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一會 瑞穗鶴岡文旦
花蓮瑞穗,陽光閃耀的中午一點半。
許多文旦果園至今仍是一地落果,在麥德姆颱風過後的一個禮拜仍尚未清理完畢。這裡是臺灣文旦最大產區,同時也是此次颱風最大受災現場,落果顆顆重重的砸在土地上;這個夏季,臺灣真的受傷了。
「真是可惜啊,品質這麼好的文旦,而且再過一個月就可以採收了!」面對滿地落果,何禮汕心疼不已。他是瑞穗鄉農會的推廣股股長,同時也是有著12年種植經驗的柚農,談起文旦就像是談起好友、談起孩子般。
名符其實的命名美談
「瑞穗鶴岡最早是以紅茶聞名全臺,70年代臺鐵光華號客車所沖泡的茶包便是『鶴岡紅茶』。」他娓娓說道,後來由於出口市場銷售丕變,導致茶葉產業日漸蕭條,農民於是改種文旦,早期文旦價格相當好,一箱可以賣到800、1000元的高價,於是種植的人迅速增加,瑞穗全境在種植最高峰時,面積曾達到800公頃之多。當時的農委會主委余玉賢到瑞穗品嚐到文旦,對其美味大為驚豔,於是親自將文旦命名為「鶴岡文旦」。
到目前為止,瑞穗鄉共有600公頃左右的文旦園,年產量2千400萬斤,不論面積或是產量都是全國數一數二,同時超過卅年以上的老欉也比比皆是,是全國重要的文旦柚產地。
余玉賢當年所嚐到的文旦,至今依然美味。「我們文旦不像西部的口感偏甜,而是甜中帶點酸,糖酸比例好,所以柚子味道會特別的濃郁。」說起瑞穗鶴岡文旦讚不絕口的何禮汕這樣形容:「是行家才懂得的美味!」
得天獨厚與人助自助
瑞穗的文旦之所以好吃,氣候與土壤是重要原因。「你看凡是北緯23.5度、北回歸線通過的地區,都很合適各種作物生長,水果也不例外。」以瑞穗來說,茶葉、文旦以及製乳業都是全國知名,「是個得天獨厚的地方。」此外,這邊的土質偏黏、山坡地排水良好,都非常的合適文旦生長。
而田間管理也是相當重要的因素,「因為我們多為崇尚自然的管理!」何禮汕笑著解釋,東部由於栽種面積大,因此多採較粗放的管理方式,園區多為草生栽培,同時在文旦成長後期,磷鉀肥也沒放得那麼多,不過量使用化學肥料,因而也保有文旦濃厚的原味。
除此之外,瑞穗鶴岡文旦還有個特色,那就是頗為耐放。一般的文旦在採收後,再辭水(放置)一個禮拜後是最好吃的,再久的話可能就會開始臭酒(過熟)了,但瑞穗鶴岡文旦卻能辭水上一、兩個星期而不過熟,是其獨特之處。
這麼獨特的文旦,這幾年的品質越來越好了,銷售情況也同樣成正比成長,在這其中,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的角色功不可沒。「已經三年了,農改場每個月都會來這邊舉辦栽培管理講習會及田間操作示範,沒有一次漏掉。」何禮汕表示,這些都是很實用的課程,在月初就會說明當月果園管理的重點工作,例如,4月開始追肥、5月要防黑點病、7月對付果實蠅、8月需進行土壤與植體取樣……,如此耳提面命,農友自然也就不容易遺忘了。
「以前農民都是偏向土法煉鋼,現在則有理論作依循。」他說,瑞穗農友現在已經很習慣這種方式,品質的提升是整體的,農戶間的落差日漸縮小,「農改場的技術輔導將文旦這塊產業拼圖拼得很完整!」
當令應景的壓力與焦慮
一般民眾習慣在中秋節時吃文旦,因為一邊賞月、一邊品嚐清香的文旦再愜意不過了。但為了要在中秋節前順利的將文旦送交到消費者手中,柚農在背後所承受的壓力與焦慮,則是不足為外人道了。
主要的壓力在於文旦是非常「節日」的水果,只要中秋節一過就沒什麼人想吃了,價格也立即下跌30%~50%,所以柚農都會想盡辦法在節日前給銷售出去。「每年到了採收時節,一定得動用到隔壁鄉鎮的人才夠。」何禮汕說,採摘、包裝、運輸都需要很多人力,瑞穗一鄉缺工,還需農會到鄰近鄉鎮宣導才能募到足夠人手。採摘尚且如此,運輸那就更麻煩了,因為要搶在最短期間內送到消費者手中,「必須要從全國各地調車才能應付得過來!」
「白露」也是一個問題。通常文旦是於農曆節氣的白露前後10天開始採收,這時的文旦才真正成熟,但今年卻罕見的中秋與白露為同一天。「受到節氣曆法影響,白露與中秋之間的距離是不固定的,大約每三年就會有一次很接近,而今年更是湊巧,剛好正是同一天。」
白露與中秋同一天,全國柚農如臨大敵、神經緊繃。何禮汕說,為了因應這種情況,農會早早就與農改場合作,透過講習會來教導農民提早施追肥、加強後期的葉面施肥,同時也加強枝條修剪,讓陽光多照到果子來強化光合作用……做了許許多多的預防措施,只為了多出3~5天來提早採收,能有多一些的緩衝時間。
(文圖/黃懷瑩)
(未完,精彩內文詳見2014《鄉間小路》9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