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夏季中醫養生之道
刊登日:104/06/23
1,077
《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提醒我們:〝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瀉,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夏天時外在天氣變熱,濕度增加,因此正常人體的汗就因外在濕度增加而不好排除,所以身體常感到濕濕黏黏的。而人體內部也相應於這個變化,用增加肌表的陽氣的能量,使身體中的汗液得以往外排出,使人能和自然達成平衡的狀態。所以我們要學會如何保護陽氣,不要過度耗損,否則身體無法維持與自然的平衡。也不可過於大量汗出,耗損了身體的水液。於是身體就有三個面向來相應夏天的環境。
葉明憲 醫師
專長:
●主要專長:中醫腫瘤調養、放化療術後調養。
●次要專長:過敏性疾病、能量診斷法、體質調養、飲食運動。
汗的調節功能
汗是人體正常排熱的機制。身體利用汗把身體的產生過多的熱和水分及電解質由毛孔帶出來。正常的汗出能適時調節人體的體溫,使人維持在恒溫的狀態。但是若汗排除過多,很容造成身體有疾病的症狀產生。大汗出多若補充的水分和鹽分電解質不足,會使人虛脫無力,所以農友若平時在田中工作大汗出後,傷了身體的津液(身體中各種生理水液),往往很容易痙攣抽筋。
若是無法出汗,尤其是體溫已升高,但熱卻無法隨汗排出,則容易因高熱而暈厥。得趕緊到清涼之處休息方可汗出。中醫會稱此時為陽明熱證。因陽明經的熱無法排出之故,造成中暑的情況發生。身體的能量能達到肌表,則發汗的功能可以正常進行。若肌表的能量會耗損過度,尤其在發汗後用電扇或是冷氣直接吹拂後造成身體的變冷,這種情形不利發汗,也不利肌表的能量運轉,此時即易受風寒。若汗無法排出,身體會覺得肌表的能量不足,因此會提升更多的能量往肌表送,結果造成表熱阻塞的情形發生。皮膚有高熱,但汗卻發不出來,這就是中暑的前兆。
臟腑內裏的能量減少
當環境進入夏季後,雖然身體自然的就會讓內部的能量值減少,外部的能量值增加,但仍維持在一定平衡的狀態。然而當內部臟腑能量因飲食而內傷時,五臟六腑的功能即容易受損,這時只要一有過於偏差不適的飲食或行為,如多食瓜果類的食物,或是耗損精氣過度的活動,喜歡熬夜,這時就容易腹瀉、嘔吐、肝火的上炎、口臭、牙齦發炎、心悸衰弱、腰酸背痛、頭脹悶不適、肢體酸軟...等的情形就容易發生。知道了人體會因應夏天而有這三種身體基本的反應模式,那我們該如何順應時節而進行保養呢?我們提出很簡單的原則供大家參考:從飲食、睡眠、運動及心理情緒壓力的釋放開始。
飲食不宜過於生冷飲食
我們常覺得夏天的水果可以退熱而大量食用這類寒涼食品,但是吃了寒涼食物,身體就會在腸胃道使用更多的能量來將這些食物加溫,使腸胃道能正常吸收這些食物;但基本上身體內臟的能量在夏天就較為不足了,若是一下耗損過度,則腸胃道會無法支持而產生嘔吐或腹瀉的現象,以利食物離開身體,例如大量吃西瓜易發生這種現象。同時這些多產生的熱無法立即代謝,就會產生煩躁體溫升高的現象。結果就是越吃冰涼退火的食物,身體越熱。當然夏天火鍋、薑母鴨等高熱量的飲食也不用多食,否則內熱增,則一定會往肌表送,則皮毛會有斑疹發生。
夏季可多食藥粥
夏季易傷津液,養生家常選擇藥粥來滋補身體。明代醫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就曾說過:「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虛,穀氣便作,所補不細,又極柔膩,與腸腑相得,最為飲食之良妙也」。
適合夏日的藥膳粥,如清熱蓮子冬瓜粥,蓮子性平,具清熱、降火、利尿、治水腫之功效,且能提升食欲,適合夏日食欲不振的體虛之人,而冬瓜又是夏日中,最具有清熱解暑作用之代表性蔬菜。紅豆薏仁粥,紅豆性平,能去水利濕,於水腫、腳氣病、黃疸等均有療效,對於生理期間的女性更具調理作用。薏仁性微寒,具健脾、補肺,清熱、利水之功效,因此紅豆薏仁粥可健脾除濕,更可促進排便,預防便祕或腸胃道的疾病。
適量的攝取水分
夏天易傷津液,水分的補充尤其重要。除水之外,果汁、綠茶、菊花茶、烏龍茶、烏梅汁等具有消食去膩的作用,可以減少腸胃的負擔,但切忌過度使用。還可以多吃些蔬菜如竹筍、黃豆芽、豌豆,苦瓜,黑木耳,紫菜等,在新鮮時多食用,有利於和胃養胃;番茄、冬瓜、番石榴、蘋果、鳳梨、蘿蔔、海帶、西瓜、葡萄、芒果、梨子、桃子、檸檬等水果,以補充流失的水分與溶解於水中的無機鹽類,保持健全的腸胃功能,減輕夏熱症狀。還有綠豆湯或膠狀類的愛玉、仙草等。綠豆湯具清熱、利濕、減肥的功效;愛玉、仙草除了可以補充營養外還可以消暑。中藥的部分可用生脈飲,這是唐代中醫大家孫思邈創造的方劑,成分是人蔘、麥冬、五味子。人蔘補中氣,五味子收心氣,麥冬清肺氣,產生了清肺氣、收斂心氣的作用。夏天多喝點生脈飲就不會感到很疲勞。
夜臥早起的睡眠
以中醫天人合一的觀點來看,夏天時不要熬夜,要有良好的睡眠,最好晚上11時前入睡,次日早晨6、7時起床,以順應自然界的變化,並且適時、適量的午休,以補睡眠的不足,同時可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
睡眠避涼風直吹
入睡後,抵抗力低下,若直吹風扇或冷氣讓人易受風而患面癱,抽筋,關節脹痛,下床時足底痛、腹瀉等。受風寒後寒涼之氣就會從人體皮膚、毛孔侵入人體,傷肺衛之陽氣,導致上呼吸道免疫力下降,細菌、病毒乘虛入侵。
早晚涼爽宜運動
夏天外界陽氣最旺,這時活動最好能於清晨或傍晚,場地選擇在涼爽的河、湖邊或公園的樹下,可以吸收自然界陽氣精華,補充能量,調暢氣血,養護陽氣。持續且和緩的運動是最好的養生運動,如太極拳,可延年益壽。過於劇烈運動會耗傷陽氣而易致生病。在戶外最好戴上遮陽帽或打傘,阻擋太陽的熱力,減少腦部生熱的機會。
運動後禁涼風直吹
夏日由戶外進入屋內時,更應注意不可貪涼而直接站在冷氣口、電風扇之前。因為當我們從戶外回來,體表溫度升高,一下子站到風口,致體表溫度驟降,血液循環失去平衡,造成排汗不易,尤其體虛之人會造成頭暈、頭痛、身體不適,嚴重者乃至於中風,不得不謹慎。特別家中青少年、小孩,於戶外玩耍、打球、運動之後常有之現象,父母應特別注意。
靜心凝神才清涼
夏天火熱相應於心,心在人的生命活動中起主導作用。靜心凝神的〝靜〞有停歇休止之意,莫讓外在事物牽動已心,精神專注不落入昏沉當中,讓大自然在我們身體自然作功。體現出〝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的境界。保持這種狀態時,人體五臟氣血才能走正常軌道,達到陰陽平衡,病安從來?於是利用夏季心氣強盛之際,凝神專注於光明,則能身心清涼,消止妄心。
夏天保養可常按穴道
按摩涌泉穴,振奮一身陽氣。《黃帝內經》中說〝腎出於涌泉,涌泉者足心也〞。顧名思義,涌泉,腎經之氣猶如源泉之水,來源於足下,涌出地氣灌溉周身四肢各處。所以每天晚上洗完腳后,按摩涌泉穴15分鐘左右,或按摩人體其他的保健穴位如足三里、關元、命門等,對健康都大有裨益。如果能了解夏季時節特點,與環境相適應,注意以上的夏季養生方法,就會愉快,健康度過夏季。
文/葉明憲 大林慈濟醫院中醫部針傷科主任
葉明憲 醫師
專長:
●主要專長:中醫腫瘤調養、放化療術後調養。
●次要專長:過敏性疾病、能量診斷法、體質調養、飲食運動。
汗的調節功能
汗是人體正常排熱的機制。身體利用汗把身體的產生過多的熱和水分及電解質由毛孔帶出來。正常的汗出能適時調節人體的體溫,使人維持在恒溫的狀態。但是若汗排除過多,很容造成身體有疾病的症狀產生。大汗出多若補充的水分和鹽分電解質不足,會使人虛脫無力,所以農友若平時在田中工作大汗出後,傷了身體的津液(身體中各種生理水液),往往很容易痙攣抽筋。
若是無法出汗,尤其是體溫已升高,但熱卻無法隨汗排出,則容易因高熱而暈厥。得趕緊到清涼之處休息方可汗出。中醫會稱此時為陽明熱證。因陽明經的熱無法排出之故,造成中暑的情況發生。身體的能量能達到肌表,則發汗的功能可以正常進行。若肌表的能量會耗損過度,尤其在發汗後用電扇或是冷氣直接吹拂後造成身體的變冷,這種情形不利發汗,也不利肌表的能量運轉,此時即易受風寒。若汗無法排出,身體會覺得肌表的能量不足,因此會提升更多的能量往肌表送,結果造成表熱阻塞的情形發生。皮膚有高熱,但汗卻發不出來,這就是中暑的前兆。
臟腑內裏的能量減少
當環境進入夏季後,雖然身體自然的就會讓內部的能量值減少,外部的能量值增加,但仍維持在一定平衡的狀態。然而當內部臟腑能量因飲食而內傷時,五臟六腑的功能即容易受損,這時只要一有過於偏差不適的飲食或行為,如多食瓜果類的食物,或是耗損精氣過度的活動,喜歡熬夜,這時就容易腹瀉、嘔吐、肝火的上炎、口臭、牙齦發炎、心悸衰弱、腰酸背痛、頭脹悶不適、肢體酸軟...等的情形就容易發生。知道了人體會因應夏天而有這三種身體基本的反應模式,那我們該如何順應時節而進行保養呢?我們提出很簡單的原則供大家參考:從飲食、睡眠、運動及心理情緒壓力的釋放開始。
飲食不宜過於生冷飲食
我們常覺得夏天的水果可以退熱而大量食用這類寒涼食品,但是吃了寒涼食物,身體就會在腸胃道使用更多的能量來將這些食物加溫,使腸胃道能正常吸收這些食物;但基本上身體內臟的能量在夏天就較為不足了,若是一下耗損過度,則腸胃道會無法支持而產生嘔吐或腹瀉的現象,以利食物離開身體,例如大量吃西瓜易發生這種現象。同時這些多產生的熱無法立即代謝,就會產生煩躁體溫升高的現象。結果就是越吃冰涼退火的食物,身體越熱。當然夏天火鍋、薑母鴨等高熱量的飲食也不用多食,否則內熱增,則一定會往肌表送,則皮毛會有斑疹發生。
夏季可多食藥粥
夏季易傷津液,養生家常選擇藥粥來滋補身體。明代醫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就曾說過:「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虛,穀氣便作,所補不細,又極柔膩,與腸腑相得,最為飲食之良妙也」。
適合夏日的藥膳粥,如清熱蓮子冬瓜粥,蓮子性平,具清熱、降火、利尿、治水腫之功效,且能提升食欲,適合夏日食欲不振的體虛之人,而冬瓜又是夏日中,最具有清熱解暑作用之代表性蔬菜。紅豆薏仁粥,紅豆性平,能去水利濕,於水腫、腳氣病、黃疸等均有療效,對於生理期間的女性更具調理作用。薏仁性微寒,具健脾、補肺,清熱、利水之功效,因此紅豆薏仁粥可健脾除濕,更可促進排便,預防便祕或腸胃道的疾病。
適量的攝取水分
夏天易傷津液,水分的補充尤其重要。除水之外,果汁、綠茶、菊花茶、烏龍茶、烏梅汁等具有消食去膩的作用,可以減少腸胃的負擔,但切忌過度使用。還可以多吃些蔬菜如竹筍、黃豆芽、豌豆,苦瓜,黑木耳,紫菜等,在新鮮時多食用,有利於和胃養胃;番茄、冬瓜、番石榴、蘋果、鳳梨、蘿蔔、海帶、西瓜、葡萄、芒果、梨子、桃子、檸檬等水果,以補充流失的水分與溶解於水中的無機鹽類,保持健全的腸胃功能,減輕夏熱症狀。還有綠豆湯或膠狀類的愛玉、仙草等。綠豆湯具清熱、利濕、減肥的功效;愛玉、仙草除了可以補充營養外還可以消暑。中藥的部分可用生脈飲,這是唐代中醫大家孫思邈創造的方劑,成分是人蔘、麥冬、五味子。人蔘補中氣,五味子收心氣,麥冬清肺氣,產生了清肺氣、收斂心氣的作用。夏天多喝點生脈飲就不會感到很疲勞。
夜臥早起的睡眠
以中醫天人合一的觀點來看,夏天時不要熬夜,要有良好的睡眠,最好晚上11時前入睡,次日早晨6、7時起床,以順應自然界的變化,並且適時、適量的午休,以補睡眠的不足,同時可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
睡眠避涼風直吹
入睡後,抵抗力低下,若直吹風扇或冷氣讓人易受風而患面癱,抽筋,關節脹痛,下床時足底痛、腹瀉等。受風寒後寒涼之氣就會從人體皮膚、毛孔侵入人體,傷肺衛之陽氣,導致上呼吸道免疫力下降,細菌、病毒乘虛入侵。
早晚涼爽宜運動
夏天外界陽氣最旺,這時活動最好能於清晨或傍晚,場地選擇在涼爽的河、湖邊或公園的樹下,可以吸收自然界陽氣精華,補充能量,調暢氣血,養護陽氣。持續且和緩的運動是最好的養生運動,如太極拳,可延年益壽。過於劇烈運動會耗傷陽氣而易致生病。在戶外最好戴上遮陽帽或打傘,阻擋太陽的熱力,減少腦部生熱的機會。
運動後禁涼風直吹
夏日由戶外進入屋內時,更應注意不可貪涼而直接站在冷氣口、電風扇之前。因為當我們從戶外回來,體表溫度升高,一下子站到風口,致體表溫度驟降,血液循環失去平衡,造成排汗不易,尤其體虛之人會造成頭暈、頭痛、身體不適,嚴重者乃至於中風,不得不謹慎。特別家中青少年、小孩,於戶外玩耍、打球、運動之後常有之現象,父母應特別注意。
靜心凝神才清涼
夏天火熱相應於心,心在人的生命活動中起主導作用。靜心凝神的〝靜〞有停歇休止之意,莫讓外在事物牽動已心,精神專注不落入昏沉當中,讓大自然在我們身體自然作功。體現出〝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的境界。保持這種狀態時,人體五臟氣血才能走正常軌道,達到陰陽平衡,病安從來?於是利用夏季心氣強盛之際,凝神專注於光明,則能身心清涼,消止妄心。
夏天保養可常按穴道
按摩涌泉穴,振奮一身陽氣。《黃帝內經》中說〝腎出於涌泉,涌泉者足心也〞。顧名思義,涌泉,腎經之氣猶如源泉之水,來源於足下,涌出地氣灌溉周身四肢各處。所以每天晚上洗完腳后,按摩涌泉穴15分鐘左右,或按摩人體其他的保健穴位如足三里、關元、命門等,對健康都大有裨益。如果能了解夏季時節特點,與環境相適應,注意以上的夏季養生方法,就會愉快,健康度過夏季。
文/葉明憲 大林慈濟醫院中醫部針傷科主任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19%
我喜歡:54%
很實用:19%
夠新奇:4%
普普啦:4%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12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齡(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8/28
good
小齡(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8/28
GOOD
秋秋美待子(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8/28
好
小慶(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8/28
GOOD
小老媽(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8/28
棒
莊齡(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8/28
讚
陳*智(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4/10/08
喜歡
油膩(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4/10/08
非常好
陳*杰(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4/09/17
很好
黃*智(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4/07/11
養生良方
Klein(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4/06/24
So good
阿濃(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4/06/23
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