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肉牛也需要運功散
刊登日:105/09/06
1,085
熟悉國內肉牛產業者,將會再同意不過這個產業的確需要來點運功散⋯⋯
臺灣自從開放進口牛肉,以低價競爭的市場,迫使肉牛產業肉長時間低迷,沒有健全的產銷體制,僅能依附酪農產業發展,是所有飼養牛戶和研究單位共同的心聲。事實上,在市場中有如大海撈針的國產牛肉,雖然渺小,也是經過一番牛種改良史的演進,和持續推廣中的臺灣黃牛保種運動,看似凋零的產業還是有人和單位默默付出的!
以下簡單從影響國內肉牛的品種,列舉較重要的牛種和來源。
臺灣黃牛
偶爾在鄉野、溪床間看見的放牧黃牛,可不一定是所謂的臺灣黃牛喔!學術分類上,臺灣黃牛是指血統基因符合規範者才能稱之,目前純正的臺灣黃牛數量稀少,由畜產試驗所的恆春分所進行種原保存計畫,市面上多為臺灣黃牛與其他外來品種牛雜交的後代,稱為「黃雜牛」。臺灣黃牛的體型小,短角,耳小而薄,腳纖細,毛色不只有黃色,還有不同深淺程度的黑、褐、白、紅色等混合毛色,整體外觀稱得上牛界的溫柔代表。
聖達牛
一般大眾對聖達牛雖然陌生,但牠卻是早年改良臺灣黃牛,雜交育種出深受農民喜愛的肉牛,其背後的重要功臣。
臺灣黃牛體型小,且增重速度慢,不具備肉牛優勢,六十年代研究單位即開始積極引進國外牛種,配合適應國內環境的臺灣黃牛進行改良。1962年從美國進口的聖達牛,因為兼具溫帶牛生長迅速、早熟、品質優良,及熱帶牛抗熱、耐粗、內蟲蝨等特點,可適應國內氣候,成功改進臺灣黃牛的缺點。目前市面上純種聖達牛也不多見,多為聖黃雜交的品種。
荷蘭牛
熟悉的黑白花色,適時搭配上印像中「哞∼哞∼」的叫聲,似乎下一秒就有新鮮的牛奶可以喝了!
在廣告中頻頻露臉的乳牛,正式名稱其實是荷蘭牛,也是目前國內生產牛乳用的唯一乳牛品種。荷蘭牛自日治初期從日本引進臺北近郊飼養,開始發展擠乳產業,中間雖曾隨日人離臺導致牛隻和擠乳產業流失,但光復後仍持續引進、並進一步成功在國內受精成功,成為酪農產業的主力,乳公牛則成為肉牛來源之一。
荷蘭牛屬於溫帶牛,外觀黑白斑點分明,無角,皮薄脂肪少,性情溫和,成熟母牛的體重可達450公斤以上,國內炎熱潮溼的氣候,使其比起溫帶地區的牛少了80公斤,乳量也受體型發展有所影響。
布拉曼牛
造型吸睛的布拉曼牛,其實是聖達牛的親本之一。牛種發源地在印度,引進美國後改良為肉牛品種,分有白色和棕色兩大品系,但主要仍以白色為大宗。1987年從美國和澳洲引進國內。
布拉曼牛體型高長,耳朵長大且向前傾,頸部腹部有明顯的垂皮,毛色主要有銀白、灰與棕色,公牛體重可達到750∼1000公斤,母牛則在450∼640公斤之間。且因發源於印度,具有汗腺發達,耐熱,可分泌體味驅趕昆蟲等特點,是適應性強的牛種。
文 董淨瑋/插畫 李盈瑩
臺灣自從開放進口牛肉,以低價競爭的市場,迫使肉牛產業肉長時間低迷,沒有健全的產銷體制,僅能依附酪農產業發展,是所有飼養牛戶和研究單位共同的心聲。事實上,在市場中有如大海撈針的國產牛肉,雖然渺小,也是經過一番牛種改良史的演進,和持續推廣中的臺灣黃牛保種運動,看似凋零的產業還是有人和單位默默付出的!
以下簡單從影響國內肉牛的品種,列舉較重要的牛種和來源。
臺灣黃牛
偶爾在鄉野、溪床間看見的放牧黃牛,可不一定是所謂的臺灣黃牛喔!學術分類上,臺灣黃牛是指血統基因符合規範者才能稱之,目前純正的臺灣黃牛數量稀少,由畜產試驗所的恆春分所進行種原保存計畫,市面上多為臺灣黃牛與其他外來品種牛雜交的後代,稱為「黃雜牛」。臺灣黃牛的體型小,短角,耳小而薄,腳纖細,毛色不只有黃色,還有不同深淺程度的黑、褐、白、紅色等混合毛色,整體外觀稱得上牛界的溫柔代表。
聖達牛
一般大眾對聖達牛雖然陌生,但牠卻是早年改良臺灣黃牛,雜交育種出深受農民喜愛的肉牛,其背後的重要功臣。
臺灣黃牛體型小,且增重速度慢,不具備肉牛優勢,六十年代研究單位即開始積極引進國外牛種,配合適應國內環境的臺灣黃牛進行改良。1962年從美國進口的聖達牛,因為兼具溫帶牛生長迅速、早熟、品質優良,及熱帶牛抗熱、耐粗、內蟲蝨等特點,可適應國內氣候,成功改進臺灣黃牛的缺點。目前市面上純種聖達牛也不多見,多為聖黃雜交的品種。
荷蘭牛
熟悉的黑白花色,適時搭配上印像中「哞∼哞∼」的叫聲,似乎下一秒就有新鮮的牛奶可以喝了!
在廣告中頻頻露臉的乳牛,正式名稱其實是荷蘭牛,也是目前國內生產牛乳用的唯一乳牛品種。荷蘭牛自日治初期從日本引進臺北近郊飼養,開始發展擠乳產業,中間雖曾隨日人離臺導致牛隻和擠乳產業流失,但光復後仍持續引進、並進一步成功在國內受精成功,成為酪農產業的主力,乳公牛則成為肉牛來源之一。
荷蘭牛屬於溫帶牛,外觀黑白斑點分明,無角,皮薄脂肪少,性情溫和,成熟母牛的體重可達450公斤以上,國內炎熱潮溼的氣候,使其比起溫帶地區的牛少了80公斤,乳量也受體型發展有所影響。
布拉曼牛
造型吸睛的布拉曼牛,其實是聖達牛的親本之一。牛種發源地在印度,引進美國後改良為肉牛品種,分有白色和棕色兩大品系,但主要仍以白色為大宗。1987年從美國和澳洲引進國內。
布拉曼牛體型高長,耳朵長大且向前傾,頸部腹部有明顯的垂皮,毛色主要有銀白、灰與棕色,公牛體重可達到750∼1000公斤,母牛則在450∼640公斤之間。且因發源於印度,具有汗腺發達,耐熱,可分泌體味驅趕昆蟲等特點,是適應性強的牛種。
文 董淨瑋/插畫 李盈瑩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50%
我喜歡:41%
很實用:3%
夠新奇:3%
普普啦:3%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9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莊齡(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09/06
棒
小慶(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09/06
GOOD
小齡(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09/06
好文
秋秋美待子(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09/06
nice
小老媽(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09/06
好讚
莊英(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09/06
好棒
齡(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09/06
好
美(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09/06
好文章
蕭湘(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09/06
讚