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後山發光作物金柑
刊登日:104/07/17
1,367
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其味酸甘,而芳香可愛,糖造、蜜煎皆佳。」這是古人對金柑的形容,跟現代很像吧!臺灣人最早對金柑的直接聯想也是用糖做成蜜餞,由於吃起來滋味濃密似糕,所以稱為之金棗糕。不過近年來金柑開始推動鮮食方式,此一新吃法逐漸開創出金柑銷售的另一片新契機,可說是「前世蜜餞」與「今生鮮食」的分水嶺。
蜜餞變鮮食 金柑的前世與今生
早在遙遠的清朝時代,金柑便開始在臺灣落地生根了,而且宜蘭還成為其大本營。臺灣金柑栽培總面積約350公頃,其中宜蘭便佔了320公頃,幾乎可說全台95%的金柑都出自於此。
前世金棗糕
說來金柑與宜蘭之間的綿密結緣,有著多重的因素,氣候合宜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原來金柑習性本喜雨量充沛的地區,一般人認為潮濕多雨的蘭陽平原,反而成為金柑最溫暖的家鄉。
早期結果纍纍的金柑,成熟後幾乎都是送到加工廠做成了蜜餞,甜酸濃密的口感,嚐起來綿密如糕,因此被人們稱為「金棗糕」,是蘭陽的特色伴手禮之一;還與鴨賞、膽肝、羊羹一起被稱為「宜蘭四寶」,遊客到宜蘭旅遊時,幾乎是人手一盒的金棗蜜餞。當時在市場大餅的誘因下,使得許多人競相投入。在臺灣加入WTO之前,金棗蜜餞加工是一項頗賺的行業,蘭陽平原不但大規模的種植,同時蜜餞工廠也廣設於此,兩者相互加持之下,直接導致宜蘭成為不折不扣的「金棗之鄉」。好景不常,加入WTO之後,中國大陸的金柑
半成品藉由第三地大舉入侵,導致臺灣金柑的大崩盤,價格從之前的每公斤22~23元,急速下滑為10~11元,跌得只剩一半,根本就是攔腰對半砍,廠商與農民的哀號聲響成一片,整體產業面臨嚴重衝擊。
唯一可整顆食用的柑橘
為了振興金柑產業,宜蘭縣政府、花蓮農改場、農糧署聯合各地農會,於民國95年開始推動金柑鮮食,同時與飯店合力開發金柑特色餐、加工品,希望能改變國人的習慣,接受直接食用,以擴展金柑的銷售。除此之外,宜蘭縣農會也每年舉辦「金柑評鑑」,同時一舉將俗稱的「金棗」,正式更名為「黃金柑」,取其漂亮的金黃外表,燦爛如同黃金一般。在推動鮮食之前,一般民眾會直接食用金柑的情況可說是少之又少,只有少數的帶葉金柑會用於祭祀,佔了還不到1%,因為長久以來,臺灣人看到金柑就聯想到蜜餞,幾乎忘了它本來就是一種可以鮮食的水果。
連皮吃下肚 健康百分百
「其實金柑的果皮甜,並含有類黃酮等抗氧化物質,連皮一起吃的話,便可以將多種營養一併給吃下肚。」花蓮農改場蘭陽分場助理研究員李建瑩指出,金柑含有多種水解蛋白質胺基酸,果肉富含維生素C、B、A、E和有機酸,也有大量的礦物質元素,如鉀、鈉、鈣、鋅、硒、鐵、銅等;果皮則有類黃酮化合物、檸檬苦素類化合物以及類胡蘿蔔素等成分,近年已獲得相關生理活性的研究證實,有著清除自由基、抑菌消炎、抗腫瘤活性等效果。「這是一種少數可以連皮一起吃的柑橘類水果!」他表示,金柑原本就可以鮮食,只是化身為蜜餞太久,人們逐漸忘了它的原貌,推廣鮮食便是在喚醒大家的記憶,同時也在這注重養生的年代,推薦一項富含營養的水果給民眾來選擇。農改場連續10年不間斷的推廣下來,原本不到1%的金柑鮮食市場,已逐步擴大到目前的40%。有些農戶轉型成現場採果的觀光果園型態,遊客絡繹不絕;也有農戶朝向有機發展,價位再高都有人願意掏錢。
健康管理 植物護理師
既要走鮮食路線,便須著重安全性,來降低民眾對農藥殘留的疑慮。為此,花蓮農改場推動一系列「金柑健康管理生產體系」,同時結合肥料、病蟲害以及栽種技術等三面向,同時化身成為植物的「醫師」、「營養師」以及「護理師」等多元角色,也成了振興金柑產業的首要工作。首先在肥料方面,農改場建議各果園依土壤檢驗報告來調整施肥種類與用量,相較於過去作物施肥手冊中推薦量減施了15~20%,但對產量及品質卻無影響,有效降低了生產成本。至於在病蟲害用藥部份,則是建議以亞磷酸取代福賽得來防治疫病、以黃色黏板與甲基丁香油取代芬殺松來防治東方果實蠅,再以藍色黏板防治薊馬,可有效減施農藥次數2~3次,且在產量與外觀上沒有什麼改變。
三種撲克牌樹形
最後,則是相當重要的「修剪整枝」登場。有點難想像,樹枝的整理會對果實外貌產生實質影響,不過的確如此。蘭陽分場的李建瑩為了讓農民實際的看到成效,特別去找了三位農友,在他們果園中挑出生長狀況及大小差不多的樹來,分別將枝條修剪成「黑桃型」、「方塊型」以及「心型」等三種類似撲克牌的樹形。「黑桃型」是完全不修剪的狀況;「方塊型」是為修剪了下面的枝條,同時這也是一般金柑農最常用的方式;至於「心型」則是除了修剪了下位枝條外,同時樹冠中央也做了疏剪,讓樹形呈現出一個「愛心」的形狀。李建瑩表示,一般農民都會顧及產量而捨不得修剪,頂多將垂下的枝條給剪一下,但其實這樣的產量雖多些,但黑點病、介殼蟲的發生率較高。此外,也會產生花開的時間不一致,以至於果實的大小不一等情況。經過一年的試驗之後,三種不同的修剪樹形當中,農改場所建議的「心型」最後果然勇奪冠軍:這種樹形由於經過適度修剪,增加通風日照,因而減少了病蟲害;同時還能減少新梢萌發的次數、集中開花批次,所結出來的果子不但大小一致,而且中、大型的果實數目也增加了,一顆顆看起來就如同金黃小雞蛋般,相當有利於銷售。由於整枝修剪的成效如此明顯,果農親眼看到這種實際成效,結出來的果子遠比自己之前的還要大又好,於是隔年根本就不用李建瑩叮囑,自己就自動的將果園的樹全給修剪成愛心形狀啦!
力推金柑鮮食 農友各有法寶
鮮食是金柑產業轉型的一項重要關鍵,為了把餅做大,農友在支持之餘也是各出其招,以自己獨特的方式來擴大鮮食金柑市場。
觀光果園 讓人吃不怕
位於宜蘭礁溪的「宜富金棗休閒觀光果園」便是以開放現場採果及DIY,讓消費者以採果、自己動手做簡單料理的方式來認識金柑,甚至進一步的喜歡上它。已經有20多年金柑種植經驗的蔡玉美表示,8、9年前她將家中部分果園開放給遊客採果,這幾年生意越做越旺,觀光果園與宅配的比例已各佔一半,要是當年氣候佳的話,比例更是直衝七成,儼然成為目前的最大宗生意。「金柑成為觀光果園的好處是,完全不怕客人吃,因為滿園的果子,要多少有多少!」她笑稱,凡來過的遊客,9成以上都很滿意,整個園子可以隨便摘、隨便吃,感覺很豪爽,「所以金柑是一種很合適開放為觀光果園的品項,只是需要花一些心思去教民眾如何『吃金柑』!」
涼拌金柑 好吃甜蜜蜜
由於不少人較難接受金柑特有的酸,為此蔡玉美與先生兩人還想出了「涼拌金柑」這項簡易的DIY,在遊客採果之前,讓他們自己動手將冰糖、話梅、甘草片與金柑給拌在一起,做成了甜蜜蜜的鮮食金柑,讓人根本忘記它原本是酸的,一口接一口的吃個不停。吃完了再到果園採果,大家有吃又有得玩,全都採得不亦樂乎,而且在聽完解說、了解金柑之後,以後還可能成為宅配客戶,以此方式來擴大鮮食金柑的銷路。「金柑一定要走上鮮食這條路,唯有如此,才能與中國大陸相抗衡!」蔡玉美表示,儘管大陸的半成品以低價壓境,但只要臺灣的鮮食金柑推得開,就不怕跟大陸競爭。以她自己而言,這幾年都是供不應求,早已不與大陸貨搶食蜜餞市場,因為鮮食市場正旺,那就努力往前行。
有機金柑 全縣第一人
另一位農友林庭財則是走有機路線,同樣創造了不少財富。目前為「蘭陽金柑生產合作社」理事主席的林庭財,同樣看好金柑的鮮食市場,他於6年前開始逐漸轉型有機,並於去年通過驗證,是為全縣第一個。由吉園圃、生產履歷,一直走到有機的林庭財說,做有機不容易,剛開始時產量比之前的少了一半;而且採收時還要一顆一顆的剪,採果人力耗費3倍以上,但他們有堅持下去的理由,像主婦聯盟就曾經挑明表示:「只要金柑上面沒有農藥殘留,價格都可以談!」
黃金小雞蛋 高價售出
林庭財的金柑走的是高級路線,以選果機挑出大顆的金柑擺放一盒,遠遠的看就如同金黃色的小雞蛋一般。他表示,花蓮農改場的健康管理頗有功效,靈活運用其中的整枝修剪技巧,果然結出了一顆顆碩大漂亮的金柑。這些又大又美的有機金柑,在臺北希望廣場賣出一斤150元的超高價格,但顧客完全不會討價還價。「消費者現在都想開了,只要看到有機標章,再貴的價格都願意掏錢!」林庭財認為,金柑一定要走鮮食這條路線,以前製成蜜餞的老路線無法擴展市場大餅,唯有走鮮食才能提升金柑的產品價值,而有機更可與鮮食相輔相成。「加工金柑一斤只有十幾元,而且價格經常波動;但如今有機或吉園圃的都可賣到100元以上,且銷售情況穩定。」林庭財因此斷言,「只有走鮮食、有機這條路,金柑才有前途啦!」
文圖/曾竫萌、黃安葳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蜜餞變鮮食 金柑的前世與今生
早在遙遠的清朝時代,金柑便開始在臺灣落地生根了,而且宜蘭還成為其大本營。臺灣金柑栽培總面積約350公頃,其中宜蘭便佔了320公頃,幾乎可說全台95%的金柑都出自於此。
前世金棗糕
說來金柑與宜蘭之間的綿密結緣,有著多重的因素,氣候合宜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原來金柑習性本喜雨量充沛的地區,一般人認為潮濕多雨的蘭陽平原,反而成為金柑最溫暖的家鄉。
早期結果纍纍的金柑,成熟後幾乎都是送到加工廠做成了蜜餞,甜酸濃密的口感,嚐起來綿密如糕,因此被人們稱為「金棗糕」,是蘭陽的特色伴手禮之一;還與鴨賞、膽肝、羊羹一起被稱為「宜蘭四寶」,遊客到宜蘭旅遊時,幾乎是人手一盒的金棗蜜餞。當時在市場大餅的誘因下,使得許多人競相投入。在臺灣加入WTO之前,金棗蜜餞加工是一項頗賺的行業,蘭陽平原不但大規模的種植,同時蜜餞工廠也廣設於此,兩者相互加持之下,直接導致宜蘭成為不折不扣的「金棗之鄉」。好景不常,加入WTO之後,中國大陸的金柑
半成品藉由第三地大舉入侵,導致臺灣金柑的大崩盤,價格從之前的每公斤22~23元,急速下滑為10~11元,跌得只剩一半,根本就是攔腰對半砍,廠商與農民的哀號聲響成一片,整體產業面臨嚴重衝擊。
唯一可整顆食用的柑橘
為了振興金柑產業,宜蘭縣政府、花蓮農改場、農糧署聯合各地農會,於民國95年開始推動金柑鮮食,同時與飯店合力開發金柑特色餐、加工品,希望能改變國人的習慣,接受直接食用,以擴展金柑的銷售。除此之外,宜蘭縣農會也每年舉辦「金柑評鑑」,同時一舉將俗稱的「金棗」,正式更名為「黃金柑」,取其漂亮的金黃外表,燦爛如同黃金一般。在推動鮮食之前,一般民眾會直接食用金柑的情況可說是少之又少,只有少數的帶葉金柑會用於祭祀,佔了還不到1%,因為長久以來,臺灣人看到金柑就聯想到蜜餞,幾乎忘了它本來就是一種可以鮮食的水果。
連皮吃下肚 健康百分百
「其實金柑的果皮甜,並含有類黃酮等抗氧化物質,連皮一起吃的話,便可以將多種營養一併給吃下肚。」花蓮農改場蘭陽分場助理研究員李建瑩指出,金柑含有多種水解蛋白質胺基酸,果肉富含維生素C、B、A、E和有機酸,也有大量的礦物質元素,如鉀、鈉、鈣、鋅、硒、鐵、銅等;果皮則有類黃酮化合物、檸檬苦素類化合物以及類胡蘿蔔素等成分,近年已獲得相關生理活性的研究證實,有著清除自由基、抑菌消炎、抗腫瘤活性等效果。「這是一種少數可以連皮一起吃的柑橘類水果!」他表示,金柑原本就可以鮮食,只是化身為蜜餞太久,人們逐漸忘了它的原貌,推廣鮮食便是在喚醒大家的記憶,同時也在這注重養生的年代,推薦一項富含營養的水果給民眾來選擇。農改場連續10年不間斷的推廣下來,原本不到1%的金柑鮮食市場,已逐步擴大到目前的40%。有些農戶轉型成現場採果的觀光果園型態,遊客絡繹不絕;也有農戶朝向有機發展,價位再高都有人願意掏錢。
健康管理 植物護理師
既要走鮮食路線,便須著重安全性,來降低民眾對農藥殘留的疑慮。為此,花蓮農改場推動一系列「金柑健康管理生產體系」,同時結合肥料、病蟲害以及栽種技術等三面向,同時化身成為植物的「醫師」、「營養師」以及「護理師」等多元角色,也成了振興金柑產業的首要工作。首先在肥料方面,農改場建議各果園依土壤檢驗報告來調整施肥種類與用量,相較於過去作物施肥手冊中推薦量減施了15~20%,但對產量及品質卻無影響,有效降低了生產成本。至於在病蟲害用藥部份,則是建議以亞磷酸取代福賽得來防治疫病、以黃色黏板與甲基丁香油取代芬殺松來防治東方果實蠅,再以藍色黏板防治薊馬,可有效減施農藥次數2~3次,且在產量與外觀上沒有什麼改變。
三種撲克牌樹形
最後,則是相當重要的「修剪整枝」登場。有點難想像,樹枝的整理會對果實外貌產生實質影響,不過的確如此。蘭陽分場的李建瑩為了讓農民實際的看到成效,特別去找了三位農友,在他們果園中挑出生長狀況及大小差不多的樹來,分別將枝條修剪成「黑桃型」、「方塊型」以及「心型」等三種類似撲克牌的樹形。「黑桃型」是完全不修剪的狀況;「方塊型」是為修剪了下面的枝條,同時這也是一般金柑農最常用的方式;至於「心型」則是除了修剪了下位枝條外,同時樹冠中央也做了疏剪,讓樹形呈現出一個「愛心」的形狀。李建瑩表示,一般農民都會顧及產量而捨不得修剪,頂多將垂下的枝條給剪一下,但其實這樣的產量雖多些,但黑點病、介殼蟲的發生率較高。此外,也會產生花開的時間不一致,以至於果實的大小不一等情況。經過一年的試驗之後,三種不同的修剪樹形當中,農改場所建議的「心型」最後果然勇奪冠軍:這種樹形由於經過適度修剪,增加通風日照,因而減少了病蟲害;同時還能減少新梢萌發的次數、集中開花批次,所結出來的果子不但大小一致,而且中、大型的果實數目也增加了,一顆顆看起來就如同金黃小雞蛋般,相當有利於銷售。由於整枝修剪的成效如此明顯,果農親眼看到這種實際成效,結出來的果子遠比自己之前的還要大又好,於是隔年根本就不用李建瑩叮囑,自己就自動的將果園的樹全給修剪成愛心形狀啦!
力推金柑鮮食 農友各有法寶
鮮食是金柑產業轉型的一項重要關鍵,為了把餅做大,農友在支持之餘也是各出其招,以自己獨特的方式來擴大鮮食金柑市場。
觀光果園 讓人吃不怕
位於宜蘭礁溪的「宜富金棗休閒觀光果園」便是以開放現場採果及DIY,讓消費者以採果、自己動手做簡單料理的方式來認識金柑,甚至進一步的喜歡上它。已經有20多年金柑種植經驗的蔡玉美表示,8、9年前她將家中部分果園開放給遊客採果,這幾年生意越做越旺,觀光果園與宅配的比例已各佔一半,要是當年氣候佳的話,比例更是直衝七成,儼然成為目前的最大宗生意。「金柑成為觀光果園的好處是,完全不怕客人吃,因為滿園的果子,要多少有多少!」她笑稱,凡來過的遊客,9成以上都很滿意,整個園子可以隨便摘、隨便吃,感覺很豪爽,「所以金柑是一種很合適開放為觀光果園的品項,只是需要花一些心思去教民眾如何『吃金柑』!」
涼拌金柑 好吃甜蜜蜜
由於不少人較難接受金柑特有的酸,為此蔡玉美與先生兩人還想出了「涼拌金柑」這項簡易的DIY,在遊客採果之前,讓他們自己動手將冰糖、話梅、甘草片與金柑給拌在一起,做成了甜蜜蜜的鮮食金柑,讓人根本忘記它原本是酸的,一口接一口的吃個不停。吃完了再到果園採果,大家有吃又有得玩,全都採得不亦樂乎,而且在聽完解說、了解金柑之後,以後還可能成為宅配客戶,以此方式來擴大鮮食金柑的銷路。「金柑一定要走上鮮食這條路,唯有如此,才能與中國大陸相抗衡!」蔡玉美表示,儘管大陸的半成品以低價壓境,但只要臺灣的鮮食金柑推得開,就不怕跟大陸競爭。以她自己而言,這幾年都是供不應求,早已不與大陸貨搶食蜜餞市場,因為鮮食市場正旺,那就努力往前行。
有機金柑 全縣第一人
另一位農友林庭財則是走有機路線,同樣創造了不少財富。目前為「蘭陽金柑生產合作社」理事主席的林庭財,同樣看好金柑的鮮食市場,他於6年前開始逐漸轉型有機,並於去年通過驗證,是為全縣第一個。由吉園圃、生產履歷,一直走到有機的林庭財說,做有機不容易,剛開始時產量比之前的少了一半;而且採收時還要一顆一顆的剪,採果人力耗費3倍以上,但他們有堅持下去的理由,像主婦聯盟就曾經挑明表示:「只要金柑上面沒有農藥殘留,價格都可以談!」
黃金小雞蛋 高價售出
林庭財的金柑走的是高級路線,以選果機挑出大顆的金柑擺放一盒,遠遠的看就如同金黃色的小雞蛋一般。他表示,花蓮農改場的健康管理頗有功效,靈活運用其中的整枝修剪技巧,果然結出了一顆顆碩大漂亮的金柑。這些又大又美的有機金柑,在臺北希望廣場賣出一斤150元的超高價格,但顧客完全不會討價還價。「消費者現在都想開了,只要看到有機標章,再貴的價格都願意掏錢!」林庭財認為,金柑一定要走鮮食這條路線,以前製成蜜餞的老路線無法擴展市場大餅,唯有走鮮食才能提升金柑的產品價值,而有機更可與鮮食相輔相成。「加工金柑一斤只有十幾元,而且價格經常波動;但如今有機或吉園圃的都可賣到100元以上,且銷售情況穩定。」林庭財因此斷言,「只有走鮮食、有機這條路,金柑才有前途啦!」
文圖/曾竫萌、黃安葳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上一篇
修剪對咖啡生育及產量之影響
下一篇
橘色系蝴蝶蘭-開創蝴蝶蘭育種新頁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59%
我喜歡:17%
很實用:21%
夠新奇:0%
普普啦:3%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1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chousales(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4/07/21
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