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冰心空靈,極致美學
刊登日:105/07/28
497
竹,供應了實際,更蘊藏了隱喻。宋朝有蘇軾願作竹的代言人,當今則有竹藝三寶將竹林裡的讚嘆聲發揮得淋漓盡致,在文創風潮中星光熠熠。
竹在歷史文化的傳遞中,有顯赫功績。在紙還沒有發明以前,古代的一切記事書契都在竹片(或木片)上。將竹稈截成一節節的竹筒,再剖開劈為竹片,這便是通稱的簡或札。把多數簡片用素絲串連起來,即成為冊。重要的冊,必須加以保存的則稱為典。
語言,隱藏竹心之美
「負笈」說的是飽學詩書之人或遊學外地之意;「笈」是竹製的方形書箱,自古以來,讀書人和竹子生活在一起。竹片受熱,水分被炙而出,有如出汗,故稱為「汗竹」、「汗簡」或「汗青」。後世延伸其意,把記載於史書,稱之為「汗青」,如文天祥《正氣歌》中的「留取丹心照汗青」。竹器的使用,可視為文明標誌。而竹的挺秀勁美,枝葉疏落有致,姿態瀟灑爽朗, 古人並以人格化,喻作高風亮節,全能君子。
樂章,收放竹體靈魂
古代樂器,依製造材料分為金、石、絲、竹、匏、土、草、木等八大類,竹製樂器不但發明得早,流行於後世者最廣,影響於樂教文化亦最深。竹製樂器中,有純用竹製的「竹」樂器,也有使用部份材料的「絲」、「匏」類樂器。古人以「絲竹」、「管弦」作為樂器或音樂的代稱,竹在樂器中所佔地位之重要,於此可以想見。竹子的中空特性,自古以來就是製作樂器最好的素材,如中國的笛、簫、笙;越南的德朗琴、獨弦琴、日本的尺八、印尼的安克隆等等,都是利用竹子的竹體振動與竹管共鳴製成,臺灣原住民部落則可見竹鐘、竹鼓、排笛、鼻笛等傳統樂器。
案上,以竹製品畫竹
在古人書房案上, 有用竹子作成的毛筆、冊子、書房奢侈品「竹臂擱」(腕枕);用竹、賞竹、種竹,成為文人風雅韻事。對於「竹文學」來說,晉代是一個興盛的開端。嵇含撰《南方草木狀》,為我國最早一部描述植物的書,竹與草、木、果並列,竹為植物四大類之一。戴凱之撰《竹譜》一卷,可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竹類專書。盛唐之後,畫竹開始崛起,竹畫必題以詩,詩畫乃相得益彰。蕭悅是當時最負盛譽的畫竹名家,畫竹發展至北宋末年,獨立成十大畫料之一,此時文人畫思想興起,墨竹又最能代表文人畫的風格與神韻,擅長畫竹者,皆當時文壇知名之士,蘇軾即為文人畫竹家的典型人物之一。明武宗以後, 雕竹藝術蓬勃發展,有立體竹雕、平面竹雕、浮雕,竹雕書法與竹雕印章等類,使竹在藝術領域中,另開闢一塊錦繡園地。
家屋,有竹環繞富足
南北朝時代,詠竹詩人很多,南齊謝玄暉為竹文學大家,唐代愛竹詩人有杜甫、王建、姚合、白居易、王摩詰等。白居物作《養竹記》,書於亭之壁,以「竹本固、竹性直、竹心空、竹節貞」比喻賢者君子,詠竹之餘,「居有竹」,一時蔚成風尚。王維的《竹里館》便是唐詩中最膾炙人口的一首:「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幽篁即指茂盛竹林。宋朝蘇軾作於潛僧綠筠軒詩:「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竹,精神寄託之所在,它能安頓人心,也難怪家居要有竹陪。
三寶,臺灣工藝傳奇
過去,我們十分仰賴竹子,各式場合,無一處不用竹。雖然竹製品愈來愈少,有人卻開始在竹藝中開創生活的美好,甚至賦予這個伴隨了華人五千年的竹子全新的價值,他們是竹藝三寶。「大禾竹藝工坊」堪稱竹藝界的LV,曾經有德國賓士汽車派技師參觀大禾工坊,負責人、竹藝大師劉文煌取出運用物理結構配合地心引力製成的玄機盒,讓德國技師賞玩,他們見劉文煌不用一顆螺絲,竟將百寶箱密合鎖住,費盡心思也沒人能打得開,考倒這群菁英份子,故事在鄉里流傳;如今,劉文煌設計的竹產品在百貨公司深受歡迎,竹山偏鄉小路的大禾竹藝,遊客絡繹不絕,創造鄉鎮一頁傳奇。看那可以刻上名字的專屬竹筷,以及做工精緻的比例尺、印章、桌椅⋯⋯劉文煌的匠人精神,為產品注入完美。
正在寫竹藝傳奇的還有康仕旻、翁明川。「威力康創意公司」創辦人康仕旻成功挑戰以孟宗竹製作手機機殼,稀有而質地精美,打造全新文化產業魅力,不論是竹製或木製手機機殼,都令人讚嘆不已,那是有靈魂的產品。翁明川與翁偉翔父子創立的「樂竹齋」,作品參展不斷、亦進入大小博物館典藏,翁偉翔說:「臺灣竹肉身結實,是竹材輸出大國,由於竹子保存不易,老竹件難得。欣賞竹藝創作,以雕工的精美與立體來感受在仿古及創新之間的美妙詮釋。
資料來源:《竹書》
圖片提供:大禾竹藝工坊、威力康創意、陳宗嶽
竹在歷史文化的傳遞中,有顯赫功績。在紙還沒有發明以前,古代的一切記事書契都在竹片(或木片)上。將竹稈截成一節節的竹筒,再剖開劈為竹片,這便是通稱的簡或札。把多數簡片用素絲串連起來,即成為冊。重要的冊,必須加以保存的則稱為典。
語言,隱藏竹心之美
「負笈」說的是飽學詩書之人或遊學外地之意;「笈」是竹製的方形書箱,自古以來,讀書人和竹子生活在一起。竹片受熱,水分被炙而出,有如出汗,故稱為「汗竹」、「汗簡」或「汗青」。後世延伸其意,把記載於史書,稱之為「汗青」,如文天祥《正氣歌》中的「留取丹心照汗青」。竹器的使用,可視為文明標誌。而竹的挺秀勁美,枝葉疏落有致,姿態瀟灑爽朗, 古人並以人格化,喻作高風亮節,全能君子。
樂章,收放竹體靈魂
古代樂器,依製造材料分為金、石、絲、竹、匏、土、草、木等八大類,竹製樂器不但發明得早,流行於後世者最廣,影響於樂教文化亦最深。竹製樂器中,有純用竹製的「竹」樂器,也有使用部份材料的「絲」、「匏」類樂器。古人以「絲竹」、「管弦」作為樂器或音樂的代稱,竹在樂器中所佔地位之重要,於此可以想見。竹子的中空特性,自古以來就是製作樂器最好的素材,如中國的笛、簫、笙;越南的德朗琴、獨弦琴、日本的尺八、印尼的安克隆等等,都是利用竹子的竹體振動與竹管共鳴製成,臺灣原住民部落則可見竹鐘、竹鼓、排笛、鼻笛等傳統樂器。
案上,以竹製品畫竹
在古人書房案上, 有用竹子作成的毛筆、冊子、書房奢侈品「竹臂擱」(腕枕);用竹、賞竹、種竹,成為文人風雅韻事。對於「竹文學」來說,晉代是一個興盛的開端。嵇含撰《南方草木狀》,為我國最早一部描述植物的書,竹與草、木、果並列,竹為植物四大類之一。戴凱之撰《竹譜》一卷,可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竹類專書。盛唐之後,畫竹開始崛起,竹畫必題以詩,詩畫乃相得益彰。蕭悅是當時最負盛譽的畫竹名家,畫竹發展至北宋末年,獨立成十大畫料之一,此時文人畫思想興起,墨竹又最能代表文人畫的風格與神韻,擅長畫竹者,皆當時文壇知名之士,蘇軾即為文人畫竹家的典型人物之一。明武宗以後, 雕竹藝術蓬勃發展,有立體竹雕、平面竹雕、浮雕,竹雕書法與竹雕印章等類,使竹在藝術領域中,另開闢一塊錦繡園地。
家屋,有竹環繞富足
南北朝時代,詠竹詩人很多,南齊謝玄暉為竹文學大家,唐代愛竹詩人有杜甫、王建、姚合、白居易、王摩詰等。白居物作《養竹記》,書於亭之壁,以「竹本固、竹性直、竹心空、竹節貞」比喻賢者君子,詠竹之餘,「居有竹」,一時蔚成風尚。王維的《竹里館》便是唐詩中最膾炙人口的一首:「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幽篁即指茂盛竹林。宋朝蘇軾作於潛僧綠筠軒詩:「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竹,精神寄託之所在,它能安頓人心,也難怪家居要有竹陪。
三寶,臺灣工藝傳奇
過去,我們十分仰賴竹子,各式場合,無一處不用竹。雖然竹製品愈來愈少,有人卻開始在竹藝中開創生活的美好,甚至賦予這個伴隨了華人五千年的竹子全新的價值,他們是竹藝三寶。「大禾竹藝工坊」堪稱竹藝界的LV,曾經有德國賓士汽車派技師參觀大禾工坊,負責人、竹藝大師劉文煌取出運用物理結構配合地心引力製成的玄機盒,讓德國技師賞玩,他們見劉文煌不用一顆螺絲,竟將百寶箱密合鎖住,費盡心思也沒人能打得開,考倒這群菁英份子,故事在鄉里流傳;如今,劉文煌設計的竹產品在百貨公司深受歡迎,竹山偏鄉小路的大禾竹藝,遊客絡繹不絕,創造鄉鎮一頁傳奇。看那可以刻上名字的專屬竹筷,以及做工精緻的比例尺、印章、桌椅⋯⋯劉文煌的匠人精神,為產品注入完美。
正在寫竹藝傳奇的還有康仕旻、翁明川。「威力康創意公司」創辦人康仕旻成功挑戰以孟宗竹製作手機機殼,稀有而質地精美,打造全新文化產業魅力,不論是竹製或木製手機機殼,都令人讚嘆不已,那是有靈魂的產品。翁明川與翁偉翔父子創立的「樂竹齋」,作品參展不斷、亦進入大小博物館典藏,翁偉翔說:「臺灣竹肉身結實,是竹材輸出大國,由於竹子保存不易,老竹件難得。欣賞竹藝創作,以雕工的精美與立體來感受在仿古及創新之間的美妙詮釋。
資料來源:《竹書》
圖片提供:大禾竹藝工坊、威力康創意、陳宗嶽
上一篇
活力生機,還有凌雲之志
下一篇
新興果樹「榴槤蜜」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89%
我喜歡:6%
很實用:0%
夠新奇:0%
普普啦:6%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1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陳桑(進階級會員)發表於 109/06/29
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