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滿江紅綠肥之利用
刊登日:104/12/25
5,620
滿江紅(Azolla)為滿江紅科(Azollaceae),滿江紅屬(Azolla)槐葉萍目(Salviniales),俗稱紅萍或綠萍系蕨類植(Filicopsida)。滿江紅為水生蕨類植物,生長在不良環境時,植物體自原來之紫綠或綠色轉變為紫紅或紅色。因此,於生長之養殖池水面會呈現一大片紅色滿江紅平舖浮在水面上,非常豔麗好看,遠遠看去猶如在水稻田舖上紅地毯,故名「滿江紅」。滿江紅葉內有固氮藍綠藻Anabaena azollae與之共生,具有極強的固氮力,據Talley及Rains學者研究估計日可固氮1.2kg/ha,滿江紅生長35天的固氮量約35kg N/ha,具有肥田之效果,為水田優良綠肥作物之一。
滿江紅的繁殖因其屬蕨類,故有孢子,並分成大小兩種孢子,孢子囊果一般皆成對而生,小孢子囊果球形,內藏小孢子;大孢子囊果卵形,較小。滿江紅繁殖主要靠無性生殖,由母株長出新芽迅速繁殖,折斷的枝條也會發育成新的植株。
滿江紅之生長環境在土壤pH值介於3.5~10.0範圍,以pH6.5~7.5最適宜生長。滿江紅植體浮生於水面,放植於水流緩慢之河流、池溏或水田中生長增殖。水流湍急和波浪、風浪大皆不利滿江紅生長,所以要選擇避風地區靜態水面放植滿江紅,由於水波浪流動較小而少較適合滿江紅養殖。滿江紅為標準的漂浮性植物,在臺灣地區部分的水田或沼澤等濕處均可發現滿江紅蹤跡。
滿江紅放植生殖生長速率,據黃等(1982)引進品種做適應性試驗調查,顯示滿江紅約每3.9~4.24日可增殖1倍,以10平方公尺放植0.5kg滿江紅,經60天養殖生長每公頃可獲得35公噸以上之鮮
物。滿江紅植體乾物氮素含量42.5g/kg,植體水分含量95%,換算可提供約74kg N/ha氮素給水稻營養吸收,故掩埋滿江紅30~35噸/公頃量可節省化學氮肥約60~75kg N/ha。
一般於第二期作水稻收穫後,稻田引灌水集滿再放滿江紅養殖,待次年第一期作插秧前耕犁掩埋植株殘體。掩施滿江紅步驟如下,掩埋前先將田裡的水放乾,再翻耕犁;將滿江紅植體埋入土中醱酵,隔2天後再翻耕掩埋1次,將浮在水面之滿江紅植體再埋入土壤中持續發酵分解礦化釋出養分。利用於有機水稻栽培田區,除以上述方法掩施提供養分外,插秧後於水稻植株行間放植滿江紅養殖,滿江紅生長迅速覆蓋農田表面遮光,可讓有效抑制水稻田雜草滋生,有機水稻田區減少除草工作。但滿江紅增殖密度過高時,會抑制水稻之初期分蘗數,而影響有效分蘗數及產量。因此,稻田放植滿江紅後再與水稻共作,會使滿江紅生殖快速,重疊覆蓋田面,將致使水稻生育初期空間不足使有效分蘗數略受影響。
滿江紅經掩埋後分解釋出供給足夠養分可增加水稻分蘗數,且能持久供給水稻生育期需要之氮素養分,可節省化學氮肥用量,其氮肥肥分相當於60~75kg/ha。滿江紅掩埋釋出養分可作為水稻田基肥之肥分,滿江紅植體掩埋後其養分礦化釋出過程可分三個高峰時期,即掩施後7天左右出現第1次釋出氮素高峰期,第2次於掩施後14~28天分解再釋出氮素高峰時期,第3次釋出於掩施35天後持續緩慢分解礦化釋出氮素,以提供水稻植株生育期所需之氮素、磷酐及氧化鉀等肥分。
由於滿江紅養分釋出之礦化過程具有穩定而長效的特性,緩效提供水稻生育期之營養元素養分吸收利用。滿江紅植體掩埋在土壤中需經1~2週分解釋放氮素,掩施後經20~30天可提供水稻養分吸收利用之獲益較大。稻田掩埋滿江紅後插秧,因需經分解礦化釋出氮素稍晚(為緩效提供養分)。因此,提早7~10天耕犁掩埋分解釋出養分,於7天後進行水稻插秧工作,可提早供給水稻初期生長吸收氮素,即可足夠養分提供水稻栽培生育期間養分,俾利水稻生長及分蘗,增加稻穀產量。
我國古代即記載滿江紅此種水生綠肥作物具有肥田之效果,並於明朝末年(17世紀)水田即曾加以利用。滿江紅係優良水生綠肥並可提供氮肥來源,其植體生長迅速且與水稻共作,為水田優良水生綠肥作物之一。掩埋滿江紅可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並可降低土壤密實性,促進土壤微生物活動,增加水稻有效分蘗數,提高稻作產量。
其土壤顏色會因有機質增加色澤由灰色變深黑色,顯示滿江紅係優良有機物源。
文圖 / 賴文龍 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滿江紅的繁殖因其屬蕨類,故有孢子,並分成大小兩種孢子,孢子囊果一般皆成對而生,小孢子囊果球形,內藏小孢子;大孢子囊果卵形,較小。滿江紅繁殖主要靠無性生殖,由母株長出新芽迅速繁殖,折斷的枝條也會發育成新的植株。
滿江紅之生長環境在土壤pH值介於3.5~10.0範圍,以pH6.5~7.5最適宜生長。滿江紅植體浮生於水面,放植於水流緩慢之河流、池溏或水田中生長增殖。水流湍急和波浪、風浪大皆不利滿江紅生長,所以要選擇避風地區靜態水面放植滿江紅,由於水波浪流動較小而少較適合滿江紅養殖。滿江紅為標準的漂浮性植物,在臺灣地區部分的水田或沼澤等濕處均可發現滿江紅蹤跡。
滿江紅放植生殖生長速率,據黃等(1982)引進品種做適應性試驗調查,顯示滿江紅約每3.9~4.24日可增殖1倍,以10平方公尺放植0.5kg滿江紅,經60天養殖生長每公頃可獲得35公噸以上之鮮
物。滿江紅植體乾物氮素含量42.5g/kg,植體水分含量95%,換算可提供約74kg N/ha氮素給水稻營養吸收,故掩埋滿江紅30~35噸/公頃量可節省化學氮肥約60~75kg N/ha。
一般於第二期作水稻收穫後,稻田引灌水集滿再放滿江紅養殖,待次年第一期作插秧前耕犁掩埋植株殘體。掩施滿江紅步驟如下,掩埋前先將田裡的水放乾,再翻耕犁;將滿江紅植體埋入土中醱酵,隔2天後再翻耕掩埋1次,將浮在水面之滿江紅植體再埋入土壤中持續發酵分解礦化釋出養分。利用於有機水稻栽培田區,除以上述方法掩施提供養分外,插秧後於水稻植株行間放植滿江紅養殖,滿江紅生長迅速覆蓋農田表面遮光,可讓有效抑制水稻田雜草滋生,有機水稻田區減少除草工作。但滿江紅增殖密度過高時,會抑制水稻之初期分蘗數,而影響有效分蘗數及產量。因此,稻田放植滿江紅後再與水稻共作,會使滿江紅生殖快速,重疊覆蓋田面,將致使水稻生育初期空間不足使有效分蘗數略受影響。
滿江紅經掩埋後分解釋出供給足夠養分可增加水稻分蘗數,且能持久供給水稻生育期需要之氮素養分,可節省化學氮肥用量,其氮肥肥分相當於60~75kg/ha。滿江紅掩埋釋出養分可作為水稻田基肥之肥分,滿江紅植體掩埋後其養分礦化釋出過程可分三個高峰時期,即掩施後7天左右出現第1次釋出氮素高峰期,第2次於掩施後14~28天分解再釋出氮素高峰時期,第3次釋出於掩施35天後持續緩慢分解礦化釋出氮素,以提供水稻植株生育期所需之氮素、磷酐及氧化鉀等肥分。
由於滿江紅養分釋出之礦化過程具有穩定而長效的特性,緩效提供水稻生育期之營養元素養分吸收利用。滿江紅植體掩埋在土壤中需經1~2週分解釋放氮素,掩施後經20~30天可提供水稻養分吸收利用之獲益較大。稻田掩埋滿江紅後插秧,因需經分解礦化釋出氮素稍晚(為緩效提供養分)。因此,提早7~10天耕犁掩埋分解釋出養分,於7天後進行水稻插秧工作,可提早供給水稻初期生長吸收氮素,即可足夠養分提供水稻栽培生育期間養分,俾利水稻生長及分蘗,增加稻穀產量。
我國古代即記載滿江紅此種水生綠肥作物具有肥田之效果,並於明朝末年(17世紀)水田即曾加以利用。滿江紅係優良水生綠肥並可提供氮肥來源,其植體生長迅速且與水稻共作,為水田優良水生綠肥作物之一。掩埋滿江紅可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並可降低土壤密實性,促進土壤微生物活動,增加水稻有效分蘗數,提高稻作產量。
其土壤顏色會因有機質增加色澤由灰色變深黑色,顯示滿江紅係優良有機物源。
文圖 / 賴文龍 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上一篇
減肥-飲食運動外加減肥茶
下一篇
柑橘根部病蟲害之快速診斷(二)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61%
我喜歡:13%
很實用:17%
夠新奇:4%
普普啦:4%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2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難吃的蛇莓(入門級會員)發表於 111/05/06
GOOD
路人甲(入門級會員)發表於 106/10/28
順應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