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彰化溪州在地食材供應計畫 讓孩子吃進家鄉的滋味
刊登日:105/08/12
364
時光回溯到六年前,由於受親戚延攬,吳音寧進入鄉公所擔任主任祕書一職;在公文往來、批閱之間,意外發現公立幼兒園一日三頓的膳食,充斥著各種不健康的零食與加工食品;原來,團膳業者為了壓低食材成本、方便調理等理由,常供應沙其瑪、脆笛酥、紅茶作為孩子們的早餐,午餐也常見熱狗、雞塊等油炸食物。看到這樣的情況,她旋即投入推動「在地食材供應計畫」。
地產地消的飲食革命
雖然計畫的初心是為了提升餐點的品質,然而,在溪州出生長大的吳音寧,對於這座濁水溪畔的小農村,懷抱著另一種期許。她說:「溪州的農產非常豐富,除了主要的稻米、芭樂,林林總總超過百種以上的作物。」由於身邊的長輩、鄰居,多是務農的,既然要採購食材,又何必捨近求遠?用這片土地生長出來的作物來餵養當地的孩子,這樣的想法顯得再自然不過了。也因此,她在計畫中加入了「地產地消」的概念。
雖然這樣的想法,讓計畫推動的過程變得困難重重;除了必須經公家單位的配合、縣府的核准,還得找到願意配合的廠商與農友,此外,為了讓各家幼兒園能夠自行煮食,還得改善廚房硬體設備……歷經一年的努力,才算真正付諸執行。
用食物記憶鄉土的滋味
捨棄了大量的零食與加工食品,那麼,現在幼兒園裡的孩子都吃些什麼?
根據目前負責執行計畫的溪州尚水友善農產專案經理陳慈慧表示,每個月工作夥伴會開一次菜單給學校,整體包括早餐、午餐與下午的點心共三頓,中餐則有一道肉類、一道豆或蛋、一道蔬食與一道湯品,共計三菜一湯,菜色搭配也會和醫院營養師進行討論;確認後,再依需求向配合的農友收菜。集貨後,再分送到11所幼兒園。
在都市長大的陳慈慧,對於溪州在地的食材有著分外驚喜的觀察,她說,這裡有城市裡相較罕見的大頭菜、醜豆、茄茉菜等蔬菜;還有當地農家媽媽在盛產期,運用農暇時製作的菜乾,除了常見的雪裡蕻、酸菜,還有高麗菜乾、花椰菜乾、瓠瓜乾、青江菜乾、油菜乾、菜豆乾等種類;或者特殊節慶才有的料理,好比七夕拜拜用的芋頭飯、包著大量A菜的春捲等。這些呼應節氣、時令,且農家風味十足的食材,同樣進入孩子們的餐盤中,形成別具一格的餐食。
從產地到餐桌的最短距離
陳慈慧表示,目前配合供菜的農友有兩大類,其一,是當地的伯伯嬸嬸,其二,是懷抱理想、渴望轉型,希望朝減少用藥,產銷履歷、友善生產發展的年輕農友。這些農友,一來是透過鄉公所的人脈網絡找到的;二來,也靠工作夥伴走上街頭,直接與農民接觸,尋找合作機會,目前共有20位左右的農友配合。
由於負責的農友多是面對面認識的人,加上食物里程相當短,從產地到餐桌的關係相當緊密,一旦食物出問題,即可直接追溯源頭,因此,農友對於自己的農產,也顯得格外謹慎,加上溪州尚水每個月會主動將農產品送到明道大學抽檢,為孩子的健康把關。
雖然吳音寧說,等孩子們從幼兒園畢業以後,進入國小校園又會再度面臨到校園午餐的問題,不過她依舊堅持不懈,與夥伴、農友合作,盼望為這些孩子從幼年就打下健康的基礎。
文╱Phyllis 圖╱Phyllis、溪州尚水友善農產
文章來源:《鄉間小路》105年5月號
地產地消的飲食革命
雖然計畫的初心是為了提升餐點的品質,然而,在溪州出生長大的吳音寧,對於這座濁水溪畔的小農村,懷抱著另一種期許。她說:「溪州的農產非常豐富,除了主要的稻米、芭樂,林林總總超過百種以上的作物。」由於身邊的長輩、鄰居,多是務農的,既然要採購食材,又何必捨近求遠?用這片土地生長出來的作物來餵養當地的孩子,這樣的想法顯得再自然不過了。也因此,她在計畫中加入了「地產地消」的概念。
雖然這樣的想法,讓計畫推動的過程變得困難重重;除了必須經公家單位的配合、縣府的核准,還得找到願意配合的廠商與農友,此外,為了讓各家幼兒園能夠自行煮食,還得改善廚房硬體設備……歷經一年的努力,才算真正付諸執行。
用食物記憶鄉土的滋味
捨棄了大量的零食與加工食品,那麼,現在幼兒園裡的孩子都吃些什麼?
根據目前負責執行計畫的溪州尚水友善農產專案經理陳慈慧表示,每個月工作夥伴會開一次菜單給學校,整體包括早餐、午餐與下午的點心共三頓,中餐則有一道肉類、一道豆或蛋、一道蔬食與一道湯品,共計三菜一湯,菜色搭配也會和醫院營養師進行討論;確認後,再依需求向配合的農友收菜。集貨後,再分送到11所幼兒園。
在都市長大的陳慈慧,對於溪州在地的食材有著分外驚喜的觀察,她說,這裡有城市裡相較罕見的大頭菜、醜豆、茄茉菜等蔬菜;還有當地農家媽媽在盛產期,運用農暇時製作的菜乾,除了常見的雪裡蕻、酸菜,還有高麗菜乾、花椰菜乾、瓠瓜乾、青江菜乾、油菜乾、菜豆乾等種類;或者特殊節慶才有的料理,好比七夕拜拜用的芋頭飯、包著大量A菜的春捲等。這些呼應節氣、時令,且農家風味十足的食材,同樣進入孩子們的餐盤中,形成別具一格的餐食。
從產地到餐桌的最短距離
陳慈慧表示,目前配合供菜的農友有兩大類,其一,是當地的伯伯嬸嬸,其二,是懷抱理想、渴望轉型,希望朝減少用藥,產銷履歷、友善生產發展的年輕農友。這些農友,一來是透過鄉公所的人脈網絡找到的;二來,也靠工作夥伴走上街頭,直接與農民接觸,尋找合作機會,目前共有20位左右的農友配合。
由於負責的農友多是面對面認識的人,加上食物里程相當短,從產地到餐桌的關係相當緊密,一旦食物出問題,即可直接追溯源頭,因此,農友對於自己的農產,也顯得格外謹慎,加上溪州尚水每個月會主動將農產品送到明道大學抽檢,為孩子的健康把關。
雖然吳音寧說,等孩子們從幼兒園畢業以後,進入國小校園又會再度面臨到校園午餐的問題,不過她依舊堅持不懈,與夥伴、農友合作,盼望為這些孩子從幼年就打下健康的基礎。
文╱Phyllis 圖╱Phyllis、溪州尚水友善農產
文章來源:《鄉間小路》105年5月號
上一篇
起一鍋開水,我們吃牛肉麵
下一篇
煙硝散去的金門高粱香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38%
我喜歡:50%
很實用:4%
夠新奇:0%
普普啦:8%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6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齡(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8/20
good
秋秋美待子(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8/20
棒
謝齡齡(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8/20
Thank
小齡(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8/20
好
小老媽(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8/20
讚
小慶(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8/20
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