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天養好橄欖
新竹縣寶山鄉1~3月有桶柑與椪柑,香甜多汁,緊接著5~8月為綠竹筍的產季,寶山的綠竹筍可是全新竹縣產量最多的鄉鎮,共有200多公頃的面積,而8月開始,青皮葡萄柚跟著出場,青皮葡萄柚又稱蜜柚、綠皮葡萄柚、葡萄蜜柚、綠色葡萄柚,是由農民經過嫁接到海梨柑之後的產品,綠皮黃肉、香甜多汁,口感像柳丁,甜度一般都在12°Bx以上,果皮呈綠色就可以吃,若等外皮轉黃,將會更香更甜。最後壓軸的就是寶山橄欖。來到寶山鄉,定要拜訪一位橄欖先生,入寶山不空手而回。
兒時仰望的橄欖樹
約莫在民國70年,寶山鄉農友余宗禧去聽了幾場政府農業推廣政策的宣導研習會,對於當時新穎的政策方向深感震撼,如機械化生產、降低人力成本、推廣高科技、高經濟作物栽培等等,這些都是余宗禧想都沒想過的概念。回家再三推敲,適合家鄉丘陵地形的高經濟價值的農作物究竟有什麼?腦中晃過當時正興起的綠竹筍與茶樹,這兩項農作物剛好都適合丘陵地形,經濟價值高;但若選擇以這兩項農作物作轉型,相較於當地的其他農友,起步已晚,差異性可能做不出來,又擔憂家裡本來是種稻米的,這樣轉投資不知要花掉多少錢,這樣的風險能否承擔?講到這裡,余宗禧陷入了回憶當中。
余宗禧最後回到童年憶道:「小時候窮啊,哪有什麼零食可以吃!家前面有顆高大的橄欖樹,還需要花點力氣才可以爬上去,不過採橄欖其實不用那麼辛苦!小時候我們小孩子都必備有幾樣玩具,其中一樣是彈弓,拿著彈弓對著樹上的橄欖串打,掉下來就撿來吃。講起來我是在橄欖樹下長大的,10、11月開始,連射彈弓都不用,橄欖熟了就會掉下來,自己熟了掉下來的橄欖比較好吃,沒有那麼澀口。媽媽也常將橄欖拿來燉雞或是燉排骨給我吃,看我長得又高又壯,就是橄欖的轉骨功效!其實不只是小孩子轉骨登大人可以吃橄欖燉湯,大人也常用橄欖,不過是用樹根,挖橄欖樹根來煮湯可以治胃痛、腸胃不適、筋骨痛,喝橄欖樹根湯,就能有效改善,不僅僅是人,耕地的水牛如果夏天中暑或是沒胃口,爸爸會拿橄欖的葉子搗泥,拿著竹筒灌食,過沒幾天水牛就跟沒事一樣,可以繼續耕作了,越想越覺得橄欖真是有用了,這不就是政府說的高經濟價值的作物嘛!」
油橄欖、尖橄欖大不同
橄欖屬於常綠喬木,西方有稱之為「生命之樹」,國外一般多將橄欖拿來榨油,但新竹寶山的尖仁橄欖,品種與歐洲含油量18%以上的油橄欖不同。歐洲拿來榨油的油橄欖是木樨科木樨欖屬常綠喬木,原產於地中海盆地的沿海,附近東南歐、西亞和北非沿海地區,以及裡海南岸的伊朗北部地區。此區域的油橄欖主要用於榨製橄欖油。木樨科的植物種類還包括味道鮮明的丁香、香氣迷人的茉莉、還有很少能吃的連翹屬植物和白蠟樹屬植物。
寶山鄉尖仁橄欖油脂比例僅有約2~3%,是通常會入菜或做成加工品的好品種。這裡的尖仁橄欖原產於中國南方,兩廣、福建、浙江、四川均有出產。過去閩南與潮汕等地好食檳榔,清末逐漸以橄欖取代。福建著名的橄欖品種有惠圓、檀香等。廣東潮汕地區也是橄欖的傳統產區,其中以澄海南溪橄欖、潮陽金玉三捻橄欖、潮安鐵鋪橄欖、揭西鳳湖橄欖等品種最為聞名。
除了尖仁橄欖之外,還有日本人在1901年引進的錫蘭橄欖,當時是因為錫蘭橄欖屬於杜英科植物,杜英科植物在嫩葉邊緣會泛紅,落葉老葉會呈現秋日的深紅,觀賞價值很高;其果實碩大,有時可以看到跟小雞蛋一般大小的橄欖果實,加上果實實用性佳,澀味較淡,果皮軟,所以在醃漬鹽水時費時短,加工價值高,所以在寶山這也有一定的生產數量。
全臺第一,全臺唯一
除了寶山,臺灣種植橄欖的地方還包括彰化、南投與臺東等地,不過寶山橄欖遠近馳名,除了產量占全臺半數的原因,老經驗護持的品質也是有目共睹,每年的10月開始是橄欖的盛產季節,只要行經新竹寶山便能一睹橄欖樹高大的英姿。
寶山鄉橄欖產銷經營班成立於民國73年,是唯一專業經營橄欖的產銷團隊,卅多年走來,迄今仍是僅此一班、別無分號,但由該班培育的橄欖樹苗早已在全臺開枝散葉,余宗禧也從產銷班的班長變成和藹專業的橄欖先生。
大致估算,寶山鄉前後售出的橄欖樹苗少說有50萬株,幾乎全臺各地都有寶山送出的橄欖苗。推廣多年,寶山鄉橄欖產銷經營班名氣響亮,最後不只是橄欖樹苗從寶山出去,各地零散生產的橄欖,收成後大半送至此,該班可說是國內橄欖加工運銷中心。
其實橄欖樹適應環境能力佳,幾乎是天生天養。余宗禧說:「橄欖樹對土壤的養分要求不高,自然粗獷式栽植即可,加上寶山這邊都是梯田地形,橄欖的採收跟梅子有點像,只要地上鋪一塊塑膠布,拿根長長的棍子敲打即可,另外不需施用農藥、化肥,甚至不太需要刻意除草,正好符合有機農業的精神。」
文圖/史達魯
未完,精彩內文詳見2014《鄉間小路》1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