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濃情巧克力的跨世紀之旅
刊登日:105/04/01
762
千年流轉,由奢入簡又華麗變身,那碗原是戰士才能喝的苦水可可,變成博女神一笑的巧克力。恆永久、永流傳的不止是鑽石,還有那顆可可豆。
嗜好,是趨動力,理性混雜感性的鞭策力;附和嗜好則是消費市場中有趣的競逐遊戲。從土法煉製的馬雅冷飲幻化成甜蜜的愛情信物,從西元前說起嗜好可可的奇幻之旅。
賞賜快樂的巧克力女神
奧爾梅克人建立了美洲第一個文明,在其出土的石雕,刻有喝東西的動作,並又有「Kakawa」這個類似「Cocao」(可可)發音的單字,因此被歷史學家推論為最早種植與食用可可豆的人。
瑪雅文明創世神話《波波爾.烏》一書中,巧克力女神Ixcacao 也被稱為大地女神,祂將可可豆分給瑪雅人,意味著給予他們工作和生活所需的養分和能量。在古老的瑪雅時代,Ixcacao 賦予人們感受幸福和愛的能力,讓人們意識除了侍奉主人之外,還有其它的生活意義;因此,Ixcacao 不僅僅是巧克力女神,還是愛之神,快樂之神,也是站在田邊看著人們年復一年透過辛苦勞作、而獲得幸福生活的豐饒女神。
1325 年,阿茲特克帝國崛起,可可豆與玉米在阿茲克特時代中一起被貯存於公共穀倉,此時,可可豆除了可以食用,也成為阿茲特克的一種貨幣,例如卅顆可可豆可以換一隻母火雞;1492 年,在西班牙天主教君主贊助下,義大利人克里斯多福‧ 哥倫布抵達美洲,當時他發現了可可豆,哥倫布的兒子甚至將可可豆形容成特殊的杏仁;1517 年,西班牙征服者──荷南.寇蒂斯抵達墨西哥的加勒比海沿岸,阿茲特克人以為是信奉的神祇「羽蛇神」(Quetzalcoatl)降臨,進貢了可可,並把略帶苦味,原本只有皇帝、戰士可以喝的可可水介紹給他。不過阿茲特克人最後被他們誤以為「羽蛇神」的荷南.寇蒂斯毀滅,包括可可這種「眾神的飲料」,亦流入西班牙人手中。(參考資料:《餐桌上的風景》一書)
巧克力與咖啡的兩派對立
可可在西班牙成為最珍貴的「神祕飲料」,貴族將可可製作秘訣封鎖在修道院近百年,這杯神祕飲料除了神職人員在齋戒期可以喝之外,也就只有西班牙馬德里宮廷中的貴族能享有這份品嚐權力,有趣的是,關於喝可可這件事情,在當時的西班牙,他們會這樣說:「讓我們『喝巧克力』吧!」,而不像現代人說的是「喝可可」,當時飲用巧克力是一種地位象徵。十六世紀,歐洲各地公侯、貴族和市民無不以倣效西班牙「高雅的風範」(Estilo colto)為榮。
關於這種神祕飲料會流傳開來,普及至民間的關鍵在於西班牙安娜公主的婚姻。1615年,哈布士堡家族的安娜公主與法王路易十三聯姻,安娜公主帶著一份「製作巧克力的祕密」進入法國宮廷,原本巧克力和茶、咖啡一樣都被視為藥材,歷經法國宮廷的認同,逐漸成為一種奢侈飲料,巧克力亦是十七世紀巴洛克運動中的代表性飲料,甚至和咖啡對立,成為皇室貴族與中產階級兩種不同族群的代言人;當中產階級家庭帶著訓練有素的禮節,端坐在早餐桌前喝咖啡時,那些被中產階級視為「遊手好閒的貴族」則是花一整個早上,喝著巧克力慢慢清醒。(參考資料:《味覺樂園》一書)
可可是植物和果實的名字,巧克力是指以可可為主要原料的產品;為什麼以前說「喝巧克力」,現在卻說「喝可可」呢?那是因為以前人們將固體巧克力直接融化飲用,但是1820年荷蘭人Van Houten 研發出可可粉之後改變了巧克力飲用方式,「喝可可」的方式與說法便一直用到現在;19 世紀末,瑞士的D.M 比德,再度革新技術,加入添加物,創造出牛奶巧克力。巧克力的歷史演變至今,論巧克力「製造桂冠之國」非瑞士莫屬,瑞士沒有種可可,卻成為巧克力製造技術最好的國家,產業發展也最為成功,至於比利時與法國也是箇中翹楚。在種植可可作物方面,生產高品質可可豆的國家有太平洋西南部島國的巴布亞紐幾內亞、南美洲的厄瓜多,中美洲的瓜地馬拉。根據農委會統計,去年(103 年)臺灣「可可及其製品」進口數約1,251 萬公噸,隨著人們對巧克力的喜愛與日俱增,巧克力消費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增長,巧克力專賣店一家一家在城市擴散,回頭看數千年流轉,可可果實裡的神諭依舊典藏著迷魂與醉人的魔力。
撰文:鍾以歆
嗜好,是趨動力,理性混雜感性的鞭策力;附和嗜好則是消費市場中有趣的競逐遊戲。從土法煉製的馬雅冷飲幻化成甜蜜的愛情信物,從西元前說起嗜好可可的奇幻之旅。
賞賜快樂的巧克力女神
奧爾梅克人建立了美洲第一個文明,在其出土的石雕,刻有喝東西的動作,並又有「Kakawa」這個類似「Cocao」(可可)發音的單字,因此被歷史學家推論為最早種植與食用可可豆的人。
瑪雅文明創世神話《波波爾.烏》一書中,巧克力女神Ixcacao 也被稱為大地女神,祂將可可豆分給瑪雅人,意味著給予他們工作和生活所需的養分和能量。在古老的瑪雅時代,Ixcacao 賦予人們感受幸福和愛的能力,讓人們意識除了侍奉主人之外,還有其它的生活意義;因此,Ixcacao 不僅僅是巧克力女神,還是愛之神,快樂之神,也是站在田邊看著人們年復一年透過辛苦勞作、而獲得幸福生活的豐饒女神。
1325 年,阿茲特克帝國崛起,可可豆與玉米在阿茲克特時代中一起被貯存於公共穀倉,此時,可可豆除了可以食用,也成為阿茲特克的一種貨幣,例如卅顆可可豆可以換一隻母火雞;1492 年,在西班牙天主教君主贊助下,義大利人克里斯多福‧ 哥倫布抵達美洲,當時他發現了可可豆,哥倫布的兒子甚至將可可豆形容成特殊的杏仁;1517 年,西班牙征服者──荷南.寇蒂斯抵達墨西哥的加勒比海沿岸,阿茲特克人以為是信奉的神祇「羽蛇神」(Quetzalcoatl)降臨,進貢了可可,並把略帶苦味,原本只有皇帝、戰士可以喝的可可水介紹給他。不過阿茲特克人最後被他們誤以為「羽蛇神」的荷南.寇蒂斯毀滅,包括可可這種「眾神的飲料」,亦流入西班牙人手中。(參考資料:《餐桌上的風景》一書)
巧克力與咖啡的兩派對立
可可在西班牙成為最珍貴的「神祕飲料」,貴族將可可製作秘訣封鎖在修道院近百年,這杯神祕飲料除了神職人員在齋戒期可以喝之外,也就只有西班牙馬德里宮廷中的貴族能享有這份品嚐權力,有趣的是,關於喝可可這件事情,在當時的西班牙,他們會這樣說:「讓我們『喝巧克力』吧!」,而不像現代人說的是「喝可可」,當時飲用巧克力是一種地位象徵。十六世紀,歐洲各地公侯、貴族和市民無不以倣效西班牙「高雅的風範」(Estilo colto)為榮。
關於這種神祕飲料會流傳開來,普及至民間的關鍵在於西班牙安娜公主的婚姻。1615年,哈布士堡家族的安娜公主與法王路易十三聯姻,安娜公主帶著一份「製作巧克力的祕密」進入法國宮廷,原本巧克力和茶、咖啡一樣都被視為藥材,歷經法國宮廷的認同,逐漸成為一種奢侈飲料,巧克力亦是十七世紀巴洛克運動中的代表性飲料,甚至和咖啡對立,成為皇室貴族與中產階級兩種不同族群的代言人;當中產階級家庭帶著訓練有素的禮節,端坐在早餐桌前喝咖啡時,那些被中產階級視為「遊手好閒的貴族」則是花一整個早上,喝著巧克力慢慢清醒。(參考資料:《味覺樂園》一書)
可可是植物和果實的名字,巧克力是指以可可為主要原料的產品;為什麼以前說「喝巧克力」,現在卻說「喝可可」呢?那是因為以前人們將固體巧克力直接融化飲用,但是1820年荷蘭人Van Houten 研發出可可粉之後改變了巧克力飲用方式,「喝可可」的方式與說法便一直用到現在;19 世紀末,瑞士的D.M 比德,再度革新技術,加入添加物,創造出牛奶巧克力。巧克力的歷史演變至今,論巧克力「製造桂冠之國」非瑞士莫屬,瑞士沒有種可可,卻成為巧克力製造技術最好的國家,產業發展也最為成功,至於比利時與法國也是箇中翹楚。在種植可可作物方面,生產高品質可可豆的國家有太平洋西南部島國的巴布亞紐幾內亞、南美洲的厄瓜多,中美洲的瓜地馬拉。根據農委會統計,去年(103 年)臺灣「可可及其製品」進口數約1,251 萬公噸,隨著人們對巧克力的喜愛與日俱增,巧克力消費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增長,巧克力專賣店一家一家在城市擴散,回頭看數千年流轉,可可果實裡的神諭依舊典藏著迷魂與醉人的魔力。
撰文:鍾以歆
上一篇
防範禽流感 車輛消毒三步驟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46%
我喜歡:42%
很實用:8%
夠新奇:0%
普普啦:4%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1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菁菁(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8/05/06
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