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濃郁化口的美味祕密
刊登日:104/08/28

早晨或午後喝一杯熱可可總令人覺得放鬆⋯⋯
我們就從杯中的可可粉說起,可可粉按加工方法不同分為天然可可粉和鹼化可可粉;天然可可粉口感較偏酸澀,不易溶解,一般適用於烘焙上調色或增香,鹼化可可粉又稱可溶性可可粉,適用於沖泡飲品或烘焙上使用;可可粉依可可脂含量分為高脂可可粉、中脂可可粉、低脂可可粉。
可可粉是怎麼來的呢?可可豆經選別、烘烤、破碎分離、研磨後得出可可膏,可可膏內能分離出一半以上的可可脂,其餘部份再經粉碎就是可可粉;可可粉的製造常與可可脂的提取、加工同時進行。
存在於可可裡的「可可鹼」(Theobromine)會對動物的神經系統帶來影響,對貓狗來說可可鹼是毒藥,所以可別當成零食餵牠們;但是人類對可可鹼的代謝能力強,不但無害,並多有有益健康的說法與研究。
關於巧克力的各種分類方式
以「製程」區分:
從製程可將巧克力分成調溫巧克力與非調溫巧克力,兩者最大的差別在於原料與油脂成分不同。
★調溫巧克力:使用的是可可膏與可可脂。調溫巧克力在製作上必須細心搭配可可脂的操作溫度,升溫融化、降溫固型,並透過對於特性的掌握,製作出巧克力成品所需要的光澤或霧面等效果。
★非調溫的巧克力:不需要調溫的巧克力將可可脂的部份以植物油來取代,混和可可粉製作。植物油相對穩定,價格低,不容易出現純可可脂調溫失敗時,巧克力成品表面泛白油花的模樣。但相對的,以植物油取代可可脂製作的巧克力,「化口性」就沒有對溫度敏感的天然可可脂好。
全臺最大烘焙原物料供應商德麥食品經理張博惟指出,耐放、保存期限長的非調溫巧克力多使用於零售,不過隨著國人對巧克力精緻度要求提高,調溫巧克力需求已在逐年增加。
用「原料差異」區分:
從可可膏、可可脂的含量差別,可將巧克力分為:
★黑巧克力:由可可脂、可可膏製成的純巧克力。一般常見的巧克力比例,指的是加糖後,可可膏和可可脂原料占全部的重量比例。如72% 的黑巧克力,就是含有28% 重量的糖的意思。有時候購買來的巧克力裡會加入香草等香精原料調味,但由於比例通常不超過1%,不列入百分比標示計算。黑巧克力顏色深、硬脆、帶光澤感。
★牛奶巧克力:牛奶巧克力的普及和瑞士食品製造商雀巢(Nestle)公司發明奶粉、煉乳等,讓鮮乳能夠穩定操作於巧克力製作的技術功不可沒。牛奶巧克力中可可脂的含量通常不超過50%,就外觀上來看,顏色是溫和的棕色、亮度沒有黑巧克力那麼明顯,口感也更顯柔軟。操作上因為加入奶的原料,融點比黑巧克力低。
★白巧克力:由可可脂和奶、糖等原料製成的巧克力,不含可可膏。製作過程中去除大部分的可可香氣,因此適合用於搭配風味細緻的食材。因為使用可可脂,它擁有跟巧克力相仿的質地,但不含咖啡因,因含奶量高,融點更低。也有部分白巧克力是由植物油製作的,不像可可脂做出來的白巧克力是象牙色的,這樣巧克力顏色偏白,在巧克力擁護者心中認為這只能叫巧克力「糖」,是市面上常見的種類。
★複方巧克力:複方巧克力是從巧克力的原料中來加以調整取代,好比將可可脂代以棕櫚油、氫化植物油,以代糖來取代一般糖,添入大豆卵磷脂固定分子結構等,有一些國家規定,沒使用可可脂成分的產品,不能在包裝上標示chocolate。
依「添加物」區分:
美國農業部將巧克力分類為:
★實心巧克力:成品多為塊狀、片狀或扭扣狀,整體口味一致。
★混成分的實心巧克力:巧克力內混和入堅果仁、糖片、牛軋糖、果乾等原料的塊狀、片狀巧克力。
★夾心巧克力:特別強調巧克力內有不同層次的差異口感,如巧克力牛奶幕斯、糖塊、果仁、果醬等,彼此之間創造出新的口味感受。
★酒心巧克力:將酒調製成糖漿灌在巧克力殼內,屬於花式巧克力的作法。充滿大人的口感風味。
★混有烘焙類餅乾的巧克力:巧克力餅乾等,讓酥脆和滑膩形成口感的對比,雙重滿足。
★熱可可/熱巧克力:把可可粉加上糖、熱牛奶,就是溫暖的甜飲熱可可。精確的描述熱巧克力,是由小塊的苦甜巧克力塊加入熱牛奶中融化,添入適量的甜味糖份製作出來的。這兩者在飲用時,都可以加入棉花糖、或是打發鮮奶油裝飾一起食用。
在價格、營養成分標示之外, 試著進一步了解製造程序等資訊,嚐出美味更嚐出真滋味。
撰文:毛奇
圖片提供:Personal Creations
上一篇
植物工廠初體驗
下一篇
降低血脂 蜂膠、花粉幫大忙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44%
我喜歡:40%
很實用:12%
夠新奇:0%
普普啦:4%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小慶(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6/03
GOOD

小齡(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6/03
good

菁菁(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6/03
GOOD

陳*杰(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4/08/30
很好

chichi(進階級會員)發表於 104/08/28
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