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跟隨水鹿足跡-布農族霍松安 十三年回家之路
刊登日:105/04/13
827
原以為浪漫,新的崩塌卻不斷阻攔我回家,一切要從「尋找母親的部落」說起,那句「不要因為吃了漢堡,就忘記吃山肉的味道。」一直縈繞心中,我就算爬,也要爬回家。
回家之旅的起源,最早從2001 年開始,原住民社會發展起「部落地圖」,族人們靠著部落耆老們描繪簡要地圖,探勘尋找舊部落的位置,定位後以直升機載耆老返家,讓他們指認自己兒時記憶中的家屋。這趟以部落族人為主,帶領志工新血參與的回家行動,代表著文化的尋根、山林智慧的學習,還有布農族傳統文化的傳承。
前途茫茫 回頭望雲海部落
奠基於這個經驗後,霍松安家族Takihusungan的後代nas Tama Biung 及Tama Nabu開始年復一年走回母親幼時的舊部落。每每上山,夥伴們都要揹起30 公斤以上的大背包,將食物、生活所需用品繫在身上,翻山越嶺徒步9天回到內本鹿,之後,還要再花6 天左右下山。這趟「回家」之路,從延平林道17 公里處設的柵欄後方開始,「即使路再遠,只要繼續不斷地走,總是會走到。」Tama Nabu 說。回家的隊伍後方總會安排一、兩位年輕人陪伴年長者慢慢走著,Tama Nabu 說, 走這一段路的心情是沉重的,每年都有新的崩塌路段,他們只能依循水鹿走過的痕跡,慢慢向前,「前途茫茫,山上沒有好走的路,看你想要選擇走的是哪一條。」
內本鹿位於臺東縣延平鄉鹿野溪上游、卑南大圳以東的山頭一帶,曾經是布農族的舊部落。跟著上山第六年、現被霍松安家族收為義女的劉曼儀說,每年回家的路上,長輩總會望看遠山,布農族稱卑南主山為Sakakivan,代表回頭望部落的意思,「長輩們會用手指著雲海裡的舊部落,告訴我們那裡以前是什麼,每一年,這些記憶就這樣被傳承下來。」她說。百年前遷徙到內本鹿的布農族人,沿著鹿野溪建立了數個部落,在這片位於海拔約1500公尺的地帶,過著自給自足的山林生活。Tama Nabu 說,先人流傳著一種說法,告誡族人千萬不要去到海拔150 公尺以下的平原,那裡有瘴癘之氣、有很多蟲,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然而,隨著日本政府進入內本鹿後,開始建立起古道、駐在所、學校等,藉以管控布農族人,而後引發了內本鹿抗日事件。最後,布農族人被迫遷徙到耆老們口中的sinsin 瘴癘之地──平地,重新適應新的生活。
敬天地生靈 山旅前祭禱
內本鹿回家的隊伍,上山前一定要先經過入山儀式,才能正式開始山旅,一行人透過入山前祭禱,表達出對山林的敬意與謙卑,尊敬布農族所說的祖靈、山上的精靈、近代死去的老人家、或泛指天地之間的生靈。內本鹿霍松安家族重建工作隊劉曼儀說,過去走在山路上,還會聽到老人家邊走邊說一些過去的地名、故事,但老人家們已心有餘而力不足,現在上山的人都慢慢變為年輕一代,山林的生活要如何再重現?回到的山上的家只有一堆石板屋,過去的歷史只能靠想像。要延續過去傳統的文化,透過回家的行動,nas Tama Biung 無時無刻在山林間融入許多祖先流傳下來的習慣,同時,也傳遞著布農族人過去在山林間的生活,和人與土地間互動的文化與智慧,以及人在面對大自然時,所應該有的謙卑與知足。嚮往山林的nas Tama Biung 是回家行動的精神支柱,過去他在布農社會中是名優秀的獵人,但在現實生活中卻屢屢受挫,直到參與尋根後才發現,山裡的世界才是他可掌握的,此後,他開始帶領不同血統、來自平地的孩子一同回家,並在路上教導他們關於山林的知識。
臺灣生態登山學校為了推廣原住民在山林裡的生態智慧,也讓布農族人得以發揮他們的天職,2008 年成立以傳承布農族野地教育為主的「內本鹿小學」,由nas Tama Biung 擔任內本鹿小學校長,讓內本鹿家族加入更多平地孩子作為新血,帶領更多人加入回家之旅。以nas Tama Biung 為首辦理的內本鹿小學系列課程中,透過山中學習的營隊,以部落牆垣為教室、以布農長者為師,融合生態文化的多樣性,還有人面對山林應抱持的態度來授課。
只要我還在 爬也要爬回去
布農語pasnanavan,即是學習的意思,代表學習的空間,也代表學習不倦。2005 年nas Tama Biung 及Tama Nabu 決定將祖先在舊部落Takivahlas 的石板家屋再次重建,他們相信,當第一棟家屋重新立於內本鹿後,其他家屋也會跟著興起。劉曼儀說,重建家屋需用的木桿、圓木、大石頭都很重,每年光是出、入山林的跋涉,就消耗了團隊成員許多精力,因此每年回家只能工作5、6 天建屋,但整個行動就要花費將近一個月的時間。Tama Nabu 也說, 參與重建家屋的志工們,通常不是家中經濟來源的重要份子,但一起上山搭建家屋的族人,卻是家庭中重要的經濟支柱。因此,Tama Nabu 希望每年能發給上山的族人一筆安家費用,好讓重建家屋的工作持續不斷下去!
從整理石板、堆砌駁坎圍牆開始,重建家屋成了每年回家後的重要工作,然而在重建第七年時,石板屋卻又因莫拉克風災而倒下!不過,Tama Nabu 說:「該做的,仍然要繼續做下去,回家的行動,還傳承著人與這片土地的關係。」nas Tama Biung 在課堂上談到倒塌的老家時,流淚說著:「我不知道我還有沒有那個心再上去了!但是我相信只要我還在的時候,就算用爬的也要爬回去!」「撐一片天,撐一個夢,撐一個希望,撐一個尊嚴⋯⋯」Tama Nabu 的妻子巴奈悠悠地唱著。有幾年,志工人數多於部落的參與;來自各地的志工,共同的特點就是嚮往山野自然的生活,跟走回家之路的補給隊志工李後璁說,原先覺得這是一件浪漫的事,彷彿重新聽到這世上一直存在、卻很久沒人唱的古調,後來在回家的過程中,他發現這是人與土地、山林、河流可以有所連結的方式,這一次次跟隨著布農族人慢慢撿回記憶、重建家屋的過程,也開始觸動他內心對於回家的想像。志工簡圭彣也說,她一直記得部落族人說的:「不要因為吃了漢堡,就忘記吃山肉的味道。」這些經驗、體會都必須親身進入山林中,用身體學習,才能夠了解。
回家之路已走了13 年,今年家屋旁開墾了菜圃和小米田,內本鹿的布農人說:「吃到這裡生長收成的小米,才像個家」。
臺灣生態登山學校 內本鹿小學
電話:(02)2753-5815
電郵:mtschool@mtschool.org
臉書:內本鹿pasnanavan
撰文:黃沛云 圖片提供:內本鹿霍松安家族重建工作隊
回家之旅的起源,最早從2001 年開始,原住民社會發展起「部落地圖」,族人們靠著部落耆老們描繪簡要地圖,探勘尋找舊部落的位置,定位後以直升機載耆老返家,讓他們指認自己兒時記憶中的家屋。這趟以部落族人為主,帶領志工新血參與的回家行動,代表著文化的尋根、山林智慧的學習,還有布農族傳統文化的傳承。
前途茫茫 回頭望雲海部落
奠基於這個經驗後,霍松安家族Takihusungan的後代nas Tama Biung 及Tama Nabu開始年復一年走回母親幼時的舊部落。每每上山,夥伴們都要揹起30 公斤以上的大背包,將食物、生活所需用品繫在身上,翻山越嶺徒步9天回到內本鹿,之後,還要再花6 天左右下山。這趟「回家」之路,從延平林道17 公里處設的柵欄後方開始,「即使路再遠,只要繼續不斷地走,總是會走到。」Tama Nabu 說。回家的隊伍後方總會安排一、兩位年輕人陪伴年長者慢慢走著,Tama Nabu 說, 走這一段路的心情是沉重的,每年都有新的崩塌路段,他們只能依循水鹿走過的痕跡,慢慢向前,「前途茫茫,山上沒有好走的路,看你想要選擇走的是哪一條。」
內本鹿位於臺東縣延平鄉鹿野溪上游、卑南大圳以東的山頭一帶,曾經是布農族的舊部落。跟著上山第六年、現被霍松安家族收為義女的劉曼儀說,每年回家的路上,長輩總會望看遠山,布農族稱卑南主山為Sakakivan,代表回頭望部落的意思,「長輩們會用手指著雲海裡的舊部落,告訴我們那裡以前是什麼,每一年,這些記憶就這樣被傳承下來。」她說。百年前遷徙到內本鹿的布農族人,沿著鹿野溪建立了數個部落,在這片位於海拔約1500公尺的地帶,過著自給自足的山林生活。Tama Nabu 說,先人流傳著一種說法,告誡族人千萬不要去到海拔150 公尺以下的平原,那裡有瘴癘之氣、有很多蟲,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然而,隨著日本政府進入內本鹿後,開始建立起古道、駐在所、學校等,藉以管控布農族人,而後引發了內本鹿抗日事件。最後,布農族人被迫遷徙到耆老們口中的sinsin 瘴癘之地──平地,重新適應新的生活。
敬天地生靈 山旅前祭禱
內本鹿回家的隊伍,上山前一定要先經過入山儀式,才能正式開始山旅,一行人透過入山前祭禱,表達出對山林的敬意與謙卑,尊敬布農族所說的祖靈、山上的精靈、近代死去的老人家、或泛指天地之間的生靈。內本鹿霍松安家族重建工作隊劉曼儀說,過去走在山路上,還會聽到老人家邊走邊說一些過去的地名、故事,但老人家們已心有餘而力不足,現在上山的人都慢慢變為年輕一代,山林的生活要如何再重現?回到的山上的家只有一堆石板屋,過去的歷史只能靠想像。要延續過去傳統的文化,透過回家的行動,nas Tama Biung 無時無刻在山林間融入許多祖先流傳下來的習慣,同時,也傳遞著布農族人過去在山林間的生活,和人與土地間互動的文化與智慧,以及人在面對大自然時,所應該有的謙卑與知足。嚮往山林的nas Tama Biung 是回家行動的精神支柱,過去他在布農社會中是名優秀的獵人,但在現實生活中卻屢屢受挫,直到參與尋根後才發現,山裡的世界才是他可掌握的,此後,他開始帶領不同血統、來自平地的孩子一同回家,並在路上教導他們關於山林的知識。
臺灣生態登山學校為了推廣原住民在山林裡的生態智慧,也讓布農族人得以發揮他們的天職,2008 年成立以傳承布農族野地教育為主的「內本鹿小學」,由nas Tama Biung 擔任內本鹿小學校長,讓內本鹿家族加入更多平地孩子作為新血,帶領更多人加入回家之旅。以nas Tama Biung 為首辦理的內本鹿小學系列課程中,透過山中學習的營隊,以部落牆垣為教室、以布農長者為師,融合生態文化的多樣性,還有人面對山林應抱持的態度來授課。
只要我還在 爬也要爬回去
布農語pasnanavan,即是學習的意思,代表學習的空間,也代表學習不倦。2005 年nas Tama Biung 及Tama Nabu 決定將祖先在舊部落Takivahlas 的石板家屋再次重建,他們相信,當第一棟家屋重新立於內本鹿後,其他家屋也會跟著興起。劉曼儀說,重建家屋需用的木桿、圓木、大石頭都很重,每年光是出、入山林的跋涉,就消耗了團隊成員許多精力,因此每年回家只能工作5、6 天建屋,但整個行動就要花費將近一個月的時間。Tama Nabu 也說, 參與重建家屋的志工們,通常不是家中經濟來源的重要份子,但一起上山搭建家屋的族人,卻是家庭中重要的經濟支柱。因此,Tama Nabu 希望每年能發給上山的族人一筆安家費用,好讓重建家屋的工作持續不斷下去!
從整理石板、堆砌駁坎圍牆開始,重建家屋成了每年回家後的重要工作,然而在重建第七年時,石板屋卻又因莫拉克風災而倒下!不過,Tama Nabu 說:「該做的,仍然要繼續做下去,回家的行動,還傳承著人與這片土地的關係。」nas Tama Biung 在課堂上談到倒塌的老家時,流淚說著:「我不知道我還有沒有那個心再上去了!但是我相信只要我還在的時候,就算用爬的也要爬回去!」「撐一片天,撐一個夢,撐一個希望,撐一個尊嚴⋯⋯」Tama Nabu 的妻子巴奈悠悠地唱著。有幾年,志工人數多於部落的參與;來自各地的志工,共同的特點就是嚮往山野自然的生活,跟走回家之路的補給隊志工李後璁說,原先覺得這是一件浪漫的事,彷彿重新聽到這世上一直存在、卻很久沒人唱的古調,後來在回家的過程中,他發現這是人與土地、山林、河流可以有所連結的方式,這一次次跟隨著布農族人慢慢撿回記憶、重建家屋的過程,也開始觸動他內心對於回家的想像。志工簡圭彣也說,她一直記得部落族人說的:「不要因為吃了漢堡,就忘記吃山肉的味道。」這些經驗、體會都必須親身進入山林中,用身體學習,才能夠了解。
回家之路已走了13 年,今年家屋旁開墾了菜圃和小米田,內本鹿的布農人說:「吃到這裡生長收成的小米,才像個家」。
臺灣生態登山學校 內本鹿小學
電話:(02)2753-5815
電郵:mtschool@mtschool.org
臉書:內本鹿pasnanavan
撰文:黃沛云 圖片提供:內本鹿霍松安家族重建工作隊
上一篇
四季溫補-羊大為美(上)
下一篇
品味天下第一糖蜜滋味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58%
我喜歡:32%
很實用:3%
夠新奇:3%
普普啦:3%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5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齡(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8/05
good
小慶(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8/05
GOOD
小瑋(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8/05
好
ling(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04/24
good
chousales(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04/17
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