮,看到垂掛在約5、6公尺高樹上的果實,他取出帶刀的長竿一劃,果子落地裂開,正是我們要找的雌果愛玉。
愛玉是一種隱花果,沒有開花卻能結果,剖開一瞧,發現裡頭已密布成千上萬細微修長的瘦果,果囊裡蘊藏豐美果膠。原來,媒人是小蜜蜂,蜂兒趁著愛玉果實底部打開小孔的時候,帶著雄果的花粉鑽進果實裡,在雌果的果實裡完成授粉,於是,愛玉果才會逐漸飽滿長大。野生愛玉與大樹、小蜂的共生結構,說明了它只能存在於不受污染的地方,正是標準的生態美食。
愛玉採收期從9月~隔年2月,一年一收,摘下愛玉之後,還得進行削皮,剖面,翻面,整型,日曬的工作,才能成為愛玉子。曾有人改良在平地培育愛玉,但其品質遠遠不如在深山裡的野生愛玉,果膠菁華含量多濃度高,因此阿里山的野生愛玉迄今在市場上仍保有最高行情。
一到夏日,夜市街頭裡常見愛玉檸檬汁、愛玉仙草冰,但其中,真正愛玉有多少?野生愛玉產量稀少,平地愛玉也供不應求;反而,假愛玉,合成愛玉充斥坊間。真假愛玉難辨?其實不然,只要親手洗過愛玉,吃過自己手工做的愛玉就會恍然大悟。
文/趙敏夙 圖/徐博宇
未完,精彩內文詳見2014《鄉間小路》7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